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

第六百九十四節 制度(3)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要離刺荊軻 本章︰第六百九十四節 制度(3)

    太學之事,至此基本定了下來,剩下的瑣事,譬如學制,每季度的考核還有考核標準,自然有文臣跟博士們去商議。

    身為皇帝,劉徹只需要定下框架跟基本政策就可以了。

    真要事事都自己去辦。

    前有秦始皇,後有諸葛亮。

    劉徹遲早累死……

    為了多活幾年,劉徹可不想什麼都管。

    他甚至,從現在開始,就已經在為長壽做準備了。

    北平侯張蒼,濟南的伏生,還有郡國地方的百歲老人的養生之法跟長壽秘訣,都被劉徹弄來了……

    劉徹現在就在上林苑里,養了幾頭專門產奶的牛……

    “丞相!”劉徹看向周亞夫,問道︰“武苑的學生,可已經確定下來了?”

    相比太學,武苑的準備工作,就早了許多了。

    早在去年,定下武苑的制度後,劉徹就讓軍方開始推薦深造的人了。

    當然,跟太學一樣,劉徹知道,這頭幾批,肯定是官二代貴二代******們的狂歡。

    沒關系沒門路的,就得慢慢排隊。

    但,跟太學一樣,劉徹知道,大趨勢他個人的力量無法遏制,也遏制不了。

    但是,軍方吃相也不能太難看了。

    什麼好處都被你們佔了,其他將士看了還不心寒?

    所以,劉徹早就暗示過周亞夫跟其他軍方巨頭了。

    你們想佔好處,想讓自己人先來,沒關系!

    但是,真正有才能的人,有軍功的人,不能攔在門外。

    另外,武苑不同太學,這是國家武備跟社稷基石,所以,草包們還是不要來了。

    想鍍金。可以去光祿勛!

    “回稟陛下,臣等已經定下來了,首批武苑生源,合計三百二十一人。已經奉命交割了職位,正在來長安的路上,臣預計,他們將在春三月武苑開學之前,全部抵達長安!”周亞夫出列奏道︰“此乃名單。請陛下過目!”

    作為武苑山長,兼任武苑督將軍,周亞夫還是很熱心的。

    其他將在武苑擔任教官跟教授的巨頭們,也是非常興奮,一個個摩拳擦掌的看著劉徹。

    武苑以後,天下武人,都是他們的門生子弟了。

    只要不作死,子孫後代,可以長久享用這份福澤。

    劉徹接過名單,看了看。老實說,從名單上,是根本看不出貓膩的。

    所以,劉徹只是略略的看看,然後交給身旁的汲黯,吩咐道︰“將這份名單造冊歸檔,然後,去請丞相,將諸位生源的履歷檔案,一同拿來。歸入石渠閣!”

    對武苑,劉徹是極為重視的。

    未來,他將時不時的出現在武苑,甚至可能親自給武苑上課。或者請武苑學生代表入宮交談。

    畢竟,黃埔軍校的故事,劉徹可是非常清楚的。

    吩咐完這個事情,劉徹就問少府令劉舍道︰“少府,武苑及太學教材,如今完成的如何了?”

    劉舍馬上出列奏道︰“回稟陛下。臣受命陛下,督造《孫子》《吳子》《司馬法》《六韜》《太公兵法》及俞候所著《梁王用兵紀略》、丞相周亞夫所著《用兵紀要》、衛尉廣及曲周候寄、弓高候頹當等合著之《離合書》等,計有九書,經合並增注後,共兩百二十一卷,百余萬字,今已雕刻完畢,即將付印,武苑開啟之前,應能印刷完畢!”

    劉徹听了,滿意的點點頭。

    其實,少府本來是不可能如此迅速的就完成這樣規模的雕版印刻工作。

    但孫子、吳子等傳統兵書,早在兩年前,就已經雕刻了數套雕版。

    至于其他新兵書,則是劉徹鼓勵和慫恿俞候欒布、周亞夫還有李廣、儷寄、韓頹當們寫出來的。除了俞候欒布外,其他人是劉徹游說了很多次,許下了許多好處才答應的。

    畢竟,這些經驗和心得,都是這些家伙的吃飯工具,若不是劉徹是皇帝,根本不可能讓他們交出來,公開給其他人去學的。

    但,這些代價是值得的。

    周亞夫就把他老爹的兵書跟他自己的用兵經驗心得貢獻了出來。

    而李廣、韓頹當、儷寄三人則合著了二十多萬字的騎兵訓練和指揮、作戰、管理和使用心得,命名為《離合書》取騎兵本以離合之兵的意思,算是當代騎兵建設和使用的最前沿心得、理論。

    但這還不夠!

    劉徹看了看列侯們,道︰“九本啊,朕覺得,還少了一本啊!”

    “朕听說,昔年淮陰侯,著有一冊兵書,名為《韓子兵法》,世人俗稱曰《淮陰兵書》,石渠閣之中,就收錄了一冊上卷,但還有下卷,下落不明……”劉徹托著下巴,問道︰“朕聞說,此兵書下卷,為人分成三冊,各自收錄啊,未知在哪三位愛卿手里啊?”

    當年,淮陰侯韓信,為呂後、蕭何設計誅殺。

    其生前,著有一本兵書。

    韓信本人,極為自傲,于是將之命名為《韓子兵法》,其意是要跟孫武、吳起、孫臏、司馬驤且這些兵家先賢之作相提並論。

    韓信點兵,多多益善。

    作為楚漢爭霸中的絕世天才,用兵如神的當時第一名將。

    韓信這麼起名,自然是名正言順,沒有人敢說什麼。

    但是,韓信死後,作為亂臣賊子,韓子兵法這個名字就不能用了。

    于是,被人改稱為《淮陰兵書》又或《淮陰遺策》《淮陰兵法》等稱呼。

    上卷,被蕭何從韓信的宅邸搜了出來。

    但下卷,卻成了疑問。

    傳說,韓信死前,已經有所預料,所以,偷偷將這下卷,分別交給了他的昔日部將保管。

    甚至有的部分是數人持有。

    這些人,得了韓信的兵書,自然將之當成了傳家寶,秘密收藏。

    別說皇帝了。就是這些人,也不清楚除了自己外,還有誰持有。

    當年,韓信的部將。或者曾經在韓信手下為將的人,又是多如牛毛,遍及各軍。

    就像周呂候呂澤一樣,根本沒辦法清算跟搜查。

    于是,這就成了懸案、疑案。

    歷代天子。也沒敢提起這個事情。

    怕的就是引起君臣離心。

    但現在,劉徹命岑邁在茂陵邑之中,起了凌煙閣,為漢室歷代功臣名將立碑左傳,畫像,甚至立人物雕像,並且四時祭祀。

    其中,本來朝廷認定的‘亂臣賊子’們,像淮陰侯韓信,周呂候呂澤、梁王彭越、九江王英布、韓王信、燕王盧綰。都是畫像而不名,立傳而不述,雖不祭祀,但褒以廟謚,列其傳、功勛,作其簡述。

    而天字第一號大反派,boss,項羽,更是被劉徹封為‘魯國公’,過繼了劉舍的兒子。去給他繼承香火,準許他永為漢賓客。

    更將谷城,化為項羽享受血食的祭祀之地。

    這樣一來,原先所謂的擔憂和顧慮就沒有了。

    于是。劉徹就光明正大的催問了。

    畢竟,韓信的兵書和用兵思想,是楚漢爭霸時,漢軍這一方的精髓所在。

    雖然,可能很多,都已經不適合未來戰爭的需要了。

    但是。其用兵思路跟戰略思想,卻是能共通的。

    即使不考慮這些,單單就是給子孫後代,留些物質文化遺產,保全韓信的心血,也是很有必要的。

    然而,列侯們听了劉徹的詢問,卻都是眼觀鼻,鼻觀心,沒有一個人站起來主動捐獻。

    劉徹看著也不急。

    他清楚,這些家伙,就算願意捐獻,也不會在這樣的公開場合捐獻。

    不然,那不就成了****了?證明了他的祖先當年瞞著惠帝、太宗,私藏逆賊之物?

    欺君之罪,可是要掉腦袋的?

    即使劉徹真的不追究,也會成為自己祖先的污點,被人指指點點。

    但私底下,上交捐獻,就沒有這個問題了。

    而且,劉徹也不是沒有听到些什麼風聲。

    畢竟,幾十年了,當年的絕密,到了今天,其實很多都已經有了風聲跟傳說了。

    甚至有的當年的當事人,如今已是被廢除了封國,舊時王謝堂前燕,早已飛入尋常百姓家。

    這些秘密,就更難守住了。

    現在,劉徹就知道了,至少兩部分《淮陰兵書》的下落。

    所以,假如某人不想給的話,劉徹會讓他知道,什麼叫做強制捐獻。

    對文化知識,劉徹向來的態度就是——不能變成某個人的私藏。

    好比《孫臏兵法》漢室之後,就遺散了兩千年,直到後來****考古,才從墳墓里挖出來,這像話嗎?

    還有,現在依然在傳承的許多先賢著作,都是因為某些家伙喜歡藏著掖著,結果,兩漢之後,就只剩下了書名跟大概概述,其他內容,全部不可考。

    《尚書》當年孔子編輯跟整頓的時候,還有一百篇。

    現在,就剩下了二十八篇,就這還辛虧是有伏生,在秦朝宮廷時,記下來的。

    不然,這二十八篇都沒有了!

    劉徹可不想兩千年後,後代子孫,想看看祖先的思想跟文化時,卻發現,一大堆的遺散、遺失、失傳。

    所以,這武苑、太學、甘棠,其實也有保存和保護,傳播、弘揚先賢先聖文化思想的作用。

    因為,文化跟思想這東西,只要知道的人多了,就必然不存在,失傳的可能性。

    尤其是雕版印刷跟白紙出現後,更將這種可能性降到了幾乎為零的地步。

    可以說,除非日後發生核戰爭,地球被蘑菇犁一遍,或者出個十全老人,玩文字獄,人為性毀滅和消滅、禁絕!

    不然,先賢們的著作跟論述,以後就不大可能再失傳了。(未完待續。

    PS︰一萬字完成,收工~~~~~~~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我要做皇帝》,方便以後閱讀我要做皇帝第六百九十四節 制度(3)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我要做皇帝第六百九十四節 制度(3)並對我要做皇帝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