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氏和王張氏惴惴不安的攬著王穹,心情也隨著馬車跌宕起伏,久久不能平靜。
在她們坐著馬車趕路的時候,紹興城內的誓師出征大典已經順利結束了。
不過,只是儀式的結束,誓師出征才剛剛開始。
“巡撫大老爺,你願意率領浙軍出擊倭寇,為我們奮不顧身!我們又豈能無動于衷,我是個做布匹的,剛好拉來了五百匹綢緞,我願意向貴軍捐贈這五百匹綢緞,我听說被貶的韃子好些蠻騎都貼身穿一層綢緞,這樣即便在戰場上被箭射中了,也容易拔出箭鏃,哪怕是有倒刺的箭鏃。”
“我只是一個小布商,五百匹綢緞不多,但是我的一份心意,請巡撫大人不要嫌棄,萬勿推辭,不要傷了草民我這一顆拳拳愛國之心。”
一個掌櫃打扮的中年男子站出來,一臉激動的說道。
還未等朱平安開口,這個掌櫃的就對外面瘋狂招手,一邊招手,一邊大喊,“拉過來,拉過來,快點把綢緞拉過來,擊敗了倭寇,贏得了太平,我們能賺到十倍百倍的綢緞。”
眾人順著他的手看去,果然看到遠處一支車隊隨著他招手而快速靠近。
眾人皆都自覺的讓開了一條路。
“使不得,使不得,無功不受祿,這怎麼好意思。”朱平安連連擺手,謙讓道。
“大老爺,你不收下,是不是嫌棄我這綢緞少啊?”綢緞掌櫃的一臉受傷。
“不是.”
朱平安連忙解釋道。
“既然不是,那巡撫大老爺就是收下了,快快,把車和馬也一並捐獻給貴軍了。”
這個掌櫃的連忙說道,惟恐朱平安推辭。
“這這也太感謝了。”朱平安拱手抱拳,連連向綢緞掌櫃的道謝。
“巡撫大老爺折煞草民了,我這算什麼啊,巡撫大老爺不避刀兵,浙軍上下不畏犧牲,為了我們太平日子,奮不顧身去前線打擊倭寇,應該是我們感謝巡撫大老爺才是。”
綢緞掌櫃的一臉激動的說道。
“大家說,是不是?”綢緞掌櫃扭頭對周圍的老百姓說道。
“是是是,掌櫃的說的太對了,巡撫大老爺和浙軍將士不畏犧牲打擊倭寇,都是為了我們。咱們在後面能夠過日子、做生意,都是托了巡撫大老爺和浙軍將士的福。”
“沒錯,我們的太平日子,都是巡撫大老爺和將士們在前線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
“我也要盡一份力,我沒有掌櫃的這麼有錢,我捐三十兩銀子,略表心意。”
“我也捐,我也捐,我捐一袋子大米,我自家種的大米,吃著噴香”
“還有我,還有我,我捐一匹馬”
頓時圍觀的眾人像是被打開了開關一樣,紛紛跟著附和了起來,很多人爭先恐後的跟捐。
“大人,您看到了吧,這就是民意啊,您是我們老百姓的父母官,可不能違背民意。”
綢緞掌櫃的趁機說道。
“對啊,這就是民意。”
“巡撫大老爺可不能拒絕我們。”
一眾老百姓紛紛跟說道。
“眾情難卻,諸位父老鄉親一片盛情,某就愧受了。我在此保證,每一文錢,每一粒米,都用在浙軍將士身上,都用在跟倭寇的戰斗之中!”
朱平安面對眾人的盛情,還有洶涌熱情的民意,實難拒絕,只好盛情難卻了。
然後,繼續說道。
“同時,為了表彰諸位父老鄉親們一片愛國之心,本官決定在此設一張光榮榜,上列捐贈人及捐贈物,每一位捐贈的老百姓都能名列其上。”
這就是光榮榜啊。
本來台下就有很多老百姓積極踴躍捐贈了,听到朱平安要設光榮榜,每一個捐贈的人都能名列其上,頓時眾人的積極性和熱情被放大了一百倍。
“我要捐八十兩銀子。”
“我要捐一頭豬。”
“我要捐一兩銀子,雖然少了點,但是也是我一番心意。今年我要多多努力,爭取賺更多的銀子。”
老百姓們爭先恐後的喊道。
“多謝諸位父老鄉親。”
朱平安向現場一眾老百姓道謝,然後現場取材,從祭祀台上取來了一張巨大的紅色宣紙,揮毫潑墨,在宣紙最上方龍飛鳳舞的寫上了三個大字“光榮榜”。
接著,朱平安又在光榮榜下寫了一行副標題,“記嘉靖辛亥年元月貳拾參日,為國慷慨捐贈之士,應天兵部右侍郎兼浙江巡撫朱平安題于旗 廟前,以示表彰。”
本作品由六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