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割韭菜

第155章銀行的生意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唐曉非 本章︰第155章銀行的生意

    民間私人錢莊要不要廢除?

    當然要廢除!

    金錢的游戲,是非常危險的。

    雖然大明朝還只是農業社會,沒有股市,沒有基金這一類割韭菜的機構,但那些大商人開錢莊,手里有豐厚的資金,在民間玩高利貸,用錢大量購買良田,壟斷生意,這種事在大明朝可不少見啊!

    但要不要現在就廢?

    現在就算廢,也廢不了。

    而且立刻一道政令廢了,會引發大問題。

    例如錢莊會不會帶著錢跑路?

    或者說存款者將錢取回來了,存放到哪里?

    大明票號嗎?

    把銀子全部運輸到棋盤街這里的皇家總票號?

    這不可能。

    古代運輸銀子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一下子有那麼多銀子運過來,會出大問題的。

    票號才剛開始,一口氣吃不下那麼多。

    存在即合理,錢莊並非一無是處。

    但張晨的銀行,肯定比傳統的錢莊更好。

    凡是得一步步來。

    銀行這東西一出來,取代現在的錢莊,是遲早的事情。

    就說利息這事,就絕對足夠吸引人了。

    錢存起來,還能生錢?

    這下真是刷新了北京城老百姓的人生觀了。

    有人好奇道難道這皇家票號里有生錢樹,把銀子種進去,就可以,樹上可以結出更多的銀子不成?

    有人好奇,便有人不相信。

    因為這天底下,沒有人會這麼傻。

    不相信是正常的,畢竟大明朝的老百姓從未見到過,而且存錢交管理費是常識問題。

    不過畢竟牽扯到錢,錢這東西在任何時代都是命根子,所以也沒有人願意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也就是說沒有人願意立刻把錢存到皇家票號來。

    倒是有些人,拿著一些銀子來兌換銀票,是為了去乾元堂買東西。

    此時,在城南的一座府邸。

    這大清早,曹于汴正在用早膳,一般沒有早朝的時候,大明朝的官員是正常上午去自己的衙門。

    老百姓一天一般吃兩頓,官員和皇帝一般都是吃三頓。

    曹于汴的孫子曹永安快步走來,拜道“給爺爺問安。”

    “你來了。”曹于汴吃的比較清淡,他年紀大了,早上吃的也不太多。

    “來了。”

    “東西都準備好了麼?”

    “準備好了。”

    一邊曹于汴的兒子曹言良道“爹? 咱真的要把錢存到皇家票號去麼?”

    “怎麼?”

    曹言良猶豫了一下道“兒子知道擔心這錢有去無回? 畢竟那是陛下的票號,臣子把錢送過去了? 焉有再要回來的道理?”

    “是啊? 爺爺,這8000兩? 對咱家來說可是一筆巨款了。”

    曹于汴也是大明朝出了名的清官,只是這人都有些嗜好。

    曹于汴的嗜好是好色? 但又極其注重名節? 可偏偏還被皇帝給抓了個正著。

    于是被皇帝利用,得罪了一大批人,和東林黨反目成仇。

    現在這局面,就是徹底倒向皇帝的。

    曹于汴道“存過去? 不要因為這點錢? 而把咱家給毀了,家族才是最重要的。”

    “這……爹,咱家現在到底什麼情況?”

    “不要多問,陛下是聖君,陛下說什麼? 咱就是什麼。”

    見兒子和孫子還猶豫,曹于汴怒拍桌案“怎麼? 我說話不管用了!”

    “不是,爺爺? 我這就把這些銀子送過去。”

    “快去!”

    曹于汴這自然是要配合皇帝。

    除了曹于汴讓人送錢去大明皇家票號以外,也有其他官員很配合。

    難道那些官員很好看皇帝的這個商業模式?

    扯淡!

    他們這純粹是投機? 相當于自己花點錢? 在皇帝面前博個眼球。

    您看? 陛下,臣是絕對支持您的。

    至于這錢,他們是沒打算收回來的。

    和曹言良一樣的想法,這給皇帝送過去的錢,以後還能要?

    于是這一大清早,除了小老百姓在周圍圍觀看熱鬧,在兌銀票去乾元堂買東西,還有一些銀子被一箱箱運到過來。

    當然是運到皇宮里保存,不能放在這里,太不安全。

    但是每一個在這里存錢的,都得到了一張官方的存折,以後憑著這仗官方存折可以來取。

    不過上面也標記了時間,存款一年,利息1。

    周圍圍觀的人又熱議起來。

    “還真有人相信。”

    “真有人在這里存了銀子?”

    “這倒是稀奇事了。”

    “……”

    此時,崇禎自然也喬裝打扮了一下,在附近待著。

    他只看到有許多人去兌換銀票,倒是沒多少人去存。

    這也能理解,他也不著急。

    先讓銀票流通起來。

    信心都是一步步建立的。

    民眾不知道那1的利息皇家票號是從哪里賺來的,以為錢存進去不會給,甚至取不出來了。

    那麼那1的利息皇家票號到底從哪里弄來呢?

    難道張晨要做虧本買賣?

    要知道,如果民眾一年在皇家票號存500萬兩,一年支付出去的利息是5萬兩,這顆不少啊!

    具體來源,其實現在就有來源了。

    一、北京制造局接下來不是要擴張麼?找皇家票號貸款,貸款利率為10。

    也就是說,北京制造局的錢,不從國庫里撥發,而是從票號里借。

    一年之後,假入賺了萬兩要拿出來換息。

    這就對北京制造局的要求很高了,要定年目標,要完成年目標。

    這個貸款利率相對後世而言已經不低了。

    不過現在對張晨來說,是左右和右手的游戲,是為了用制造局一邊拉動產業,一邊扶持票號。

    二、老百姓買田分期,可以找票號貸款,將個人的戶口信息記錄在案,若是無法正常償還,沒收田產,再次售賣。

    農民的貸款利息可以定低一些,3即可。

    例如一個農民貸款5兩銀子,即5000文,買5畝田,分十年,一共要還6500文,每年還650文。

    五畝田,每畝一年收成3石,一共15石,一天一家吃3斤糧食,一年吃1100斤,約9石左右,剩余的可以賣了,賣個3兩銀子沒有問題。

    每年償還500文,壓力不大。

    即便算上意外情況,每年賣個1兩銀子的價格,也能換上650文。

    至于在順天府普及推行了銀票後,糧食交易就方便許多了,這也有利于農民賣糧食。

    如果民間商人抬價,朝廷可以出一部分錢來采購。

    這些方法都是有的,只要這個商業模式算得通,各方不虧本。

    如此一來,北京制造局也賺錢,農民也有田種。

    皇家票號不僅僅賺了利息差,老百姓也得了利息錢,更多人願意把錢存進來。

    一旦皇家票號有了錢,還可以專門成立一個投資部門。

    當然,這是後話了,投資這種東西,至少得商業時代來臨,不然產業結構沒有,消費市場也沒有,投進去錢就是打水漂。

    最後老百姓要取錢沒錢取,只能印錢,那樣就會產生惡性通貨膨脹,銀票玩完。

    <scrpt>();</scrpt>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我在大明割韭菜》,方便以後閱讀我在大明割韭菜第155章銀行的生意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我在大明割韭菜第155章銀行的生意並對我在大明割韭菜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