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

第七百二十四節 統一戰略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要離刺荊軻 本章︰第七百二十四節 統一戰略

    “不愧是連****太祖也稱贊的人杰!”

    拿著南越國呈遞來的奏疏,劉徹感嘆一聲說著。

    想想也對,似趙佗這樣的人物,什麼樣的場面沒見過,什麼大風大浪沒遇到過?

    人家可是以一真定騎郎,做到了秦朝的征越大軍副帥的地位。

    哪怕在當時戰將如雲的秦朝盛世時期,也算一個人物了。

    其後,更經歷了秦末的天下紛爭以及漢室建立的前後的那段風起雲涌的歷史時期。

    趙佗幾乎是以一己之力,在當時天下的紛亂局勢中,守住了自己的老家,還將地盤擴張到了中南半島,建立交趾郡。

    這樣一個人,自然有著清醒的頭腦和思維,知道做出怎樣的抉擇,最符合自己的利益。

    而南越除了入朝長安,表示最恭敬的臣服,在如今的局面下,幾乎沒有第二個避免戰爭的辦法。

    “遣虎賁衛都尉劇孟,持節往迎南越王入朝,地方縣道,要為南越入朝使團提供最好的服務,不可讓忠臣寒心!”劉徹下達命令。

    若不派個重量級的大臣過去迎接、護衛南越入朝使團。

    劉徹實在很擔心,某些渣渣會暗中干出一些骯髒的勾當。

    尤其是齊魯諸王們。

    這些家伙可是出了名的狂妄自大和目中無人,偏偏還一個個自我感覺良好。

    若是讓這些家伙破壞了目前好不容易得到的大好局勢,那劉徹就哭都不來及了。

    要知道,趙佗入朝長安,這幾乎等于南越王國徹底放棄獨立自主的政策,轉而走向融入漢室,與中國尋求統一。

    雖然,漢室至今從未在當地派駐過一兵一卒,也從未任命過哪怕一個亭長,更未組織過類似清丈田畝,登記人口這種宣示主權。明確治權的事情。

    南越上下,依然臣服番禹,听從番禹的命令,而不是長安。

    但。趙佗入朝後,這一切都將改變。

    任命官吏,派駐軍隊,清丈田畝與人口,組織修葺水利。

    這些事情。必將逐步的一個個實現。

    數十年後,今日南越王國,就將如同昔年的長沙王國,前不久的東甌王國一般,成為漢室領土。

    能不用一兵一卒,就實現這個目的。

    劉徹很滿意。

    畢竟,這樣來一來,就可以將用于戰爭的資源,用到民生和基礎建設上。

    即使是最保守的估計,一旦對南越用兵。漢室也至少需要動員十萬以上的戰斗兵員和三倍于此的後勤輜重人員,還將征發至少二十萬民夫。

    支出軍費至少數十萬萬。

    這還只是戰時的費用。

    戰後南越的地方重建,難民安置和郡縣分制,也需要無數的資源投入。

    假如趙佗頑抗統一,那為了國家領土完整和漢室天子的威嚴,這仗自然是不得不。

    但現在既然趙佗願意服軟,那,劉徹自然不會傻到去打內戰。

    有那個功夫,把這筆戰爭經費和資源以及人力投入到建設上,那該造福多少百姓?

    不過……

    “趙佗既然臣服了。那交趾郡和它叢林里的猴子,就得好好清理清理了……”劉徹在心里想著。

    不用學後世的經驗,就學太公與管仲的經驗就可以了。

    願意成為中國人,用中國文字衣冠的。那就可以接納、安置、保護,並傳授他們文化、技術。

    不願意當中國人,覺得自己是別的什麼民族的。

    人滾,地留。

    人不滾,地還想留。

    那就只能用刀子講道理了。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交趾地區,這次劉徹要將一切不安定和不穩定因素排除。

    要拿出米帝清理印第安人的精神,仔仔細細的將每一個角落都打掃干淨。

    南越問題隨著南越王趙佗宣布臣服,入朝,算是得到了初步解決。

    南越王國已經給長安跪下來叩首稱臣,表達了願意回歸中國懷抱,共同建設****上國的心願。

    那麼……

    劉徹看著地圖上,那個疆域覆蓋了後世的福建大部以及廣東潮汕地區還有浙江一部分地區的閩越。

    就感覺這個王國怎麼看,怎麼刺眼了。

    “統一……”劉徹看著閩越王國的疆域,喃喃的說出了那句隋文帝的千古名言︰“朕為天下王,作百姓民父母,豈因一衣帶水而不拯之乎?”

    這樣說著,劉徹的胸膛就跳動的更加厲害起來。

    是啊,朕為天下之主,安能坐視山河破碎,生民受苦?

    朕受命于天,天降大任于朕!

    國家都不能統一,還談什麼並有印度,橫跨亞歐?

    “是時候,恢復閩中舊郡了……”

    秦始皇三十三年,秦兵進入福建,削平一切越人諸侯,建立閩中郡。

    至此,秦的統一大業宣告完成。

    大秦帝國,開始統治幾乎所有自古以來,諸夏先人曾經到達過的地區。

    秦的黑龍旗覆蓋了幾乎全部的諸夏文化圈。

    可惜,這個統一是短暫的。

    隨著一代雄主秦始皇暴斃于南巡路上,陳勝吳廣在大澤鄉一聲怒吼,不可一世,強大無比的秦帝國,轟然倒塌。

    其後,漢室雖然建立,但國家依然處于分裂的狀況。

    劉氏花了六十年,休養生息,到今天,隨著國力和軍力增強,統一的呼聲,再次響起。

    當然了,諸夏民族,從來不講什麼統一。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根植于骨髓和血脈深處的潛在意願,會驅動所有但凡稍微有點志向的中國皇帝,去征服和擴張他目光所能到達的一切能種田耕地的地方。

    劉徹一直就認為,錯非有個喜馬拉雅山在攔著。

    漢唐之時,中國大兵早就去印度次大陸教化淳樸善良的印度人民,將中國天子無微不至的雨露恩澤施給處于水深火熱之中的三哥們。

    輕輕的在地圖上,撫摸了一下閩越的疆域國土。

    劉徹就下令道︰“命令繡衣衛以及江都國官吏,給朕不惜一切代價,探知所有閩越國中消息,拉攏一切可以拉攏的閩越貴族!”

    比起南越。閩越無疑就很好對付了。

    因為,在事實上來說,閩越王國,是因為有了劉邦的冊封。才得以建立的。

    閩越的先王,無諸,當年不過是長沙王吳手下的一個馬仔。

    錯非劉邦看得起,賜其王號,不然哪來的閩越?

    但。從另一個方面來說,閩越又比南越難對付。

    因為當地漢化程度很低,對中國王朝的向心力,沒有南越這麼強。

    最起碼在南越,趙佗的治理下,過去的百越貴族的漢化程度都已經非常高了,南越全國更是依照秦制,實行了郡縣制。

    但閩越就不同了。

    一堆的部族首領貴族,這些部族首領,有的漢化程度很高。

    像王族以及那幾個曾經來長安朝覲過的實力派。就都能說一口流利的漢話,本身對中國典故和文化,了解也很深,甚至他們自己就認為自己是中國人。

    但也有不少,大字不識一個,完全沒有什麼諸夏概念,只想著自己稱王稱霸的部族首領。

    所以,南越跟閩越的區別,就在于,前者。無論是漢軍打進去,還是南越王臣服,只要中國官員和軍隊過去了,南越全境。就能宣布成為漢室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當地的百姓無分漢越,馬上就能給長安納稅服役。

    但閩越就不同了。

    漢軍想消滅閩越政權容易,發南越兵和江都、會稽兵就可以了。

    甚至,可能會是一場類似武裝游行的進軍。

    但想要完全統治當地,就困難無比了。

    秦王朝鼎盛時期,尚且被閩中郡糟糕的治安和此起彼伏的動亂搞得疲于奔命。

    而歷史上武帝對閩越和南越的軍事行動。最終也變成了兩個模板。

    消滅南越王國後,漢室就在南越全境立即實行了有效統治。

    而閩越雖亡,但維持費勁,山溝溝里的閩越部族,根本就不鳥長安的命令。

    最終,武帝不得不干脆放棄福建,將閩越貴族和人民,遷徙到淮泗地區。

    這就是為什麼,劉徹一直覺得,三越問題是政治問題,而非軍事問題的緣故。

    如今,南越問題基本得到了解決。

    閩越問題,則需要抓緊了。

    拉攏閩越貴族,同化當地部族,同時,密切留意閩越國內變化。

    一旦有機會,馬上就派軍隊護送駱郢回國即位,將這個劉徹培養的親漢派扶到台上。

    當然,雞蛋不能放到一個籃子里。

    劉徹對駱郢也不是百分百相信。

    所以,還得找幾個備胎,一旦駱郢不听話,隨時就能換掉。

    劉徹正考慮著閩越問題的時候,一個宦官進來稟報道︰“陛下,東宮太皇太後剛剛下懿旨,賜南越王朝服、冠冕、幾杖,另外給賜黃金五百金……”

    劉徹听了點點頭。

    竇太後的這個政治意識還是很不錯的。

    他想了想,對左右吩咐道︰“告訴少府,清理秦代的歷代先王陵墓,在上林苑中,選擇五十戶百姓,為秦始皇守陵和祭祀,再讓太常去找一找,看看能不能找到前朝皇室後裔……”

    秦已經滅亡幾十年了。

    漢室鼎立也有將近六十年了。

    這時候修葺和打掃秦代先王陵墓,也是題中應有之理。

    畢竟,這興滅國,繼絕室,歷代就是中國的傳統美德了。

    以三代的規矩來看,滅亡前朝,新朝將前朝遺老遺少,分封到某個地方,繼續其先祖香火祭祀,屬于文人士大夫們歌頌的禮法綱常。

    只是,漢室對于自己究竟是繼承了秦的道統還是周的道統,至今爭論不休。

    所以,這事情才一直擱置著。

    如今,秦朝遺老趙佗將來入朝,為了面子或者說拉攏人心的需要,自然要給趙佗的前主們粉飾一下嘍,讓他面子上也好看一些。

    統戰需要嘛……

    只是,秦朝皇室成員,劉徹估計,如今已經很難尋覓到一個靠譜的能證明自己血統的後代了。

    畢竟,項羽當年在關中大開殺戒,幾乎將贏氏子弟斬盡殺絕。

    就連跪著給項羽投降的子嬰也是一刀了事,最後,更是一把大火,將繁華的秦代宮廷與都城焚毀。

    然後,項羽就拍拍屁股說︰富貴不歸鄉,如衣錦夜行,哥要回家炫耀去了。

    所以很多人都說,項羽是個豎子,不足與謀。

    當初項羽要是在關中的手段稍微溫和一些,做點安民的事情,也不至于被劉邦得了天下。

    倒是周王室後代,劉徹前年在雒陽找到了一個,封了個周嘉南候的關內侯爵位,讓他去給自己的祖先守陵祭祀。

    “諾!”立刻有人領命下去辦這個事情。

    “陛下,準備改朔易服了嗎?”旁邊的汲黯看著,在心里默默思索著。

    改正朔,易服色,這是傳統的中國王朝更替游戲規則。

    但,漢室至今沒有遵循這個游戲規則。

    自高帝以來,在這個問題上,歷代天子都是在和稀泥。

    太宗時期,倒是想改一下。

    結果,不僅僅搭上了一個丞相,還搞的天家顏面掃地,幾乎淪為天下笑柄。

    從此,漢室君臣,再也不提及這個事情了。

    但,汲黯知道,今上,確實有這麼個打算。

    不然,太史令那里,每天都有著數十位宮廷星象師和數學家,天天晚上盯著星辰運轉計算是干嘛的?

    而改正朔,定歷法,易服色。

    這是堪比立儲的大事情。

    沒有任何學派會放棄在這里摻一腳的機會。

    汲黯當然不會放棄,于是,他試探著問道︰“陛下,臣听說,關中近來有民謠歌曰︰聖人在位,天地變易,聖王在位,陰陽通暢。今陛下在位,嘉大惠于天下,臣以為當循三代故事……”

    劉徹回頭看了這個家伙一眼,笑了笑,沒有接話。

    改朔易服,在士大夫們看來是大事,但在老劉家看來,也就那麼一回事。

    尤其對劉邦來說,穿什麼顏色的衣服,用什麼歷法紀年,簡直無聊透頂。

    到劉徹這里就變成了,衣服崇尚什麼顏色的,無關緊要。

    但是,歷法卻已經不得不變了。

    顓頊歷,已經越來越不符合社會發展和地球氣候變遷的實際了。

    當年,顓頊歷制定之時,黃河都在跑大象呢!

    如今,黃河象早已滅絕,滾滾都已經跑到了深山老林之中了。

    新的符合農業需要的歷法,已經是迫在眉睫。

    但,這部歷法起碼還要個三五年才能制定出來,所以,這個事情暫時不急。(未完待續。

    PS︰抱歉,晚了一點,今天白天懶癌發作,在補新番~~

    但是,等下還有~~~~~

    順便,給兩個基友打下廣告。

    七月新番的《春秋我控姐》哦,不對,春秋我為王,著實寫的不錯啊~

    俺覺得,點娘春秋第一,當之無愧!

    另外,墳土荒草同學的《神話版三國》就不用多介紹了。

    俺與這位同學可謂是基情滿滿的好基友啊~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我要做皇帝》,方便以後閱讀我要做皇帝第七百二十四節 統一戰略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我要做皇帝第七百二十四節 統一戰略並對我要做皇帝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