整整一個月,周正儒和另一位美籍高管負責整個美國磺胺藥銷售,而華商集團海外分公司的兩位副總經理主要的工作,卻是按照浪團座的點名要求,揮舞著那五千萬現金支票瘋狂的對一些要麼不知名,要麼雖然有名氣但經營狀況不佳正瀕臨倒閉的公司企業的股份進行收購。
五千萬美刀雖然在雖虛弱但依舊龐大的美國資本市場里算不了什麼,但對于那些急需資金救命的公司企業來說,可是一根救命稻草。
雖說華商集團海外分公司是中國人控股,但其中也有著美國人羅斯家族的影子,很多美國本土企業也因為這個原因顧不上什麼排斥不排斥,大多數都出售了一定的股份給中國人。
這就是所謂的“美刀到處,股份就手到擒來”,劉團座的金錢攻勢簡直就是所向披靡。
就連劉團座擁有特殊絲*襪情節而跑去收購股份的杜邦公司,也倒在了劉團座揮舞的支票下。杜邦公司可不是其他要麼苟延殘喘要麼江河日下的公司,而是正在蒸蒸日上將分公司都開到了歐洲各國的跨國級大公司。
杜邦公司為何能在整個美國經濟還未完全復甦的大環境中依舊保持著足夠的盈利呢?那是因為杜邦公司選擇的經營方向的確獨樹一幟。那他是干啥的呢?
在未來,已經完全茁壯成長起來的杜邦是一家以科研為基礎的全球性企業,提供能提高人類在食物與營養,保健,服裝,家居及建築,電子和交通等生活領域的品質的科學解決之道。
說白了,這家公司從二十世紀初開始,就已經定義正確了自己的經營方向,那就是他們主要不是以賣產品為主,是搞科研賣專利,從人類最重要的衣食住行著手。
他們很成功,不僅研究出了尼龍這樣征服了女人吸引了男人眼球的絲*襪材質,還研究出了諸如汽車玻璃膜、乳膠漆、殺蟲劑等等未來人們耳熟能詳的產品,甚至他們還研究出了艾滋病的特效藥。
就連未來的1942年6月,美國總統羅斯福批準了研究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並簽署了關于杜邦公司全面協助曼哈頓計劃的契約︰杜邦公司負責全部計劃所需工程的設計、建造、安全轉運,並享有關于研究與制造原子彈的所有技術。杜邦公司為了這項工程,將全體職工六萬人,從東至西搬遷了約4345公里。
當然了,所說的這些都不足以概括這家科技公司的成就,你只要知道從這家公司轉向科技型服務公司的那一天,他就大量收羅著科學家,最高峰時,供職于杜邦公司的科學家和技術人員高達一萬多人,在11個國家擁有超過35個實驗室,甚至供職于杜邦公司的化學家查爾斯.彼得森還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這樣的科技型公司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