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說到秦嶺,說到終南山。第一印象肯定都是綿延的大山與無窮無盡的森林。
&esp;這個印象肯定是沒錯了,不過肯定有許多人不清楚,其實在秦嶺之中,並非是絕對的荒蕪森林。
&esp;秦嶺里也是有人聚集居住的。
&esp;除了村鎮之外,群山之中還有許多的寺廟道觀。
&esp;與那些佔據名山大川,然後公然收取香火錢,沾染了滿身銅臭的寺廟道觀不同。
&esp;大山里的寺廟道觀,那都是真正的苦修。
&esp;這里沒有精美到可以用素菜做出肉食味道的齋飯。這里所有的食物都要他們自己開荒種地來獲取。
&esp;也沒有金絲縫制的袈裟,塞滿瑪瑙的蒲團。這里所有的衣物都是補丁落補丁。
&esp;沒有純銅打造的大鐘,也沒有奢華干淨的齋室。這里的道觀寺廟不但狹小,而且很是破敗。毫無金碧輝煌,煙霧繚繞的名寺風範。
&esp;更加沒有捐錢捐物,捐贈鞋襪衣服香油的信徒。這里的一切都要依靠自己的雙手。
&esp;用最簡單的話語來形容,這里才是真正的修行。而那些佔據名山大川的所謂名寺名觀,不過是賣門票賣香燭的。
&esp;入山之後,王霄將馬匹寄養在了一座村鎮內,之後帶著肥環一路步行走入深山。
&esp;這一路上遇到寺廟就拜佛,遇到道觀就禮三清。
&esp;閑暇的時候就是游山玩水,真心實意是愜意的很。
&esp;而經歷了眾多巨變的肥環,也是在這旅途之中逐漸放開了心胸說的是精神上的心胸。
&esp;她的精神狀況也是逐漸好轉起來。
&esp;不是人人都有王霄這樣的經歷的,肥環接連遭遇各種打擊和背叛,熟悉的親人朋友幾乎全滅。
&esp;她能夠一直撐到現在,已經是很了不起了。
&esp;而王霄能夠趁虛而入,也是因為這個原因。
&esp;山林之中行走,本就是一件很困難外加危險的事情。
&esp;這里幾乎沒有道路,有的也只是野獸走出來的獸道。
&esp;更別說毒蛇猛獸,蚊蟲瘴氣的侵擾。
&esp;如果是肥環一個人進山,估計是見不到第二天的太陽。
&esp;不過有王霄陪在身邊,那所有的危險都不叫事兒。
&esp;毒蛇猛獸什麼的,遇到王霄都是直接逃跑。甚至還有食鐵獸被王霄哈哈大笑著追了一段的事兒。
&esp;沒辦法,野外生活的猛獸都有敏銳的直覺。它們都能察覺到這個兩腳獸的可怕壓力。
&esp;王霄做菜的手藝精湛,而且精通醫術。
&esp;在山林之中隨意采摘些蘑菇,熬煮出來就是一鍋鮮湯。
&esp;在溪水湖泊里抓些小魚,仔細烹飪一番就是美味。
&esp;住宿的時候,王霄會在營地四周撒上他自己調配的藥粉,阻隔所有蛇蟲的襲擾。
&esp;就連對肥環來說,最為困難的行走。王霄或是背著或是抱著,壓根就不會有絲毫的疲憊。
&esp;衣食住行之中,也就是衣服方面比較麻煩。畢竟王霄不能拿樹葉來做衣服。
&esp;肥環的衣服,隨著時間的流逝不停的磨損被撕扯,越來越少。
&esp;好在這天,他們終于是找到了一處道觀。
&esp;與其他道觀不同的是,這處道觀里面都是女道士。
&esp;男道士的稱呼是道長,而女道士的正式稱呼是坤道,而不是什麼道姑。
&esp;真正的道家之中,根本就沒有道姑這個稱呼。這是標準的民間演變。
&esp;其來源,指的是明初時候的陶宗儀。
&esp;他在自己的書‘輟耕錄’里面,發明了‘三姑六婆’這個詞。
&esp;其中三姑指的就是道姑,尼姑,卦姑。從那以後,道姑就開始在民間流傳。
&esp;而明朝又是小說高度發達的時代,所以很多小說里都是這麼說,並且直接影響到了後世的稱呼。
&esp;這個道觀不大,里面也只有區區幾個身形消瘦的女道士。
&esp;原本王霄帶著肥環來這兒,是為了換個衣服什麼的。
&esp;可肥環卻是有些激動,她在觀中與主持談了一天。
&esp;主持不是電視台的主持人,而是道觀的掌門人。道家的稱呼,就叫做主持。
&esp;武當山上真武觀,那就是張三豐主持。
&esp;天色漸晚,肥環找到了王霄“我想在觀中修行一些時日。”
&esp;王霄看著她,眉梢微挑。
&esp;他看人的眼光極準,看到肥環今天的表現,心中已經是有所了然。
&esp;“可以。”
&esp;王霄微笑點頭“正好我也要出山,去看看咱們的干兒子有沒有听話。”
&esp;提到這事兒,肥環就是抿嘴笑。
&esp;堂堂大燕皇帝,居然成了他們兩個的干兒子,還不敢反駁。想想都是有趣。
&esp;想到這兒,王霄思維散發,想起了有個一心想要做大燕國皇帝,卻始終求而不得的人。
&esp;王霄獨自出山,回到關中之後很輕松就得到了安祿山大軍已經退出關中,緩緩開往洛陽的消息。
&esp;安祿山生性多疑,在沒有把握對付王霄之前,他不敢違背王霄的要求,從而將自己置于險地。
&esp;他知道退出關中不是好事兒,因為河北中原之地看似縱橫遼闊。可等到整個大唐的力量全都被集中過來的時候,這就是死地。
&esp;安祿山也是被王霄逼的沒辦法,只能暫時撤離。
&esp;不過他瞧不起唐軍戰斗力,認為只要王霄旅行諾言,不再干涉自己的事情,他還能再次打敗唐軍入主長安城。
&esp;然而這一次,他的對手換了。
&esp;從豬對手,換成了神一樣的對手。
&esp;馬嵬驛那邊,王霄帶著肥環離開之後。太子李亨請皇帝退位,之後得知安祿山真的退兵離開長安城,就急匆匆的趕了回來。
&esp;他之所以有這個膽量,那是因為有強大的援軍開來。
&esp;安西軍,朔方軍,河西軍,隴右軍等等大唐精銳的邊境兵馬。在郭子儀和李光弼的統率下,正在快速開向長安城。
&esp;太子李亨強行尊唐玄宗為太上皇,他自己登基稱帝成為了大唐名義上的主人。
&esp;之後重用郭子儀,李光弼等人重新封鎖潼關以及風陵渡等渡口。讓關中恢復了平靜。
&esp;這番動作很大,持續了數月時間。
&esp;安祿山那邊,等到與王霄的約定時間一過,立馬出兵攻打潼關,可卻是被李光弼打的頭破血流,生活不能自理。
&esp;郭子儀則是出河東踏河北之地,去切斷安祿山的老巢。
&esp;安祿山的河北三鎮戰斗力很強,可他卻是缺乏後續補充力量。
&esp;等到遠在天邊的大唐精銳邊軍都回來了,河北三鎮的精銳死一個就少一個,是越打越弱。
&esp;至于強行拉丁充隊伍什麼的,在大唐精銳的面前也就只是數字。
&esp;深知事態愈發惡劣的安祿山,破口大罵王霄。如果不是他搗亂,何至于此!
&esp;王霄履行了自己的諾言,並沒有再對安祿山下手。
&esp;因為哪怕沒有安慶緒聯合安祿山的貼身親兵李豬兒來暗殺,他也是蹦 不了多久了。
&esp;四面八方的唐軍逐漸絞死了安祿山叛軍的活動範圍,最後的覆滅已經進入倒計時。
&esp;王霄去了一趟大明宮,找到了終于坐上皇帝寶座的李亨。
&esp;他要求李亨不得接受叛軍的投降,一定要做到除惡務盡。
&esp;李亨自然是滿口答應,不敢得罪他。
&esp;如此一來,沒有了史思明等人詐降之後再反叛,那這次波及中原各處的叛亂,要不了多久就會徹底安定下來。
&esp;王霄做的,也就是這麼多了。
&esp;這次的任務世界,雖然有著安史之亂,安西軍攻略中亞等等大事件。
&esp;不過王霄卻是真沒有過多的干預,始終都是盯著肥環,以完成她的心願為主。
&esp;所以敲打安祿山,坑死史思明,也就算是為這個世界的大事件做的唯一幫助。
&esp;外面的事情不用再做關注,王霄返回秦嶺終南山,準備想辦法去讓肥環心滿意足。
&esp;來到道觀外面的時候,王霄就感覺到了不對勁,因為他嗅到了血腥味。
&esp;一閃身來到道觀內,入目所見就是幾個女道士橫七豎八的倒在地上。
&esp;別誤會,她們身上的破舊道袍還在,也沒有一群嘿嘿笑的男人們在排隊。
&esp;女道士們只是被施展了幻術所迷倒,過段時間就會自己醒來。
&esp;看到幻術,王霄就明白是誰來了。
&esp;這世上只有黃鶴與他的兩個徒弟會這個。王霄雖然學了,可時間太短連皮毛都不算。
&esp;環顧四周,王霄很快就沿著痕跡一路追了出去。
&esp;出了道觀,越過女道士們開墾出來的幾畝薄田,再越過溝渠柵欄和蓄水池。
&esp;奔入樹叢一路前行數里地,來到一處懸崖邊上,王霄就看到了神色淒美,坐在懸崖邊上的肥環。
&esp;在她的懷中,是劇情之中她弟弟小白龍。
&esp;肥環轉頭看著王霄,淒美的說“你來了。”
&esp;王霄上前,在懸崖邊上懸腿坐下“跟我說說,怎麼了這是。”
&esp;具體細節沒什麼好說的,無外乎是唐玄宗完蛋之後,黃鶴帶著徒弟們來找肥環。
&esp;他們本事不錯,居然還真的找到了。
&esp;之後黃鶴想要帶她走,肥環不干。小白龍幫忙肥環抵抗,另外一個小伙子丹龍妒忌下手。
&esp;反正就是各種狗血劇情全都集中爆發,與瓊瑤劇有的一拼的那種。
&esp;至于結果,小白龍為了保護肥環,被誤殺死在了她面前。
&esp;而哀傷至極的丹龍,則是抱著傻了的黃鶴跳下懸崖。
&esp;名義上的親人們,在馬嵬驛的時候就死光了。
&esp;現在血緣上的親人們,則是因為她,在她的面前死光了。
&esp;遭受了巨大打擊的肥環,在王霄歸來之後,徹底放下了心扉。
&esp;“我要再次出家修道,人世間之事,與我再無瓜葛。”
&esp;肥環這邊剛說完,那邊王霄就接到了許願系統的通知,這次的心願達成了。
&esp;王霄看著肥環懷中的白龍,微微一笑“別太傷心了,說不定他已經去了別的世界,成為了一名名偵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