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十五的晚上月亮是圓的,船隊駛離李易時大島的班伯里港,朝著巽他海峽的方向前進。
眾人要趕在新年前回到洛陽,按照航速推算,時間足夠。
所有被找到的當地土著一律進入船隊,羽林飛騎和大唐海軍留下部分人在這里建設。
給他們留下船只、飛艇和兩個小機器人,東西各一個。
他們還要負責在本地的夏季建設東邊的兩個大島和周圍的小島,效率不追求,安全第一。
待東北季風吹起,即大唐過年之前,公歷一月份,農歷臘月,會有從大唐過來的船隊為他們補給。
主要補給食物、藥品、柴油。
耕地需要柴油,小機器人充電更需要。
進叢林、草原等容易受到暗算的環境時抬小機器人能幫他們提前知道情況。
按照計劃,前期到的補給物資攜帶人員留下捕撈海產品,幫著建設。
東北季風末期過來的補給隊伍抵達後,前期𧭈所有人在西南季風吹起時離開。
大唐要開始擴張,船隊最遠到非洲和美洲,去美洲的路上慢點走,走差不多立即回家,新的船隊再去。
在路上可以多修建海港與燈塔,將來留下人員駐守,其他人想去美洲……不行。
等大唐徹底佔下,成為大唐的領土,別人想去的話,停靠要交錢,交不起錢不準停,交大唐開元通寶紙幣。
“風呢?西南季風呢?”
海面上風亂吹,絲毫不規律,宋 想著回去輕松,結果來時鬧心的風沒了。
“吹累了,不願意吹,兩個季風並非半年換一次,有空白期。”
李易看著東邊的月亮烤肉串兒,晚上九點多,當地熱,大家不想早早休息。
為了這頓燒烤,晚飯都沒吃,有人餓了一把干果。
李易在烤魷魚爪、魷魚嘴兒、魷魚脖,其他魷魚身上的部位不烤,一律留在港口讓人曬成干當儲備。
為了節省調料,烤的時候只刷一點油,其他的蘸料分為干料和濕料放碗中,誰想吃誰自己往盤子里舀。
提前吃晚飯又睡夠的孩子們給自己舀番茄醬和胡椒醬,大點的孩子也弄點蒜蓉辣醬。
土著酋長們帶著孩子和重要人物在游輪上,其他人分到別的帆船上。
土著遺民又增加了兩個部落的三千多人,後來由在島子西南地方找到的。
估計島子上還有,需要看運氣,島子面積過大,七百六十多萬平方公里,哪是那麼好相遇的。
在大唐泉州登陸,甘肅有人,咋去找?
“在外駐守建設的人苦啊!”姚崇想兒子了,兒子沒來,孫子和孫女跟隊伍走。
他大兒子沒死,又給他生了個孫女,三歲,他帶在身邊親自教導。
其實沒啥可教的,三歲就是玩耍,讓背東西也記不住,除非總要重復考校。
他想兒子的時候考慮留下的人,萬里之遙。
“回頭讓他們通過下機器人說話,錄制下來裝平板電腦里送到各地方給他們的家人看。”
李易給個辦法,一年時間不到,何必矯情?
又有電報在,尤其是小機器人,不受信號傳遞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