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

第兩百八十七節 新的開始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要離刺荊軻 本章︰第兩百八十七節 新的開始

    高高的宮牆之上,劉徹緩步前行。

    身後的官員與侍從緊緊的跟著,簇擁著。

    “家上,這次一共抄沒了杜氏、張氏、王氏等六家商賈的家產,計有田畝千余頃,錢近億,黃金五千余金,庫房十余個,宅院數十棟,店鋪無數,陛下的意思,錢與黃金,盡數繳入少府內庫,至于這些田畝和庫房宅院,家上可自安排!”張湯低著頭匯報著。

    劉徹低著頭看著城牆上的磚瓦,微微一笑。

    此刻,距離他下令處死杜茂等人,已經過去了五天。

    這五天,劉徹用鮮血和屠刀,讓關中的商人知道了,皇室的事情,根本不是他們可以觸踫的。

    為首的杜茂家族,光是被關進大牢的子弟就有十幾個,其他被流放、處以徒刑的,更是無數。

    其他家族也差不多是這麼個待遇。

    唯有那個掛著薄家姓氏的張貴之妻被法外開恩,準許贖買,然後,那個女人就帶著財產迅速改嫁了一個據說是徹侯子佷的貴族。

    當然,這只是一個插曲。

    真正的手筆,就落在了抄家這事情上。

    “千余頃啊……”劉徹感慨一聲,冷笑著道︰“區區六戶商賈,市籍之人,就佔有了千余頃土地,真是好手段!”

    要知道,十年前,關中還是有著授田的。

    當時的漢室,對于無地農民的授田標準是,有爵位,沒有犯罪記錄的關中平民。

    授田的最低標準是每戶一百畝,也就是一頃土地。

    當時,關中的土地兼並,不是沒有,但規模相當小。

    但,十年後的今天,不過抄沒了六戶商賈,就抄出了一千余頃土地。總計將近十萬畝,相當于一個小縣的全部可耕作面積!

    尤其是,關中行的是大畝,一畝二百四十步。

    但劉徹知道。這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這次打掉的,充其量就一個杜家勉強能算個老虎,其他都不過是些蒼蠅而已。

    真正的寡頭,劉徹根本連踫都踫過。

    譬如田氏、無鹽氏甚至巨無霸如竇姓。

    甚至,劉徹心知肚明。這一次杜使倒下以後,杜家的大部分土地和財產、作坊都被其他豪商官僚瓜分掉了。

    留給朝廷抄沒的,不過是些殘羹剩飯。

    張湯聞言,深深的低下頭。

    張湯很清楚,田家在這次盛宴中扮演了什麼角色。

    劉徹揮了揮手,道︰“這次抄沒的各家的奴婢和下人,統統安排到思賢苑去吧……”

    六戶商賈,擁有的奴僕居然多達數百人,其中,更有百余家生子。年紀小的,甚至還在吃奶。

    很顯然,劉徹若是大手一揮,給了這些人自由身,反倒可能害了他們性命。

    “諾!”張湯點點頭,卻是有些奇怪,因為按照漢室過去的傳統,抄沒的奴僕,一般不是發賣就是給予自由。

    而多數情況,劉氏為了臉面。都會放奴僕們自由。

    但張湯是小康家庭出生的,打小就沒為冷暖發愁過。

    哪里知道這個社會最底層之人生活的艱苦?

    劉徹若沒有重生一次,估計也會自以為是,很聖母的給予那些奴僕自由。

    但是。作為重生者,劉徹恰恰親眼目睹過一次給予奴僕自由,反倒害死無數人的事情。

    那是前世老爹駕崩之後的事情,作為例行傳統,天子臨終前下詔放歸宮中宮女奴婢。

    結果,數以百記在宮廷中生活了大半輩子的宮女和太監出宮後。因為沒有一技之長,更因為與社會脫節太久,餓死凍死者不計其數,其他人,在絕望下,選擇了將自己賣給富商為奴。

    這不得不說是一個諷刺。

    同時,這也是一個沒記錄在歷史中的事情。

    而這些奴僕也跟那些宮女太監差不多。

    他們大部分甚至自出生起就是別人的家奴,只知道伺候主人,沒有謀生技能。

    更可怕的是,他們已經沒有家,沒有親人可以投靠了。

    假如劉徹做個聖母,那麼可以預計,這個冬天,長安的街道上會多出許多凍死的可憐人。

    幸虧,重生過一次,是以劉徹知道,該怎麼安排這個事情。

    他轉身對王道吩咐著︰“王道啊,你傳孤的命令,讓思賢苑里的父老鄉親們,好好的教一教這些可憐人怎麼種田,怎麼耕作,怎麼收獲和儲藏吧……至于,他們的吃穿用度……”

    劉徹想了想,道︰“每人發一百錢,一石粟米吧,剩下的,就靠他們自己去賺了!”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道理是很簡單的,劉徹也不打算濫發善心。

    劉徹暫時計劃讓他們在思賢苑里幫著做農活,放牧鹿什麼的,放鹿一天能有五錢工錢,一個月下來就有百五十錢,足夠支撐這些人活命了。

    至于將來,就看這些人的造化了!

    “諾!”王道聞言點點頭記了下來。

    劉徹的處置,卻讓身邊的張湯和汲黯頗為驚訝的對視一眼。

    他們此刻發現,對于太子,盡管他們估計的足夠高了。

    但,太子的思維和處事方式,卻還是常常的出乎他們的意料。

    特別是汲黯,作為官宦世家之後,他很清楚,太子的這個處置,幾乎堪稱完美。

    “至于那一千多頃土地……”劉徹呵呵一笑。

    他自然知道,這是皇帝老爹給他的一個考驗。

    關中田價那麼高,一畝土地動輒就是好幾萬錢。

    這一千多頃,十萬多畝,差不多是十幾萬萬錢的財富,換了任何人都把持不住。稍微有些貪財的人,都恐怕只要有機會就吞進自己肚子里。

    但劉徹是太子。

    想要證明自己是一個合格的太子,就不能眼楮只盯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和自己的得失。

    而是要放眼天下。

    稍稍思索了一下,劉徹就吩咐道︰“將所有田畝造冊,然後,行文內史衙門,就說。孤說了,讓內史衙門再抽調一批官田出來,兩者合之,授田給關中無地農民吧……劇卿……”劉徹看著劇孟。命令道︰“此事,孤就交給卿去辦了!”

    劇孟聞言大喜過望。

    授田啊!

    誰不知道主持授田就是撈取政治聲望的最佳途徑?

    當年的晁錯就是輔佐北平侯張蒼舉行了一次授田,從此才正式進入朝堂的!

    “家上,臣乃粗鄙之人,做這個力有未逮啊……”劇孟想了想。強行壓住心里的激動推辭道。

    他自然知道和清楚自己的斤兩。

    這授田,可不是小事情。

    在漢室歷史的前四十年中,授田就是最重要的國策。

    漢室天子通過年復一年的授田,將自己的威權和觸角深入基礎,進入亭里,尤其是關中,整個基層政權,就是在授田之下,完全被漢室天子控制住了。

    像這樣的大事,在過去。是丞相親自主持,天子直接過問,三公九卿密切配合,就這樣,還常常鬧出問題。

    因為,誰能授田誰不能,這個事情本身就是一個無解的癥結。

    而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

    劇孟就記得自己小時候授田時的盛況。

    那時候,嘖嘖,整個家鄉,家家戶戶都在忙著分家。衙門前排滿了申請單獨立戶的百姓。為了搶到一個授田的名額,械斗、仇殺是有發生。

    劉徹呵呵一笑,這個事情,還真要靠劇孟去做。

    原因很簡單。除了劇孟手下的游俠們之外,還真沒多少人能摸得清楚現在關中的底層百姓的現狀。

    畢竟,漢室最後一次授田,距離差不多十一年了。

    當然,劉徹也清楚,授田這種事情。做好了,是大功,一旦出現什麼大規模的幕後交易,那就要成一個笑柄了,甚至還會徹底的失掉現有的民心。

    畢竟,給了百姓希望,又將之打碎的,是天朝的廉租房啊!

    想想看廉租房最後變成什麼了?

    劉徹可一點都不希望,自己這個太子的名聲在民間最後變成了君子劍。

    于是,劉徹道︰“卿放手去做就行了,孤會讓汲黯在一邊盯著的,遇到困難,卿也可以直接來找孤!”

    劇孟這才點頭道︰“諾,臣必鞠躬盡瘁!”

    想了想,劇孟又請示道︰“敢問殿下,對授田可有訓示?”

    劉徹想了想,道︰“暫時,三個標準吧……”

    “其一︰年入五千錢以下之家庭,沒有犯罪記錄的!”年入不足五千錢,這是漢室標準的貧困界限,五千錢以上,證明這個家庭可以維持最起碼的生活需求,最起碼能吃個半飽。但五千錢以下,在關中就真的是標準的窮人了,通常這樣的家庭都處于崩潰邊緣,遇到難關就只能賣兒賣女了!

    “其二︰家中有男疫于王事者!”這自然是政治正確,也是過去授田時的首先考慮對象,畢竟,這些家庭是漢家是劉氏真正的鐵桿,是真正的自己人,那當然要照顧了。

    “其三︰有在邊關輪戍者,或從軍傷殘者!”這一條,過去並未有,但劉徹卻刻意加上,只為了激勵和鼓勵那些曾經遠赴長城戍邊的軍人,證明,劉氏沒有忘記他們的功勛。

    劉徹淡淡的道︰“此三條皆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家中必須確實沒有土地,或者田畝數量人均不足十畝者!”

    “先這樣安排吧!”

    這一次授田,規模很小。

    即使是少府再撥相同數量的官田湊個二三十萬畝,意義也不太大。

    最多不過能安置二千戶人家而已。

    相對于關中各縣動輒萬戶的人口來說,不過九牛一毛。

    但這卻是一個希望。

    一個讓人期盼的希望。

    再沒有比農民對土地更加熱愛和期盼的人群了。

    “再補一個規定,此次授田所有田畝,必須耕作十年以上,才能歸屬授田者,十年之內,這些土地不可交易,不可變賣,不可典押!”劉徹想了想補充道。

    這是自然,不然某些‘無產階級’,譬如游俠啊地痞啊,疏通一下關系,拿了土地,轉手變賣給富商或者貴族。

    劉徹又不是散財童子,怎麼可能給他們鑽這個空子!

    “顏異,這事情,明日早上入宮之時,跟父皇詳細匯報吧!”劉徹看著顏異道。

    “諾!”

    “至于那些店鋪,能賣就賣掉吧……”劉徹想了想,又道︰“實在賣不掉的,讓王道去打點吧!”

    他確實有些缺錢了。

    這馬上就到年關了。

    中國人過年,自然是要發紅包的。現在,他這太子宮上上下下,官員、侍女、宦官、衛兵,加起來足足有近千人。

    光是這些人的紅包和年終獎,就不是一筆小數字。

    然後,陳阿嬌那里,還有身邊現在跟著的女人什麼的。

    不給點獎金,發點福利也不像話。

    然後,新的一年,自然還要給新的官服和綬帶……

    劉徹粗略的算了一下,單單是過這個年,他就要開支將數百萬錢。

    然後,還有薄皇後的生辰,也要花不少錢。

    林林總總算起來,年前年後,不花個千來萬,估計是d不住的。

    這還是盡量節省,劉徹自己沒怎麼鋪張浪費的結果。

    前世,劉榮當太子,一年下來,太子宮開支近億錢!

    王道卻是很高興的點頭。

    漢室向來就有用宦官打理太子產業的傳統。

    “對了,孤的湯沐之費,少府什麼時候轉過來?”劉徹對汲黯問道。

    身為太子,自然不可能全是支出,沒有進項。

    劉徹身上現在可是掛著鴻固原、長陵、華陰等十個縣的食邑,保守估計,這十個縣兩三千萬錢的食邑租稅還是有的。

    “回稟家上,岑明府已經行文給臣了,說是明歲十一月大概能轉來!”汲黯躬身答道。

    劉徹點點頭。

    漢室是用顓頊歷紀年的。

    這顓頊歷,是以十月為歲首。

    換句話說,在此時,九月是一年最後的一月,十月則是新的一年的開始。

    是以,史書上有時候會看到,明明都是西元前某某年,但在漢家的史書上卻出現了兩個年號。

    劉徹撓了撓頭。

    老實說,顓頊歷已經不太適合如今的時代了。

    這個兩三年前的老黃歷,對于現下的氣候,幾乎沒有可取之處了。

    因為,你要知道,顓頊歷創立的那會,黃河還在跑大象呢!

    後世的小豬,在太初元年改用太初歷,就很好的適應了新的氣候變化,自太初歷衍生而來的二十四節氣,更是影響深遠。

    “我要不要找人來搞出太初歷呢?”劉徹想了想,然後放棄了這個打算。

    要重訂歷法,可不是他這個小小的太子能決定的能做的。

    這事情,只能是皇帝自己想做,才能做。

    原因很簡單,君權天授。

    反過來說,能跟老天爺溝通的除了皇帝,其他任何人都沒資格!

    劉徹聳聳肩膀,看向遠方的城市。

    丙戊年就將過去了。

    世界也將翻開新的一頁了!(未完待續。

    PS︰各位讀者老爺聖誕快樂~~~~~~~~~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我要做皇帝》,方便以後閱讀我要做皇帝第兩百八十七節 新的開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我要做皇帝第兩百八十七節 新的開始並對我要做皇帝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