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 紫禁城,坤寧宮。
朱由校站在張嫣身後,用手探了探朱慈燃的額頭,仍舊滾燙,微微蹙眉,不悅道
“太醫院的人呢,怎麼還沒來?”
頭痛、惡寒、發熱、全身不適、身體虛弱等癥狀,在此時朱慈燃的身上,全都得到了體現。
朱由校已經是愈發的不耐煩了,一個小感冒,到底還要拖多久?
再拖下去,朱由校打算親自去一趟太醫院,看看這些個大明朝世代供養的太醫們,到底在做些什麼。
此刻,王承恩終于帶著一名御醫趕回了坤寧宮。
皇子染上風寒,而且癥狀逐漸嚴重,沒有絲毫好轉的跡象,這個消息不僅傳遍宮闈之地,連朝野上下,都是為之驚動。
連因為年邁,平日里深居淺出的東廠提督魏忠賢,都是乘著轎子趕來。
他攔住王承恩,問道
“怎麼才來,爺在里頭都發了幾回火了,說是再找不來太醫,就要親自去太醫院。”
“見過督公…”
王承恩臉色一變,走的時候魏忠賢還沒到,也沒想到回來的時候他已經來一會兒了,連忙行禮。
“行了行了,拘禮就免了。”魏忠賢顯得有些不耐煩,沒了往日那種沉穩的風格。
其實也是,皇子的命運,關乎著大明朝的國運,更關乎著他老魏的身家性命。
要是皇子好端端的,自己或者自己的繼任者,就有機會再在下一任皇帝那里討個好差事。
再不濟的,也不至于人走茶涼,天啟皇帝駕鶴西去,自己就被清算滅門。
皇子這事,不僅是朱由校上心,魏忠賢也很上心。
以前在宮里的客氏倒是不怎麼上心,手里握著皇帝賜給的權利,只顧著享受。
不過客氏雖然被驅逐出宮,皇帝卻也沒有清算,眼下她在京城做了點小買賣,過得還算上乘。
魏忠賢抬眼一看,發覺這個御醫竟渾身還冒著酒氣。
“你領來了個什麼人,給皇子瞧病的御醫,怎麼能是個酒鬼?”魏忠賢差點氣的當場直接給王承恩一嘴巴子,想想這個場合,他忍住了。
“趕快回去再找一個,叫院使鄭延進直接過來!”
王承恩看了一眼身後晃晃悠悠,好像隨時就要栽倒的御醫賴廣明,小聲道
“督公也不是不知道,鄭院使不懂醫術…”
魏忠賢一拍腦門,道
“心急了,這個我倒忘了。”
“那就找…”一時之間,魏忠賢竟也沒想起來太醫院有幾個靠得住,且能通曉醫術的御醫。
想了好一會兒,才道“高仕讓、姚文煒、閔三就呢,他們在民間不是有些名聲嗎?”
“都給找來!”
王承恩頓時叫屈,“督公,不是沒叫啊,這三位一個在家臥床,一個老母剛死,一個前幾天辭的官。”
“其余的現在去叫,只怕陛下那兒…”
“看看朝廷養的這一群好御醫,皇家有事,一個比一個躲得快!”魏忠賢差點就罵了句娘,還好又給忍住了。
他眼珠一轉,看著眼前這個滿臉無所事事的御醫,再次問道“這個人靠得住嗎?”
“沒本事也行,不能添亂。”
王承恩自然明白魏忠賢的意思,現在這個時候,事事都不能馬虎,尤其是給皇子治病的御醫,就算不是自己人,也不能是東林黨或文臣的人。
這一點,王承恩倒可以保證,立時說道
“督公放心,奴婢拿腦袋擔保,這個人無根無緣,是從蜀地來的游醫,毫無背景,不會出問題。”
“什麼,是游醫出身?”魏忠賢一愣,看著里頭正來回踱步的天啟皇帝,還是一咬牙,說道
“也只能死馬當活馬醫了,先把他送進去應付著,我親自去太醫院再叫幾個。”
“這幫老不死的東西,還得本督親自會會他們!”
“爺,御醫來了!”
朱由校正在琢磨著應該去一趟太醫院,把那幫子御醫都給揪到坤寧宮來給自己兒子治病。
看見王承恩顛顛跑過來,這才松了口氣,但是面色還是很難看,道
“叫他進來。”
“臣太醫院御醫賴廣明,參見陛下萬歲萬萬歲!參見皇後娘娘,參見殿下!”
賴廣明一進坤寧宮,便是山呼叩拜,手里的酒瓶子不知什麼時候沒的。
畢竟是面君,人生能有幾回?
現在的他,格外清醒。
但是朱由校不怎麼信他,這御醫一張嘴,就直接冒出一大片的酒氣。
坤寧宮乃是皇後安寢之所,還從沒有過這麼多的酒氣。
張嫣微微皺眉,縱然心急如焚,卻也沒有多說什麼,只等著皇帝的意思。
朱由校沒有回應,慍怒道
“王承恩,這就是你給朕找的御醫?”
王承恩連忙跪倒,“陛下,奴婢無能,御醫們個個極盡推脫之語,奴婢實在是叫不動啊!”
“一群混賬,大明白養了他們這麼多年。”朱由校殺心頓起,但是在妻兒面前,還是沒有過多流露。
既然是過了東廠那關,那這個御醫安全肯定是有保證,就是不知道有沒有本事。
朱由校正在想著,卻听張嫣輕聲勸道“陛下,來都來了,就讓他試試吧。”
聞言,朱由校神色稍緩,對底下說道“起來吧,就听皇後說的,為太子診脈。”
太子。
朱由校是口誤,但是這一句,卻叫不少人都听了個仔細。
頓時,平靜的坤寧宮內,又暗藏了諸多的波濤洶涌。
冊立太子,這可是一朝大事。
皇帝既有此說,便有此著,雖說身為中宮嫡長子的朱慈燃,被冊立太子是板上釘釘。
但是嫡長子與太子之間,畢竟還隔著一道牆。
冊立太子,意味著東宮有了它新的主人,東宮也要新添一批隨臣,太子出閣讀書,也會有更多的輔臣。
這些,都是皇子未來繼位後的皇黨人選,也是未來新朝能否穩定的基輔。
冊立太子與否,對整個朝廷的影響還是不小。
想必明日這個消息傳出去,也會在官場引起一片的大風大浪和波濤洶涌。
無論之前有多灑脫,在天啟皇帝面前,在坤寧宮之內,除了張嫣,天底下沒有第二個人能真正的淡然。
賴廣明是金堂名醫,行醫多年,尤善岐黃之法。
川蜀百姓口口相傳的那句“一把金針換死生,二兩草藥卻閻羅”,便是對他最好的寫照。
診脈本是他的強項,可眼下只坐在榻上一小會兒,額上卻是滲出了細密的汗珠。
不一會兒,他輕輕放下朱慈燃的手,起身叩拜
“陛下萬福,娘娘萬福!”
“皇子無恙,大明有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