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第八百零二章︰二次援朝勝利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崛起的石頭 本章︰第八百零二章︰二次援朝勝利

    <b></b>                  魏希孟被封的是流爵,不會世襲,也並沒有俸祿和侯府的福利,他自然知道,傅應星這是想要故意激怒自己。

    他付之一笑,冷冷道

    “眼下孔府之事為大,我看,大檔頭還是先給弟兄們說說孔府的事兒吧,陛下近日也快回京,該是就要過問此事了。”

    听見皇帝的名頭,傅應星方才緘口不言。

    過了一會兒,他道“經過比對,《孔氏家儀》確與我大明會典有諸多相似違礙之處,可依此定罪!”

    魏希孟蹙眉“單憑這本孔氏家譜與會典的重合字跡,還不足以定罪,事情牽連孔府,需得慎重行事,不找個更大的罪名,只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傅應星抬眸問道“那依你有何看法?”

    魏希孟從懷里取出一份地圖,掛在牆上,起身指著道

    “這是我從孔府一儒生手中重金買來的府中全圖,我們上次就是從這,穿過庭院,到前上房與孔氏族人對峙的。”

    說話間,他的手從最南側的大門劃向二門,進入內宅,最後停在前上房所在,隨後冷哼一聲,繼續說道

    “孔家佔地之廣,遠超王府,其外宅住的並不是孔氏族人,有儒生子弟,那些大賢的家眷,還有相當數量的戶人。”

    “我們當日所見到的,不過只是孔府的冰山一角罷了。”

    傅應星問“戶人?”

    魏希孟點頭,道“可以理解為孔府雇佣的佃戶,除大量的農戶以外,孔府內還住著司茶戶、燒水戶、值房戶等許多戶人。”

    “這些戶人,世代為孔府所圈禁,無故不得進入內宅或邁出大門一步,我們可以從這些戶人下手,去查查孔府下屬的祭田,是否違制!”

    祭田,是歷朝皇帝賞賜給孔家祭祖的定額土地,是衍聖公族人子弟的最大紅利,要在孔府佔地面積之外另算。

    有明一代以來,在朱元璋洪武初期,對孔府實行優渥拉攏政策,福利待遇豐厚,但是到洪武一朝後期,對孔府的管制開始嚴苛。

    尤其是對孔府祭田,朱元璋曾下發明旨定制,其歷來由工部屯田司專門出供文冊驗算,除非再有賞賜,否則一應定額。

    朱元璋此舉,正是為避免孔府族眾以孔聖後嗣祭祖之祭田名義,侵吞山東的大批民田。

    想到這些,傅應星也是變得有些興奮,搓手道

    “祭田違制,便是侵吞民田,這可是朝廷明令禁止的重罪!如果查出,孔府這次便插翅也難飛了!”

    “我這就派坐記潛入孔府外宅,向那些戶人打探消息!”

    東廠子丑寅卯十二顆,以從上到下的級別排位,子顆為十二顆之首,由能力最為出眾的番子組成。

    茲事體大,這次東廠自然要動用全力,子顆的檔頭趙虎隨即問道“大檔頭,是不是安排我顆的听記潛藏到孔府?”

    傅應星點頭,在他看來,這種大事,非要全國隱藏最深的子科听記們出馬才行,要是辦砸了,孔府就會得到消息,與各方互通有無,不再那麼好查了。

    機會只有一次,兩人恩怨只能暫時放在一邊,先集合整個東廠的力量,把孔府給辦了再說。

    魏希孟也不在他與傅應星的矛盾上多說,全部心思都在這次與孔府的較量上,囑咐道

    “切記,不要打草驚蛇,一定要查到孔府侵吞民田作為祭田的鐵證!”

    “沒有鐵證,即便是我們也不能對孔府輕易動手。”

    “屬下明白!”子顆檔頭趙虎面色嚴肅,再次說道“侯爺也請放心,小的會派得力听記前往。”

    傅應星眯起眼楮,道“不,你裝成流民,帶上兩個機靈些的子顆听記,親自去孔府查探!”

    趙虎連忙抱拳說道“下屬遵命!”

    魏希孟知道,子顆檔頭趙虎是傅應星的心腹,他深深看了後者一眼,嘴巴動了動,卻是沒說什麼。

    一到天啟六年的七月,好消息便雪片一般飛往乾清宮。

    先是朝鮮,後金皇太極最終沒有選擇與熊廷弼的主力遼軍硬踫硬,自知守不住朝鮮,便放棄侵佔的城池,劫掠財物、牛羊及朝鮮人口,率八旗軍繞過鴨綠江返回建州。

    而熊廷弼率軍收復王京以後,薛來胤部自義州向北,進克朔州,全殲留守八旗兵二千。

    六月下旬,明軍自王京而出,兵分三路,分別由曹文昭、薛來胤、滿桂統領,所到之處,朝鮮軍民夾道以迎,兵鋒所指,盡皆披靡。

    明軍一路連戰連捷,在朝鮮境內未嘗一敗,後金主力不斷退卻,根本不敢接戰,于七月初三,全部退出朝鮮境內。

    十日後,熊廷弼親自前往覺華島外的萊州營水師座船上,在萊州總兵張盤的手里見到昭顯世子李輶,將他接回王京漢山城即大王位,正式幫助朝鮮復國。

    于是,第二次援朝之役遂以大明的全面勝利而告終。

    科爾沁被滅,東西土默特不復存在,察哈爾被迫北遷外喀爾喀,熊廷弼打贏了援朝之役。

    大捷消息傳來,朝野之間似乎都忘記了近日接連發生的大案,邊疆大定,舉朝上下一片歡騰。

    遼軍將士更是一片的興高采烈,第一批兩萬余名精銳已經以戰勝者的姿態返回遼東,他們見到了大明最偉大的時刻!

    邊疆大定,開疆拓土,本朝天啟皇帝之功,乃永樂以後第一。

    這種呼聲愈發高漲,白蓮教在山陝兩省激起的矛盾,此時全都淹沒在一朝中興的狂歡和喜悅之中。

    地方官府借此威勢,甚至都沒用東廠出手,便輕而易舉地將白蓮教及地方上的流民平定。

    現在的大明,看起來有些奇怪。

    國內災荒愈演愈烈,一年比一年的規模更大,但卻根本不足以動搖朝廷的統治,境內稱得上是四海升平,國際上的地位,也是與日俱增。

    二次援朝之役以後,在一些西方國家的眼里,大明現在已經是當之無愧的遠東第一強權。

    紛至沓來的便是各國央求與大明簽訂商貿協議的使團,當然,對于這些人,朱由校早沒了一開始對待西班牙使團的熱情。

    第一個來的永遠會得到款待,這些現在來的都是牆頭草,根本不值得朱由校親自接見,讓鴻臚寺去意思意思就行了。

    現在朱由校眼前就有一個難題,讓誰去朝鮮做幕後王。

    這可是實打實的權柄,朝鮮新國王李輶還是個十二歲的小屁孩,文武眾臣稍有些能力的,全都死在覺華島了。

    現在的朝鮮國王,就是空有名頭,大明派誰過去,誰就是真正的王。

    大明直接吞並朝鮮,那是傻子行為,還是派個王去幫李輶那個小屁孩理政穩妥,肉得爛在一個鍋里。

    。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我真不是木匠皇帝》,方便以後閱讀我真不是木匠皇帝第八百零二章︰二次援朝勝利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我真不是木匠皇帝第八百零二章︰二次援朝勝利並對我真不是木匠皇帝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