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第六百五十三章︰京藏官道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崛起的石頭 本章︰第六百五十三章︰京藏官道

    “爺…”

    朱由校正趴在御案上休息,忽然听見一聲輕喚。

    這聲音他再熟悉不過,于是笑道︰

    “忠賢哪,你怎麼來了?”

    魏忠賢得了皇帝示意,方才緩步邁入西暖閣,一路走過來到御案後,為朱由校捏肩,笑道︰

    “沒什麼事,就是想皇爺了。”

    “少來。”朱由校也是一笑,“你既然來了,就一定是有什麼要事,說吧,朕听著呢。”

    “爺天縱英明。”魏忠賢習慣性地拍了一聲馬屁,“是京藏官道的事兒,部院議定,說是要重建。”

    朱由校沒說話,但是臉色淡了下去。

    魏忠賢仍舊捏著,連手上的力道都是穩穩的,說道︰

    “皇爺還不知道吧?最近連日來京的流民不少,戶部畿輔清吏司,差點兒就忙不過來了。”

    “哦?這事怎麼不早報給朕?”朱由校劍眉一挑,示意他不要再捏,然後松了松肩膀。

    魏忠賢來到一側,恭敬站著,說道︰

    “是戶部畿輔清吏司的郎中宋喜,不知從哪挪用了幾千屋的空置宅邸,這才維系住了局面。”

    這番話,倒是令朱由校多看了一眼。

    這事朱由校能不知道嗎?

    流民的事,較事府早就報上來過了,山東蝗災治理情況也一直都有較事跟著,很讓人意外,魏忠賢這次居然不是來邀功的。

    這老家伙,到底城府還是深。

    朱由校大笑一聲︰“宋喜、送喜!這個名字取得好,他這是來給朕送喜的呀”

    “忠賢,擬旨下去,給他照例論功!就…升個戶部員外郎吧!”

    “宋郎中若知道了,一定會感謝天恩浩蕩。”魏忠賢臉上也是喜色,好像比听見賞賜了自己還要高興,說道︰

    “皇爺,流民的事是暫時緩解了,可山東蝗災一日不消,流民就只會越來越多。”

    “這重建京藏官道,也能提供大批勞工,一舉兩得。”

    朱由校眉毛一皺,道︰

    “你什麼時候這樣婆婆媽媽了,有什麼事,直說,朕是那種不通情達理的人嗎?”

    “是不是這次動工,戶部內庫的存銀不夠?”

    “爺天縱英明…”魏忠賢驚呼一聲,慌忙跪倒︰

    “是這回事,老奴想著畢竟與爺親近些,就自作主張,攬了這個差事,陛下恕罪。”

    “恕罪?”朱由校失笑︰“恕的什麼罪?朕這次不僅不會治你的罪,還會記你的功!”

    看著喜形于色的魏忠賢,朱由校淡淡說道︰

    “具體的事兒,等內閣把部議的折子呈上來再說,要是他們實在不放心,你回去給個準信,就說銀子這事上,不算個問題。”

    準備這麼多年,你當是白準備的?

    早知道後面年年都會有大災,怎麼能不多預備一些資金以備周轉?

    這一點,朱由校這個現代過來的人,心里還是很清楚的。

    “陛下天縱英明,重修京藏官道後,遠征軍定能馬到成功,凱旋而歸!烏斯藏和青海,必將重歸于大明的版圖之中!”

    朱由校哈哈一笑,用眼神點了他一下︰“行了,你少在這拍朕的馬屁,大半夜的,煩不煩。”

    “遵旨,老奴告退,皇爺好生歇著。”魏忠賢嘿嘿一笑,擠出了滿臉的褶子,然後躬身退了出去。

    看著魏忠賢出了乾清宮,朱由校臉上笑容瞬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眉宇間深深的憂慮。

    至于魏忠賢,出去後也是發覺渾身出了許多的冷汗。

    陪伴在君側,尤其是在這樣一個看似年輕,實則心機深沉的皇帝左右,不是個什麼好差事。

    累!

    魏忠賢只覺得累,由于他權勢過大,皇帝勢必有所堤防,在溫體仁入閣,浙黨入朝以前,每一句話,每一個細微的表情,他都是絲毫不敢馬虎。

    不過這次出來,他幾乎有一件事可以斷定,重建官道招撫流民這事上,自己說話說對了,事兒也辦對了。

    而且現在看來,皇帝也沒有任何要卸磨殺驢的意思,似乎不必過于擔憂,好生辦好自己的分內之事就行。

    松了口氣,他才是自大明門而出。

    天啟五年八月十五日,內閣會六部議,題奏重建京藏官道,奏本被呈送入乾清宮,翌日御批準行。

    很快,京師順天府、南京應天府並中原各省州府相繼發出通告,昭告天下,朝廷即將大舉動工修路。

    因為遠征軍出征迫在眉睫,所以官道只在原基礎上進行重建和修繕工作,但這依舊是個十分浩大的工程。

    朱由校發內帑銀一千萬兩用于承建,嚴旨由工部牽頭,各省州府清吏司領地方官府一齊施行。

    錦衣衛各地督辦司也相繼接到命令,嚴查官吏貪腐工程款項,流民未有良好待遇等貪贓枉法諸事。

    部議規定,京藏官道的重修範圍,經行畿輔、宣府、大同、寧夏、密雲及烏斯藏、青海七地。

    首批勞工,優先招募無家可歸且身處異地的流民。

    正是為了表達對流民安置問題的重視,戶部受了朱由校的意,對勞工的待遇也是歷朝最為豐厚。

    最普通編入地方勞工營的流民,全國統一標準是“日結工食銀一錢二分”,沒錯,工錢從原本按月結算改為了日結。

    這也是考慮到流民大多身無分文、急需用錢,臨時改變的政策。

    畢竟皇帝出錢很大方,一次性給了一千萬兩,有這麼多的銀子,戶部安排起來也顯得底氣十足了。

    為什麼說這次是歷朝最高?

    要知道,有明一代,自洪武以來,歷朝勞工臨時雇佣的價格雖然沒有定制,但有一點沒有變過,即是所有正經職業中“工資”最低的。

    而天啟一朝,首次大批雇佣勞工,工錢居然和南京銀作局裁撤前養老的“國企員工”們的收入差不多。

    這種待遇,流民們就算看見了,也沒有人敢相信居然是真的。

    也就是說,如果這次的工期能達到一年,首批雇佣的勞工們每個人都能得到四十兩以上的年收入!

    這在這個時候,說成是後世的三十萬也毫不夸張。

    如此高規格的待遇,正說明了朝廷的財大氣粗,以及天啟皇帝的從容不迫,消息傳散之處,人心紛紛安定。

    流民們對皇恩浩蕩,紛紛是感恩戴德。

    因為有了資金加持,各地招募勞工的通告陸續張榜,招募處每日都被圍得水泄不通。

    當然有許多不是流民的人也想來混混,不過這些小事,都有督辦司和地方官府負責去管。

    紫禁城里的天啟皇帝,正因為一個消息而自責。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我真不是木匠皇帝》,方便以後閱讀我真不是木匠皇帝第六百五十三章︰京藏官道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我真不是木匠皇帝第六百五十三章︰京藏官道並對我真不是木匠皇帝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