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從慎重開始

第175章 臣真的不想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一笑澄明 本章︰第175章 臣真的不想

    嚴成錦來到客棧,弘治皇帝張口冷聲︰“太子也在良鄉?”

    “是!”

    “把太子也叫來!”

    不一會兒,牟斌走回來︰“听屬下稟報,臣前腳剛出門,太子後腳就回宮了。”

    “……”嚴成錦。

    朱厚照你真雞賊……

    算他識相,朕回宮再找他算賬,弘治皇帝眉頭舒緩一些︰“說說攤丁入畝是怎麼回事。”

    嚴成錦老老實實道︰“就是廢除以前加在田戶上的各種稅賦,尤其是按人丁收取的稅賦,流民分得的田地少,人口卻不少,若按舊制,流民要繳納不少的賦稅,若是按攤丁入畝來算,不管一戶人丁幾何,所收的稅皆不變動,流民才真正有余糧可存。”

    攤丁入畝是清朝大力推行的稅法,讓人口得到了顯著的增長。

    家里有多少地,就交多少稅,與家里人口沒有關系。

    明朝實行里甲制,可以將模糊的人口統計清楚。

    “人口和稅賦直接掛鉤,人口數量眾多的家庭,交不起稅賦,只能拖家帶口,棄田而逃,這便是如今大明的現狀。”嚴成錦暗自推演。

    稅監讓他給撤了,如今徹底由張賢監管,只要張賢是個正直的人,不貪墨稅銀,攤丁入畝在良鄉是可行的。

    此法也有瑕疵,就是隱瞞田地可以避稅,良鄉縣卻不存在這樣的問題,土地是丈量之後,才分發到流民手上。

    在推行之前,弘治皇帝問起是件好事,省得他前幾日彈劾的官員,抓著做文章。

    弘治皇帝陷入沉思,道理並不難理解,減輕流民的稅賦,就有更多的糧食,流民也願意在良鄉扎根下來。

    劉健思索之後,問︰“若按畝均攤稅賦,瞞報豈不可以輕易避稅?”

    弘治皇帝和李東陽看向嚴成錦。

    嚴成錦道︰“劉公所言甚是,只是,衙門對田畝之數,了如指掌,良鄉乃彈丸之地,丈量起來簡單,律法嚴明,若有隱瞞者,一次沒收田地一畝,不足額則全收。”

    這樣能杜絕大部分投機取巧行為。

    也總有以身試法的,這點無論如何也避免不了。

    嚴成錦瞥了弘治皇帝一眼,該說的都說完了,只等他點頭。

    良鄉這樣的彈丸之地,朕並不指望能收上來銀子。

    尤其是見過那些流民之後,弘治皇帝動了惻隱之心,想對他們寬宥一些,弘治皇帝下意識問︰“你有幾成把握?”

    額?

    “陛下是指?”

    “將此法推行天下。”

    李東陽和劉健等人震驚得渾身一顫,蕭敬和牟斌微微抬頭。

    嚴成錦也頗為驚訝。

    弘治皇帝眼楮直勾勾地盯著他︰“別告訴朕,你沒這個打算,你是何意,朕心如明鏡。”

    陛下果然不如史料里寫的那麼傻……

    一眼就將他的心思看了出來。

    良鄉的新法,他是打算推行天下,嚴成錦風輕雲淡︰“沒有,臣一點也不想推行天下。”

    睜眼說瞎話,弘治皇帝怒了︰“大膽,你竟敢欺君!”

    嚴成錦想著轉㇀一下。

    攤丁入畝需要許多前提條件。

    流民白得來的田地,此法又對百姓利好,朝廷說什麼便是什麼,不會反抗。

    且良鄉的田畝少,清查起來也方便。

    推行天下,大明非地動山搖不可。

    不知會傷及多少士紳和朝中大臣的利益。

    朝中或許有寧王收買的大臣,他們倒戈相向,若寧王起兵造反,必定一呼百應。

    消息放出去,在利益上,他將與朝中所有大臣敵對,不知要承受多少火力。

    ……要慎重而為,嚴成錦演技再次上線︰“陛下說什麼便是什麼,臣不敢辯解。”

    忽然發現,自己一本慎重瞎說的時候,都是為天下百姓的時候。

    氣氛變得沉默起來。

    “如實說便是,此地又非朝堂。”

    “臣真的不想。”

    弘治皇帝站起身來,“那便在良鄉試試看吧。”

    變制是一件極難的事情,古往今來,無人能成。

    李東陽三人臉色漸漸緩和下來,若陛下真執意要動稅制,不知會有多少人上疏彈劾。

    一些大臣的田地有上萬頃之數,若按田畝均攤,不知要交多少銀子。

    嚴成錦和張賢連忙躬身︰“臣恭送陛下。”

    順天府派了書吏和衙役來良鄉,人雖多了,統計,丈量,繪魚鱗圖冊等工作,沒有一個月也清算不完。

    流民們還是不敢相信,天底下有這樣的好事。

    分到田地就罷了。

    最重要的是……

    分到的田里還長滿了糧食,等他們收成。

    紛紛慶幸當時沒有逃去荊襄,而是來到了良鄉。

    “趁著未入冬前,帶著流民新修河道,重新開墾那些荒廢的田地,陛下同意攤丁入畝在良鄉推行,這是良鄉的福氣。”嚴成錦怕他錯過時令。

    良鄉同樣有荒蕪田地,無人耕種。

    不是上等良田,士大夫們懶得侵佔。

    這些地或許算不上上等的良田,但良鄉能開墾多少,便賺多少。

    “良鄉還有多余的人力,壯丁們進了工坊,還有數以萬計,像梁中一家這樣的老頭和婦孺,田地分到她們頭上,她們願意為自己賣力。”

    在大明,男耕女織只在童話故事里,婦人也是要下地干活的。

    張賢跪在地上︰“下官替良鄉百姓,謝過大人!”

    “購置鐵具的銀兩,可以從衙門的府庫里出,耕牛可以找順天府借,水車可以找匠人和宋景一起打造,這些都不成問題。”

    良鄉入縣的官道上設置了關卡,來往的商隊,需按良鄉的新法繳納銀兩。

    良鄉的工坊幾乎是嚴成錦的,他又是奉公守法的好公民,每次過關卡都給銀子。

    張賢即刻命人去辦,將農具發給流民,日後再從田賦中扣除,爭取在明年開春前,將良鄉所有的水渠疏通。

    回良鄉的路上,

    弘治皇帝似乎有話要說,李東陽和劉健三人跟在後頭。

    “三位卿家覺得推行攤丁入畝如何?”弘治皇帝有意無意問一句。

    劉健性子直,搖頭︰“臣不想。”

    謝遷猶豫片刻,直言不諱︰“臣也不想。”

    李東陽沒有說話。

    “何故?”

    劉健道︰“臣在家中有不少田地,若按舊制,無需繳納太多賦稅,若按新制,賦稅或許會增至幾倍之上。”

    他與謝遷家中有不少田地,陛下問的不是他們,而是天下士紳。

    弘治皇帝仿佛置若罔聞,望著過往的車馬商隊︰“讓順天府在官道上增設分巡道,勿讓賊匪鑽了空子。”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從慎重開始》,方便以後閱讀大明從慎重開始第175章 臣真的不想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從慎重開始第175章 臣真的不想並對大明從慎重開始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