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原沒答話,而是低頭又看了看這件白瓷仕女俑。
“真不貴啊!”攤主又道。
“一千八!怎麼樣?”孫中原開口。
“不行不行,我做生意你不了解,這真是最低價了,我說了不跟你�N 隆! br />
孫中原一口口地加,他一次次地搖頭。最後,還是三千買下來了。
離開之後,陳丹洋一臉郁悶,“你沒事吧?浪費這麼多時間?差這點兒錢麼?”
“能浪費多少時間?幾分鐘而已。”孫中原反問道,“你說,古玩在普通人手里,有實際價值麼?”
“沒有,主要是文化價值和欣賞價值。”
“對啊,沒有實際價值,卻很昂貴,這是心理需求。”孫中原道,“古玩生意也是如此。我雖然已經覺得這個價兒撿漏了,但是一口口地講,對我來說,能防止他反水;對他來說,最後能讓他覺得不虧。幾分鐘而已,卻讓雙方心理上都很舒服,這才是古玩生意應該有的樣子!”
“在我看來,你這就是裝逼!”陳丹洋嘿嘿一笑,“這就是我們理科生和你們文科生的不同。雲山霧罩,自得其樂,我不需要。”
“哈哈哈哈!”孫中原大笑,“那你需不需要我告訴你這件白瓷仕女俑是什麼年代的?”
“這個,真需要。”
“這是隋朝的白瓷仕女俑,是很罕見的,不然我也不會買。當然了,正因為罕見,所以那個攤主並不識得。漏兒雖然少,但不是沒有,關鍵在于發現漏兒的——”
“眼楮!”
“不,運氣!”孫中原道,“眼力當然很重要,但對于撿漏兒來說,真的比較起來,運氣才是第一位的。”
“行,我看看你這次有沒有運氣找到青衣王陵!”陳丹洋轉而說道,“隋朝的古玩,都很少听說,更別說瓷器了。“”
“嗯,時間比較短,不過好在和唐朝的東西區別比較大,不似秦朝的東西,和後來西漢的一些東西,不太好區分。”
歷史總會有一些相似之處,比如秦朝和隋朝。這兩個朝代,都是經歷了長時間的戰亂之後完成大一統,存世都很短,後面接續的朝代也都很強大。
所以,總有人喜歡連著說,秦漢,隋唐。
秦朝的古董,和西漢的古董,相似之處很多。比如玉器,甚至從秦朝之前的戰國晚期一直到西漢早期,特征都差不多,故而被稱為戰漢玉器。
不過,隋朝和唐朝的古董,風格差異化要相對明顯一點兒。
隋朝的白瓷,在華夏陶瓷史上,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這一點,不玩瓷器的人一般不知道。隋代之前,青瓷當道,從隋代開始,出現了成熟的白瓷,並延續下來。
成熟白瓷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彩瓷發展的一個基礎,不管是釉下彩里的青花、釉里紅,還是釉上彩里面的斗彩、五彩等等,它們的底子都是白的。
實際上,白瓷與青瓷工藝上的區別,關鍵就在于胎和釉原料中含鐵量,白瓷含鐵量低。但完成這個突破,卻用去了從東漢到隋朝數百年的時間。
兩人繼續逛,在一個主要擺放著小件的攤子上,陳丹洋發現了一件青白玉的玉鞋。
陳丹洋覺得有意思,拿起看了看。
這只玉鞋很小,也就是四厘米長,一厘米多寬,鞋頭浮雕了獸面紋飾。
“這是做什麼用的?”陳丹洋轉而問孫中原。攤主是個六十多歲的老人,稍微愣了愣,心說這小伙兒不問我也就罷了,關鍵也不問最主要的,比如材質,年份,價值,上來就問做什麼用的。
這麼小的玉鞋,剛出生的嬰兒也穿不上,擺著又太小,當然是配飾了!
“這個一般是掛在腰上。”孫中原道。
陳丹洋疑問的就是這個,他當然能想到是配飾,但問題是,“把一只小鞋掛在身上?這不成了穿小鞋了麼?”
“古代文化和現代是有差異的。首先只要玉器的東西,都比較貴重,寓意都很美好。這佩戴玉鞋,寓意闢邪!穿小鞋,還延伸不到玉器上。”孫中原解釋道。
實際上,穿小鞋的典故,宋代就有了,不過說的是女子穿的繡花鞋。是故意把出嫁時穿的繡花鞋做小了,穿不上,讓女子無法出門上轎子,大抵是這麼個故事。
“這是什麼年代的?”這一次,陳丹洋沒問孫中原,規矩他已經懂了不少,而是問向攤主。
攤主笑了笑,“我也不給你穿小鞋了,誰讓你和一個行家一起來呢?清代的!佩戴玉鞋,也是清代比較流行。”
陳丹洋又看了看孫中原,孫中原問他,“想要麼?”
“嗯。”陳丹洋點頭,“你不是說闢邪麼?這次過去,我也闢邪一下子!”
孫中原拿起玉鞋仔細看了看,“這是清晚期的,不過是青白玉,量最大,老板,最低多少錢?”
玉器這一類,只要看準了,因為材質也比較值錢,所以價格是比較公開的。
當然了,在地攤上,這樣的小玉件,講講價兒,要比實際行價低。
攤主報了個五千的價格,基本就是行價。孫中原當然要講價。
不過講價之前,孫中原先遞給了攤主一支煙,“老板,有另一只麼?”
陳丹洋一听,好嘛,合著這玉鞋和真鞋是一樣,成對的!別說,要是一對,掛在腰間,一走路叮當響,還真有點兒闢邪的意思。
“小伙子你真是行家。放心吧,我不玩兒一魚兩吃,收來就一只。”攤主說道。
“少了一只,還有法兒闢邪麼?”陳丹洋問。
其實,這玉鞋配飾,掛一只的也有,掛兩只的也有,但是陳丹洋問得很好,正好用來講價。
最後,他們兩千八拿下了。這不算漏兒,只能說買賺了點兒。沒辦法,清代到民國的玉器,通常都是很開門的。
攤主還找了個精致的掛繩,幫陳丹洋穿了起來,“穿小鞋”直接腰掛。
離開攤子,孫中原道,“你這種人,還信這個?都是一些個民間說法。”
“這個很重要,出發之前,求個心理安慰。”陳丹洋咂摸了一下嘴,壓低聲音,“若真有王陵,這可不比尋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