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拍情景喜劇開始

第五百四十二章 歷史名場面——三說秦公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胖一點 本章︰第五百四十二章 歷史名場面——三說秦公

    歷史上,關于商鞅入秦這段經歷,是有過史書記載的。

    而整個過程更像是一次教科書式的“面試入職”。

    當時,商鞅的老板公孫痤死了,他臨死向魏王舉薦商鞅,卻未被采納,商鞅在魏國混的不太如意。

    而秦國這邊,新君秦孝公即位,想要恢復秦國當年穆公春秋五霸的地位,于是廣發求賢令,商鞅得知後,就西進入秦求取前程。

    來到秦國後,商鞅賄賂了秦孝公的寵臣景監,把他舉薦給孝公,而且把商鞅捧得很厲害。

    孝公來了興趣。就接見商鞅,詢問他有什麼治國良策。

    商鞅是來“求職”的,姿態放的很低,面對老板的詢問,先拿出一個標準答案。

    也就是久經考驗的道家黃老之學。

    大概理念就是效仿三皇五帝,師法造化,無為而治,屬于比較穩妥的回答。

    商鞅這麼做的目的很簡單,他剛來,還不清楚孝公的想法,怕犯了什麼忌諱。

    所以先保一手,找個最挑不出錯處的回答,先入職混進公司再說。

    不過商鞅沒想到的是,極具野心的秦孝公對黃老之學嗤之以鼻,認為其是毫無營養的陳詞濫調。

    連帶著商鞅,在他眼里也成了“妄人”,評價“安足用邪”。

    商鞅初次面試失敗,還得到了老板的厭惡,這讓他思考自己犯下的錯誤,改變了說法,再次請求第二次面試。

    經過景監的說和,秦孝公給了面子,第二次見了商鞅,還是那個問題,商鞅這次獻上王道仁政之策。

    這是儒家的主張,因為有孔、孟二位大賢先後為其張目,是當時很受歡迎的治國之策。

    至少明面上是這樣………

    很多國君為了表現自己是一位仁義君主,對外都是宣稱國家奉行王道。

    甚至孝公想要效仿的穆公,當時也是因為百里奚主持的王道之法,才讓他成為了春秋五霸,這個說法不但在天下流行,在秦國本身也有很強的市場基礎。

    果然,秦孝公這次也肯定了商鞅的獻策,但還是以和秦國目前的現狀不符,未予采納。

    第二次面試結果依舊不理想,但好歹留下了一線生機,最重要的是,商鞅摸準了孝公的脈。

    第三次面試時,提出霸道法制,提出《強秦九策》,一下就征服了秦孝公,最終得以成功入職秦國高層。

    …………

    可以看出來,商鞅入秦的過程帶著很強的功利性。

    某種程度,有點像現在的公司尋求投資人投資。

    先拿一個項目試水,投資人不喜歡再換,投資人還不認可,再換,直到投資人認可,皆大歡喜。

    這個版本的商鞅,形象更像是一個政治投機者,販賣自己的治國理念。

    甚至讓人懷疑,如果孝公喜歡王道,還會不會有名垂千古的商鞅變法。

    當然,也有一種說法是商鞅試探秦孝公,他是在考驗秦孝公是否值得投效,兩者的理念是否相同。

    就像是《三國演義》里的諸葛亮,用三顧茅廬試探劉備的仁厚和胸襟,最終認為是一個可以輔佐的明主。

    還有人說商鞅這麼做是在自抬身價。

    好東西就得抻著來,設置一些門檻,有利于對方提高對方的重視,上來就交底,反而會讓對方不珍惜。

    這是一種高明的自我營銷手段,諸葛亮的三顧茅廬其實也是這個套路。

    反正不管是那種說法和解釋,商鞅和孝公君臣相宜的過程並沒有那麼一帆風順。

    而如此知名的歷史事件,《大秦帝國》也不可能不提。

    但是話又說回來,《大秦帝國》既然以商鞅為正面主角,就肯定不能“政治投機者”這個負面版本。

    自抬身價這個中性偏貶的形象,也最好不用。

    所以,“良臣擇主”這個喜聞樂見的戲碼才是《大秦帝國》最好的選擇。

    在《裂變》劇情中,商鞅在百里遙的邀請下,遠赴秦國。

    心有大志的他,沒有上來表明身份,而是暗中觀察秦公為人。

    當時,秦孝公發布招賢令,有數百位士子前來仕秦,然而孝公並沒有急著面試,而是提了一個要求,讓各位士子便訪秦地,在根據所得獻上治秦之策。

    很顯然,秦孝公十分明白“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的道理。

    可是孝公的要求,卻得到了很多士子的不解,大家紛紛抱怨,更有甚者直接拂袖而走,孝公無奈,只能以利誘之,總算留下了不少人。

    而商鞅在其間沒有說話,事後找了景監幫忙,借了一些衣物,便前往秦國最貧窮的地方尋訪。

    歷經三月,商鞅親自目睹經歷了老秦人的貧窮艱難和不屈剛毅的精神,也讓他對秦國這片陌生的土地,有了不一樣的感情。

    等他回到都城後,商鞅根據遍訪秦地時沿途記載的《有關秦國和老秦人風土人情考察報告》,揮筆而就,寫下《強秦九策》。

    不過,有了強秦之策的商鞅,沒有急著交給孝公,而是來了一個“三說(shui)孝公”,考察孝公是否是自己心目中的“明主”。

    于是,歷史名場面發生。

    面對只知夸夸其談,言論多華而不實的商鞅,孝公失望至極,覺得商鞅沽名釣譽。

    而商鞅經歷兩次陳策過後,卻越發認定秦孝公是識貨之人,是可以助他實現胸中抱負的明主。

    于是,商鞅卸下偽裝,在渭水河畔,第三次約見了秦孝公。

    這也是今天《裂變》劇組要拍的戲。

    按照劇本設定,商鞅幾人是在渭水上的木船相談,彼時正是冬天,四下都是迷霧彌漫,河面還有薄冰覆水。

    這個場景並不是無端放矢,而是借景喻事。

    商鞅和孝公坐的船就是秦國,所處的環境也是秦國面臨的局勢——行迷霧、履薄冰。

    隨著兩人的交談,初步達成強秦變法的意願後,象征著秦國的木船,沖出迷霧,破開堅冰,也隱喻秦國從此脫離枷鎖,奔向光明。

    怎麼听著這麼像南湖那條船啊………

    劇組拍攝目前在影視基地集中拍攝,沒有跑去實景另拍,而是采用了近景遠景借位。

    專門造了一個木船艙內的景,擺在綠幕上,演員對戲,拍攝近景。

    等拍完這些,找時間再去租用古船在河上補拍遠景和全景,然後把兩組鏡頭用特效合成在一起。

    這不是糊弄,其實這麼做比直接拍實景拍還麻煩,實景拍攝都在船里,反而有各種限制,這麼分開來拍,鏡頭運用和站位都更自由。

    而且這只是一種嘗試,拍出來如果效果不好,還可以實景再重新拍一回。

    精品大劇,又是重頭戲,精益求精一些,多番拍攝嘗試是常有的事。

    左樂還算正常的,有的龜毛導演,一個鏡頭拍幾百遍,硬生生把演員拍得心理崩潰。

    這麼一比,左樂都算是“粗制濫造”了………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從拍情景喜劇開始》,方便以後閱讀從拍情景喜劇開始第五百四十二章 歷史名場面——三說秦公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從拍情景喜劇開始第五百四十二章 歷史名場面——三說秦公並對從拍情景喜劇開始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