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地主爺

第四十三章直達聖听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歷史 本章︰第四十三章直達聖听

    第38章直達聖听

    李世民听正妻稱贊李代,也覺得李代是有些能力的,又被愛妻夸獎自己有識人之明,用人之能,也甚為開懷,兩人年少而婚,十幾年的耳鬢廝磨,感情非常深厚,彼此敬重,能得枕邊人贊美,自然高興,

    這世間的男人,又有哪一個,不需要女人的贊同與欣賞?就是那些大英雄,也莫過于此,

    李世民又道;“只是某家不解,這太師椅為何物,看李代所言,與胡凳之用,也相差無幾,卻又三尺多高,後有靠背,可依之,故稱為椅,

    李代與那縣男府里的護衛,曾是舊識,故耳不敢靠近,只憑借那混進去的百騎司,來回稟報,只因那百騎司的甲士,

    未入行伍之時,曾為鐵匠,是以,便混進了縣男府,做的也是有模有樣,倒也不慮有失。

    只是不通木匠之事,是以知之不詳,難以說清來攏去脈。叫人著實疑惑。”

    旁邊長孫無垢也皺著眉頭,︰“這胡凳,臣妾見過,且各宮里都有,皆半尺高低,從未听說還有三尺高的胡凳,”

    我國古代椅子最早好像出現在漢代,它的前身,是漢代北方傳入的胡床,發展到南北朝時期,已為常見之物。至于唐代,非常簡陋,大部分都是席地而坐的,也有睡在地上的,還有和睡床榻)上的,

    唐代以後,椅子才從胡床的名稱中逐漸分離了出來,稱呼為椅子。

    嚴格來說唐朝時期還沒有椅子,唐朝坐的工具也不叫椅子,叫胡凳。上朝的時候是“君臣坐而論道”席地而坐的,

    直到趙匡胤開始,群臣需要就要站上班,再到朱元璋時期,文武大臣們就要跪了。

    官員和殷實人家都是坐胡凳的,唐初沒靠背,直到唐朝末期,才出現了靠背椅,又宋朝得以推廣。為了方便劇情發展,作者將八仙桌太師椅,帶了過去,此事無需驚詫。

    李世民听皇後提起胡凳,便接過了話茬兒︰“是啊,某家也感覺蹊蹺,三尺高的胡登,卻是聞所未聞,且這名堂,也太古怪,竟然叫做太師椅,

    昨日李代進宮來稟報,說是,坐于其上,能放開雙腿,其姿猶如三公之太師,所以便叫太師椅了。”

    長孫無垢聞言也是忍酸不禁,笑著說︰“這小郎君到是有趣,起了這般的名堂。只是不知何等坐姿,竟可比太師三公之風範。”

    李世民聞言苦笑;“某家亦自不知,觀音婢可知那那八仙桌,更是夸張,據李代所言,四四方方,每一方位,可坐兩人,四方八人,圍桌而坐,被稱為八仙桌,說罷自己也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長孫無垢笑曰︰“陛下不必理會,一個未到束發之齡的孩童,哪能真的給物事,命名,依照臣妾來看,來還是叫貞觀桌,貞觀椅,最好。不知陛下以為如何?”

    李世民听見妻子的話,自然心里像是用熨斗,燙了一遍的舒服︰“大善”

    李鈺自然不知道,自己弄個太師椅,坐坐,都能引起大唐第一人的惦記。

    李世民又道︰“方才百騎司急報,昨夜這孩子竟然親自下廚,用新打造的什麼鐵鍋,制出了新鮮的吃食,被那縣男府里的下人,吹噓的,優如天上人間,之美味,此子竟不知道,君子遠庖廚的聖賢之言,為了兩個侍妾,不昔聲名,親自下廚。真是荒唐至極。”

    說著也嘖,嘖了兩聲。話里話外都是酸酸的醋味兒,仿佛為自己下廚才是正確的選擇,為兩個侍妾下廚,反而是不可理喻。

    長孫無後,哪里不知皇帝心思,知道李世民想去一探究竟,于是勸道;“陛下稍安勿躁,此子聰慧,文采斐然,但也需知,木秀于林,風必摧之。陛下倘若親往,于此子成長不利,反而會害了他,”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唐地主爺》,方便以後閱讀大唐地主爺第四十三章直達聖听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唐地主爺第四十三章直達聖听並對大唐地主爺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