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氏族

章四七六 中原戰畢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我是蓬蒿人 本章︰章四七六 中原戰畢

    金陵。

    看完手里的折子,宋治深吸一口氣閉上眼,卻仍是無法掩蓋臉上的憤苦。

    他怎麼都沒想到,趙寧竟然可以放著到手的王爵不要。

    那可是大齊的第一個異姓王!

    這份胸襟,如此氣度,若是換個位置,宋治潛意識里都覺得自己比不了,故而免不得又驚又怒,一時無法接受。

    良久,他暗自呢喃︰“北胡未滅,何以為王北胡未滅,何以為王趙寧啊趙寧,你是真的赤膽忠心到了極致,還是心機深沉到了極處?”

    趙寧對他有沒有很大的忠心,宋治不敢打包票,但要說趙寧對大齊的江山社稷,對九州這片土地上的百姓,那絕對是有一片赤誠。

    若非如此,趙寧在國戰中就不可能如此賣力,更不可能單人獨騎在孝文山血戰到最後一刻,險些把性命丟在那里。

    無論趙寧到底是什麼心思,有著怎樣的打算,宋治眼下都不能無視趙寧的要求。

    趙寧說得沒錯,大齊還沒到勝券在握的時候,北胡三路大軍︰蒙哥、察拉罕與博爾術,現在大齊只是敗了其中之一。

    況且,眼下河北地還有不少駐軍、綠營軍。

    要想打贏這場國戰,需要鄆州軍繼續發揮作用。若是趙寧被王爵誘惑,甘願讓出兵權也就算了,他連王爵都可以不要,鐵了心要繼續統帶鄆州軍,宋治暫時還真不能跟趙寧撕破臉皮。

    事情真要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出了內亂,遭殃的是他這個皇帝的國體。

    宋治閉上雙眼,痛苦悄然爬滿眉梢。

    想他堂堂帝王,竟然在一個臣子面前束手束腳,遇事有這麼多無奈,真是讓人悲憤莫名,恨不得手刃千萬人。

    但這又能怪誰?若非有這場國戰,要不是大齊王師被北胡大軍打得找不著北,眼下皇朝離不開趙寧、趙氏,他何須對趙寧忍讓?

    倘若這還是國戰之前,以他繼承歷代先帝基礎,一手創造出來的大勢,莫說區區趙寧小小趙氏,天下那麼多世家大族,誰不是魚肉一樣任由他宰割?

    “草詔,趙寧攜功自重,不遵聖命,不听調遣,臣節有失,暫止封王之事,念時局艱難,暫令其仍領原職原軍,以觀後效!”

    說完這些,宋治心情稍緩。

    趙寧想要在鄆州建立藩鎮,擔任節度使,他當然不能同意。

    既然趙寧口口聲聲國戰大局,那就讓他繼續擔任汴梁北面行營大總管,這樣既沒有過于威逼對方,又能在國戰結束時,順理成章的讓對方交卸兵權。

    至于趙寧口中因為戰爭大局,所以不能調走鄆州軍將校、削弱鄆州軍戰力的考量,宋治自然不能認同,免得對方的大義之名再度遠揚。

    他必須給對方安個罪名。

    “給貴妃傳令,讓她親率各部加緊作戰,務必早日將中原的北胡大軍盡數殲滅,待她凱旋之日,朕會親自為她慶功!”

    燕平。

    蕭燕看著堂中的木合華默不作聲。

    這不是她第一次見對方,但她臉上的痛苦依然濃厚。

    堪稱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左賢王,戰功赫赫的一代名將,天元可汗的左膀右臂,在兗州戰敗了不說,自己還身死道隕,這對王庭是莫大打擊,更是莫大損失。

    想起曾經並肩作戰的歲月,想起小時候對方對自己的照顧與關愛,想起在草原上的歡聲笑語,蕭燕禁不住悲從中來。

    而隨著博爾術戰沒,麾下精銳力量被殲,黃河之南的戰局,已經無可挽回,國戰至今,天元王庭不是頭一次有敗績,但這回不同,那是戰略大勢上的失手!

    影響深遠。

    “中原大軍已無逆轉戰局、守住城池的能力,撤軍吧,讓能撤回來的,可以突圍殺出來的,立即退到黃河各個渡口,我會派人接應。”

    良久,蕭燕做出了決斷。

    她說這些話的時候,近乎是一字一句,仿佛每個字都重達千鈞,壓得她喘不過氣,又仿佛每個字都是一根箭,刺得她的心千瘡百孔。

    “公主殿下”牙關都要咬碎的木合華五官扭曲。

    蕭燕不容置疑道︰“齊朝攻佔中原後,勢必積蓄力量,再攻河北地。中原已經守不住了,河北地絕對不容再有差池,調集大軍撤回,加固黃河防線,勢在必行!”

    木合華無法再開口。

    他有心帶著援軍殺回去,給博爾術報仇,但身為謀士,其實他也清楚,河北地眼下根本沒有強力援軍。

    暫時放棄中原是唯一選擇。

    時勢如此,天元王庭只能接受在中原的失敗。

    “敢問公主殿下,大汗大汗何時能夠回歸?”

    末了,木合華抬頭盯著蕭燕問。

    接觸到木合華的眼神,蕭燕心中的痛苦陡然加重了一倍,那是飽含憤怒與悲涼,充滿希翼又暗藏忐忑,還有幾分委屈幾分哀怨的眼神。

    復雜的目光,正如復雜的局勢。

    蕭燕不知該如何回答。

    她也不知道,元木真何時會回來。

    半響,她收斂思緒,堅定而莊重地道︰

    “大汗不會拋棄他的雄圖霸業,也不會坐視他的子民平白戰死,你我應該明白,大汗歸來之日,那便是光明重新灑遍大地之時!”

    乾符十六年的中原大戰,開始于秋七月,結束于冬十一月,過程並不算長。

    最終的結果是,齊軍克復了所有城池,算上兗州之役,總共殺傷敵軍十多萬,只有不到十萬北胡將士撤回了河北。

    但如果從乾符十三年,博爾術進犯西河城、楊柳城開始算起,這場陸陸續續的大戰便持續了三年。

    三年以來,大齊死傷將士、青壯數十萬,百姓罹難者不計其數。

    在趙寧率部退回鄆州後,中原大戰主要由汴梁軍與趙玉潔調動的兵馬進行,前者克復了滑州、鄭州等地,但絕大部分州縣,還是由趙玉潔指揮的藩鎮軍收復。

    雙方軍力有天壤之別,這個結果理所應當,汴梁軍能夠克復滑、鄭二州,已經是非常難得。

    中原全境光復後,宋治並沒有立即回汴梁,而是繼續呆在金陵,朝廷也沒有搬到汴梁去的意思。

    此舉讓很多人心生困惑,但在有心人眼里,這卻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深究起來,原因其實只有一個。

    準確地說,是因為一個人。

    天元可汗——元木真!

    天人境的元木真沒有露面,沒有再度被擊敗,宋治便不敢回汴梁,免得重蹈覆轍,皇威大損。

    元木真一日不露面,一日不被確定再無威脅京師的能力,宋治便一日不會回汴梁——除非是北胡大軍徹底戰敗,退回長城以北。

    倒是中原大戰結束,趙玉潔凱旋之時,數百文武官員,帶著排出去十幾里的儀仗隊伍,浩浩蕩蕩出迎了整整六十里。後來,連宋治都親至金陵城門相迎。

    那一日,金陵城萬人空巷,趙玉潔名動四方。

    黃河之南無戰事,各地都太平下來,不復兵荒馬亂,趙寧給鄆州軍放了假,讓將士們輪番休沐回家省親,他自己也回了晉陽。

    “自兩軍呈僵持對峙之勢以來,察拉罕的攻勢愈發疲軟,今年休整了大半年,初秋之時接到探報,對方在準備新一輪的大攻勢。

    “這老賊意欲一舉奪下壽陽,攻入晉中平原,斷我糧倉,且兵圍晉陽城。

    “沒料想,察拉罕的兵馬還未調動就位,你已經攻下兗州,陣斬了博爾術,而後蕭燕又下令在中原的北胡大軍回撤,察拉罕的這一輪攻勢便沒了蹤影。

    “趙公子,你還是厲害得很吶!”

    說話的是便裝在身的楊佳妮,說是便裝,也不是貂裘長裙的女子裝束,而是干淨利落的錦衣男裝,活脫脫一個油頭粉面的俏公子。

    說話的時候,楊佳妮依然在喝酒,只不過這回兩人不在飯桌前,而是在登山出游的小徑上,酒壺也相應換成了酒囊。

    不管是酒壺還是酒囊,美酒對楊大將軍而言,好似就跟蜜水瓊漿沒啥區別,尋常喝來解渴而已,反正她是千杯不醉,似乎也沒什麼不妥。

    大雪初歇,光禿禿的群山銀裝素裹,正是山舞銀蛇原馳蠟象之景,別有一番意趣。修為高強的人不懼寒風,可以站在視野開闊的山脊風口肆意縱覽美景。

    楊大將軍在稱贊過趙寧後,一手抓著酒囊,望著群山盆地,另一手來回揮動,高興地臨場賦詩︰“好山,好雪,好風光!好,真好!”

    趙寧不是酒桶飯缸,當然沒有楊佳妮那種拿酒當水喝,對著山景噴酒氣,還樂在其中怡的體驗。

    只不過遠處的山巒銀白一片,面前的女人雙頰緋紅,雪野靜若處子女人熱氣如蘭,倒是的確相映成趣,頗有些動人。

    忽地,站在十丈高崖前的楊大將軍轉過頭,貓眼一般的明澈雙眸沒來由地瞪著趙寧,氣勢洶洶的質問道︰

    “當初趙玉潔初掌兵權時,你說她高興不了幾天,如今三年過去了,她一直手握雄兵不說,還克復了大半個中原,建立了赫赫戰功,你怎麼說?”

    趙寧聳聳肩︰“誰能想到博爾術那麼不經事,竟然沒能讓趙玉潔鎩羽而歸,我還想等她頂不住的時候,再讓大姐過去接替帥位呢。”

    楊佳妮長長的哦了一聲,“如此說來,你是沒算到嘍?”

    趙寧攤開手,心胸坦蕩︰“我又不是神,怎麼可能事事都料得準?”

    楊佳妮神秘一笑,“這麼說來,接下來的事你也算不到?”

    “什麼”趙寧正想問一句什麼事,楊大將軍已是雙掌擊出,迅捷突兀,前者猝不及防,被雙掌按在胸口,直接推出了懸崖!

    身為王極境的修行者,腳在空中跟腳在平地並無本質區別,趙寧還不至于摔下去,萬沒想到的是,伴隨著“哈”的一下吐氣開聲,楊佳妮十指交握成拳,重重砸在了趙寧的肩膀上。

    于是趙寧筆直掉落十丈。

    懸崖下是厚厚的積雪。

    趙寧栽蔥一樣栽在了雪地里,只有一個腦袋還露在外面。

    如此模樣,並不妨礙趙寧無語的看著楊佳妮︰“楊大將軍有必要這般凶悍嘛?”

    楊大將軍哼了一聲︰“更凶悍的還在後面!”

    她手臂一揮,周圍千斤積雪便呼啦啦席卷而下。

    趙寧就這麼消失在了世間。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第一氏族》,方便以後閱讀第一氏族章四七六 中原戰畢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第一氏族章四七六 中原戰畢並對第一氏族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