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希的判斷沒錯。
別看擁有寒冰血脈的弗雷爾卓德人很能打,但論起商業水平,他們真的只能用不值一提來形容。
都不用說和出現了期貨概念的皮城比,哪怕是德瑪西亞的“貴族分銷、符文鋼專營”,都要比弗雷爾卓德這種以物易物要高明得多。
出現這種情況但原因很多,弗雷爾卓德本身物產的匱乏是一部分因素,各個部族之間常年的競爭也是一方面的原因——當然,最重要的是,弗雷爾卓德的社會形態說好听點叫“以戰母為核心的獨特血脈族群”,說難听點就叫原始部落,整個弗雷爾卓德連一種可以通行的貨幣都沒有!
貿易?以物易物算什麼貿易?
即使是艾希,那也是在冒險去了德瑪西亞之後,才對商業有了認知,才清晰的意識到,在除了爐戶生產、戰戶掠奪之外,還有別的手段可以獲取物資。
聰明的艾希一直在悄無聲息的觀察著德瑪西亞的國情,在貿易期間,她清楚的意識到了分工的重要性——在弗雷爾卓德,嚴苛的生存環境帶來了巨大的生存壓力,所以“能不能打”幾乎就成為了唯一的分工方式,能打的是戰戶,不能打的要麼做爐戶,要麼做牧戶。
而在德瑪西亞,除了“德瑪西亞的戰戶”貴族和“德瑪西亞的爐戶”平民之外,這里還有另外一種劃分方式,那就是職業。
沒錯,在弗雷爾卓德,爐戶和牧戶也各有分工,也分打鐵的、采集的、捕魚的等等,但區別是弗雷爾卓德的爐戶和牧戶似乎都過于全能了些。
打鐵的每一個工匠都必須會所有的流程,從冶煉礦石開始;捕魚的要水性好,也要會織網;釀酒師要麼擅長采集,要麼就要會趁著短暫的春夏播種一片黑麥……
最開始發現這一點的時候,艾希還隱隱為之自豪,在她看來,這是弗雷爾卓德人哪怕爐戶都比德瑪西亞強的表現。
然而,在一次交接貨物、和皮革商接觸到時候,她錯愕的發現,德瑪西亞專門處理皮革的工匠,硝制和鞣制皮革的速度遠遠超出了她的想象,懷著好奇之心,她溜進了工坊內,然後發現對于這些皮革,這里的工匠每個人做一部分工作,極大程度的加快了工作的效率。
弗雷爾卓德的爐戶是不會這麼做的,因為殘酷的嚴寒環境中,部族內爐戶的選擇更多的是“博而不精”,他們需要能夠進行每一個必要的生產環節,絕不會放棄某個步驟不學,那意味著一旦部族的某些戰戶被擄走或者死亡,那整個部族都會因而遭受嚴重的損失,甚至失去某種制造能力。
發現了這一點的艾希將更多注意力放在了德瑪西亞人的分工上,然後她終于得知,原來德瑪西亞還有更大規模的分工,按照他們的說法,像是符文鋼這種德瑪西亞國家官營的物資,就是由密銀城那邊提供禁魔石,詹戴爾的鐵匠提供鐵錠,然後送往德瑪西亞雄都交給指定工匠,制成來可以抵御魔法的符文鋼。
這種流程,在弗雷爾卓德是不可想象的!
在弗雷爾卓德,可以開采礦石的區域那都是妥妥的戰區,無數部族會為了一年只能開采幾個月的露天礦石人腦袋打出狗腦袋,這種情況下你說要搞貿易?
搞錘子!
別和我嗶嗶賴賴的說什麼雙贏,我干掉你、吞並你的部族,那就是贏兩次!
特殊的地理環境讓弗雷爾卓德人面對著驚人的生存壓力,而重壓之下,負重前行的文明從一開始就走向了畸形,將所有的加點都加到了戰爭上——戰母制度也好,戰戶地位極高也好,一切都是為了戰爭而服務,在這片軍備極度內卷的凍土,不搞軍隊搞建設的,只能被卷死。
而且死的很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