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寶

第363章 柴窯天青釉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青木赤火 本章︰第363章 柴窯天青釉

    孫中原露出一個奇怪的表情,“那你到底知不知道上拍的貫耳瓶是假的呢?”

    “這世上沒有什麼真假,如果你師父當年沒加內印,你說,是真還是假呢?所有的人都認為是真的,只有你認為是假的,那還是真的。”隋東辰輕輕撫摸這件貫耳瓶,“不過,我知道,我這件肯定是南宋修內司督造的官窯,我們五個人一致認定的。”

    孫中原突然笑了起來,“老隋啊,反正你有一個真的,而另一個實在費猜,你當時也沒想到會是我師父做的,因為他看了你的真的,再做假的應該會告訴你!可是,沒想到情況太過特殊;所以,既然費猜,你就干脆不去多想!”

    隋東辰點了點孫中原,“哈哈哈哈••••••前幾天我和你師父聊起這事兒,他听說砸了,還覺得很可惜。”

    “是啊。其實古董最大的價值,無非是兩點,一點是歷史性,一點是藝術性。我師父做的東西,歷史性沒有,但復制了藝術性,而且加了內印,當高端仿古藝術品欣賞也是很好的。不過,當時你是騎虎難下了。”

    孫中原頓了頓,繼續說道,“老隋,我還有一件事兒不明白,你的藏品應該不少,為什麼獨獨把這件貫耳瓶收在這里呢?而且你這十年還在南城。”

    “每年我會回來住個十天半個月的。至于為什麼只留下這件南宋官窯,是因為這一件,是我所知的存世的所有貫耳瓶當中,最珍貴的。”

    “這麼說,你特別喜歡貫耳瓶?”

    “沒錯,貫耳瓶是宋代流行的瓷器樣式。這個樣式,雛形其實是漢代的投壺。造型的美感就不說了,我最喜歡的,還是這個名字。”隋東辰道,“貫這個字,很有意思,本意是繩索,以前一直說一貫銅錢,後引申為通的意思。耳朵一直通透,可不容易啊!”

    “都說眼見為實,耳听為虛,這耳朵通透,確實很難。”

    “所以我才喜歡。”隋東辰收起貫耳瓶,“其實,這里也不止這一件東西,還有一件,一並給你看看吧!”

    隋東辰把貫耳瓶放進保險箱,又從里面拿出一個錦盒來。

    這一次,孫中原特地看了看保險箱,第一次他沒仔細看。這次看了,里面確實再無別的東西了。

    能讓隋東辰如此珍藏的東西,那定然不是一般的東西。

    打開錦盒,又是一件瓷器!

    這是一件比較小的梅瓶,高度只有不到十幾厘米。但是,一放到桌上,孫中原的眼楮立即瞪大了。

    天青釉!

    和常見窯口的天青釉不同,甚至和傳世汝窯的天青釉也不同。這天青釉,沒汝窯那麼藍,也不是那種有點兒深的青。

    而是直逼雨過天青的通透顏色!

    細看之下,這種顏色的形成,除了釉料本身的調制原因,還是因為釉層比較薄。

    很薄。

    這種感覺不好形容,薄透,光亮,同時還具有一種類似油脂的滋潤感覺。

    如果見識過制瓷師傅上釉燒窯,就會有體會,達到這種狀態實在是太難了!即便高手,做一千件,也未必能成一件。

    釉料需要細膩無比,具有天青底色,同時,又得有透明度。天然的東西里面,高端翡翠是具備這樣的特性的。我們常說種、水、色;種,是指料子的細膩度;水,是指料子的透明度;色;是指顏色。有些高種、足水、色正的翡翠,那就是三者兼備。

    但是要人工調制出這種釉色,技術難度不言而喻。

    同時呢,即便調出來,上釉的難度又是一道坎兒。上釉上的這麼薄,這麼均勻,非一流制瓷高手不能為之。

    這還沒完,還有最後一點。

    燒。

    瓷器入窯,都是千度以上高溫,這釉料的變化還得控制好。

    孫中原還沒看胎骨,已經被這天青釉所折服。

    實際上,這件天青釉梅瓶,釉面並不完美,有兩三處地方,出現了小的釉泡,有一處還破了。

    因為釉面太薄了!高溫之下,能控制成只有個別地方這樣,釉料的穩定性和瓷窯的環境控制、溫度控制,幾乎已經到了熟能生巧的極限。

    孫中原拿起梅瓶,極輕。胎體也很薄,而且胎土的質量和純淨度也很高。

    輕輕敲擊瓶體,聲音清亮悅耳。

    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

    若是古瓷器,好像只有柴窯天青釉,才能達到這種水準!

    “我一直拿不準,這是不是一件柴窯••••••”隋東辰嘆了一口氣,“這個,你師父之前也沒見過。如今天象樓重啟在即,我前幾天給他看了,他也拿不準。”

    孫中原剛才審視這件梅瓶,也通過寶光進行了深入判斷。他點了一支煙,沉吟起來。

    柴窯,是五代時期後周世宗柴榮柴榮主持燒制的。當然,柴榮在位一共才五年,去世後不到半年,趙匡胤就黃袍加身,北宋取代後周。

    柴榮這個人,在不少史學家的筆下,評價是很高的。所謂五代第一明君,勵精圖治,以信令御群臣,以正義責諸國。只可惜,死得太早。

    他能主持督造柴窯,自是說得過去。單說這個顏色,當時工匠請示,柴榮大筆一揮,審美孤絕︰雨過天青雲**,者般顏色作將來!

    雖然柴窯目前尚無公認的傳世品,但是也能推斷出,柴窯似乎只可能有一種釉色,那就是天青釉!

    柴窯的遺址也一直沒有發現,估計歷經千余年,各種因素疊加,也很難留存了。關鍵是沒有傳承。

    柴窯歷時極短,而為什麼沒有傳承下來,成了一個迷。各種說法不一而足,有說只有柴榮掌握燒制技術的,有說工匠在柴榮去世後不再燒造的,還有說因為趙匡胤下令徹底廢止的。

    不過,後來的汝窯,似乎有點兒模仿柴窯的影子,但是和傳說中的柴窯,還是有差距。

    “我師父都拿不準?”孫中原摁滅煙頭,看了看隋東辰。

    “你有什麼就說,不用給我們這些老家伙面子。江山代有人才出,你如今的眼力,實事求是地說,可謂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隋東辰遞來期許的目光。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獵寶》,方便以後閱讀獵寶第363章 柴窯天青釉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獵寶第363章 柴窯天青釉並對獵寶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