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從慎重開始

第220章 嚇唬誰呢?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一笑澄明 本章︰第220章 嚇唬誰呢?

    時至大寒,天空飄落著茫茫的雪花,每一片雪花……

    都是白色的。

    嚴成錦伸出雙手,心中默默響起第八套廣播體操的音樂︰第一節,伸展運動……

    手慢慢抬起來…

    林松起來練武,被嚴成錦吸足眼球,認真地問︰“少爺的武藝,好奇特。”

    “一會兒護送本少爺去良鄉。”

    陛下同意在良鄉開設造船廠,還沒告訴張賢。

    嚴成錦打算親自去一趟。

    打完一套廣播體操,雷打不動跑了五圈,嚴成錦回屋換一身衣服,來到後堂吃早飯。

    “讓庖廚準備今日的午膳。”

    何能一听,就知道少爺要去良鄉,連忙跑去準備。

    “成錦啊,為父想同你去李府一趟,你覺得如何?”嚴恪松端著粥碗,笑容可掬。

    老爹怎麼知道李清娥?

    嚴成錦看向一旁何能,何能目光閃躲,不敢正視他。

    “兒還沒有做好準備,且我父子倆唐突上門,不見得李公會在府上,今日是要上朝的。”

    “你就是怕,爹幫你說!”

    嚴成錦搖搖頭,嗯,看來是時候給老爹說媒了。

    趁著老爹回房換朝服之際,他偷偷出了嚴府。

    入冬後,極少跑來良鄉,路修平坦了,嚴成錦這次換了一輛馬車。

    在馬車上拿出良鄉的輿圖。

    建造船廠不能跟陛下要靡費,甦北淮安有清江船廠,山東臨清有衛河船廠,工匠五千余人,每年造船上百艘以上。

    跟陛下要靡費,八成會打發他去這兩個船廠買船。

    他要的不是船,是船廠。

    不僅是為了良鄉的流民,慎重起見,也是為了開海做準備,有圖紙是一回事,能造出來是一回事。

    “不知能不能做出三寶太監的大寶船?”

    開海之後,要很多船航行在大海上,到各大洲商旅。

    所以,船只過剩的情況是不存在的。

    “歷史上,漕運大大刺激了造船廠的發展,才讓清江船廠等船廠,到嘉靖年間還在不斷擴大規模。”

    漕運固然繁榮,但相比海外通商,小巫見大巫。

    良鄉,

    張賢站在河道上督工,冬天挖河道有個好處,不用修堤壩攔水,盧溝河被凍住了,成了冰塊。

    但工期很趕,要趕在開春前,將河道挖好。

    不然冰塊化掉,河水就會沖出來,順著水路而下,將新修的河道灌滿,剩下的河道沒法挖了。

    “有勞諸位了,在新歲的二月前,要將河道挖出來,不然還得修堤壩,今日……再挖半里再下工吧。”

    “張大人放心,我們一定盡快挖出來。”

    張賢坐在河道上休息一會兒,胥吏遞過來粥和饅頭。

    粥攤在河道邊上,每人一頓一碗粥,兩個大饅頭。

    不一會兒,一個衙役騎著快馬來稟報︰“大人,嚴大人來良鄉了!”

    張賢連忙放下粥碗,騎上快馬,趕回衙門,這里接近良鄉的邊緣地界,趕回去將近要半個時辰。

    听說河道修到了恭遠村,嚴成錦就知道,張賢沒那麼快趕回來。

    到了良鄉的街道上轉了轉。

    漕運停了之後,來良鄉的商人少了,只有藏書館的書生,良鄉看上去還有點人氣。

    謝玉的牙行修了一�廂房,二十多間,租給來京城趕考的書生,靠收租金賺了許多銀子。

    走到藏書館時,兩個書生走出來。

    “良鄉只有一座藏書館,沒有青樓,倒是無聊。”

    “夢龍兄說的是,終究比不上京城,去喝兩杯酒睡覺吧。”

    整日看書會無聊,白日看書,晚上去青樓喝花酒,是江南一些才子的日常作息。

    嚴成錦陷入沉思,青樓他是不會開的。

    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

    走回良鄉衙門,等了半個時辰。

    張賢趕回來了,翻身下馬大步走進衙門,寒風吹得耳朵通紅,大口呼著白氣。

    “尋個地方,本官要在良鄉開造船廠。”

    造船廠?

    想想甦北淮安的清江船廠就知道,即便規模小,也要很多銀子。

    張賢面露難色︰“大人,良鄉什麼都能開,就是開不了造船廠,造船廠要多大的地界,如今僅有的地都分給流民了,剩余全是良鄉士紳的,還有造船的工匠,流民肯定不行,也沒有木料,要從雲南貴州運過來,不知要多少銀子,良鄉的府庫哪里夠,全用來修的藏書館了。”

    不管是造一般的漕船,還是稍大的大黃船。

    都少不了要雇佣工匠,工匠可不是流民,要專門造船的大木匠、細木匠、鋸匠、畫匠等眾多工匠。

    流民尚且可以談一談工錢,匠人銀子低了都不干。

    “先帶本官去看地吧。”

    嚴成錦站在碼頭邊上不遠,看上一塊地,河道再往里挖,弄出一個停泊的灣區正好。

    “這些地是誰的?”

    “一個叫胡恭的士紳的地,良鄉生意好之後,低價翻了好幾倍,他們哪里肯賣,況且……府庫也沒有銀子了。”

    良鄉的地價遠遠不如京城,很輕賤,但多了南來北往的商人後,地價翻上來了。

    “那就建商幫,開大船廠,就算良鄉府庫有銀子,也支撐不起來,得成立良鄉的商幫,持股開辦。”嚴成錦道。

    良鄉成了大明的小商品發源地,是大明的義鳥,就算他不組建商幫,日後也必定會自然形成商幫。

    現在有名的商幫,有徽商、晉商和粵商。

    徽商、晉商和粵商的共同之處,就是販鹽、絲綢、茶葉等,整個大明市場他們都有涉及。

    但相互間又有所偏重,晉商在山西一帶開采礦業,粵商在東南沿海與邦商貿易頻繁。

    天底下,難找出可以與他們抗衡的商會。

    良鄉作為今後大明的義鳥,或許有那麼一丟丟機會。

    上一世,義鳥的商會是很強的…

    盡管良鄉的士紳在他眼里,個個都是窮光蛋,跟徽商和晉商的商幫比,等于于丐幫,但好歹有塊地皮,給地就算他們入股了。

    張賢命人在衙門門口貼出告示,邸報送到士紳家中。

    胡家,

    胡恭看了一眼邸報,上頭說要造船廠的地方,不正是自己家的地皮嗎?

    “在良鄉開造船廠,簡直是痴人說夢!清江船廠乃朝廷所設,生意能搶得過清江船廠?咱們這塊地皮好,說什麼也不賣。”

    往下看了幾眼,更覺得可笑。

    要在良鄉建立良鄉商幫?大言不慚!

    “老爺,衙門請您去一趟。”

    “說我沒空。”

    “張大人說了,今日不去,若是日後有難……”

    “嚇唬誰呢?”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從慎重開始》,方便以後閱讀大明從慎重開始第220章 嚇唬誰呢?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從慎重開始第220章 嚇唬誰呢?並對大明從慎重開始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