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胡大單于臉上表情未變,而是將目光轉向了另一個少年——燕蠻兒。
燕蠻兒還盯著地圖在觀看,東胡部落其實並不是完全的游牧部落,尤其是東胡山戎王部。
山戎王部的轄地非常大,整個燕山東麓以及燕山以北的渝水流域都是山戎王的核心地區。山戎王的王帳位于渝水和它的支流侯水的交匯地帶,尤其是位于燕山一帶的小部落,甚至還有學著中原人農耕的,所以對于東胡未來的方向,就不能只定位于這種殘忍的掠奪。
哪里有掠奪,哪里就有反抗。
這種完全建立在彎刀上的強大,就算能取得成功,但絕不會長久。
燕蠻兒忽然冷笑一聲說道︰“柯比力世子說的好容易啊,匈奴人是那麼好消滅的,按照世子的法子,我東胡兵馬往東打個一二百里還行,若是再一路殺過去,都不用匈奴人召喚,那些不知名的小部落都會集中起來抵抗我軍。”
柯比力對于燕蠻兒的冷笑,心中有氣,辯駁道︰“抵抗又如何?放眼草原,誰又是我們部落的敵手。”
燕蠻兒譏誚的看了一眼柯比力,其實這也不是柯比力一個人的思維,似乎東胡的上層都有這樣一種優越感和自負心。
“水滿則溢,月盈則虧。世子難道沒有听過嗎?強者恆強的事可不是一直存在的。國家較量,從來都是一個此消彼長的事情,若是決策不慎,諾大的部落奔潰也不過彈指間的事情。”
柯比力怒道︰“你這是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燕蠻兒說道︰“未慮勝,先慮敗。預則立,不預則廢。我不覺得考慮在前有什麼錯。”
柯比力冷笑道︰“你今天是在這兒向我顯示你讀的燕國書來了,是吧?”燕蠻兒說話的時候總是不經意之間引用書中的文字,讓柯比力有些不適應。
燕蠻兒直接回答道︰“無論燕國還是我們東胡,只要他的東西對我們發展有益處,我們便需要學習。世子這話,說的過于小家子氣了吧。”
柯比力心思也算深沉,但言辭間還真不是燕蠻兒的對手。
左賢王也發現了其中的蹊蹺,忙說道︰“父王問策,你二人就事論事就好,這樣子斗嘴要斗到什麼時候。”
左賢王也是著急,他也看出來了,燕蠻兒這小子確實說話有幾分本事,別的不說,就說從書上引用的本事,就高出很多人一大截。在整個東胡部落,對中原國家的文化接受並不強烈,尤其是文字性的書本更是不被東胡人所喜愛。
左賢王貴為東胡太子,未來東胡部落的掌舵人,對中原文化也只是淺淡的涉獵罷了。
右賢王則說道︰“左賢王說的極是,你先說說你的意見吧。”
燕蠻兒蹲下身,指著地圖上的的一個位置,說道︰“大家請看我東胡部落的位置,我東胡以興安嶺為核心,南有燕山諸地,北有北海,東有肅慎,扶余,西有匈奴,若想與匈奴爭草原之雄,必須做好打長期戰爭的準備,先固根本,再謀發展。”
柯比力在一旁冷言冷語嘲諷道︰“听你的意思和我並沒有多少差異嘛,還不是要和匈奴人爭短長。”
燕蠻兒搖搖頭,說道︰“非也。我們的目標相同,但方式有異。我覺得若想徹底擊敗匈奴,非十年之功不能至。所以固本尤為重要。”
東胡大單于微微皺了眉,也不知是因為燕蠻兒的那句話而讓他有了淡淡的愁緒。
他抬起頭,問道︰“十年之功?”
燕蠻兒點點頭。
一旁的鮮卑王終于再也忍不住,冷笑一聲,說道︰“純屬無稽之談,匈奴有你說的那麼強?”
燕蠻兒說道︰“恐怕比我說的還要強。”
鮮卑王指責道︰“就算他們再強又如何?還不是我們的手下敗將,還不是被我們打的丟盔棄甲,割地求和。”
燕蠻兒說道︰“鮮卑王只說對了一半,匈奴這次大敗,除了我軍的戰力強之外,還是其他因素綜合的結果。我听說大月氏在西邊分走了他們很大一部分兵力,南邊的燕趙秦三國也牽制了不少,而且今年草原大旱,匈奴人的損失遠遠比我軍損失要重,所以他們才軍心不穩,致有此敗。”
鮮卑王冷笑一聲,說道︰“要按你的說法,這次我們的勝利那是拜匈奴人所賜嘍。”
燕蠻兒說道︰“我覺得一半一半吧。”
鮮卑王沒想到燕蠻兒這麼大的膽子,連這樣的話都敢說,他悄悄地看了一眼東胡大單于的臉色,大單于並沒有什麼表示,也就不再說話了。
右賢王再次問道︰“那你倒是說說我們如何才能固本?”
燕蠻兒說道︰“我覺得有兩個方面,其一,向東攻擊肅慎和扶余,完全控制興安嶺以東的平原地帶,獎勵增殖人口,擴大牧養規模,逐漸增強實力。其二,在燕山山脈一帶以及靠近箕國的遼水流域可以適當發展農耕,將從各國搶掠的人口安置在這些地方,增強部落的抗風險能力。這便是我所謂的固本。”
對于草原民族來說,自古以來,南邊中原國家從來就沒有構成過威脅,真正對他們的生存有極大威脅的是天災。無論大旱之年,還是雪災之年,基本上都是草原部落最艱難的日子,也是在這些時刻,他們更多地會瘋狂的南下,從中原的農耕國家那里搶奪人口和過冬的物資。
東胡大單于眼楮微縮,他抬起頭,望著燕蠻兒說道︰“我東胡乃天之驕子,以馬背為家,若讓他們丟棄馬匹,像中原人一樣拿起鋤頭耕田,恐怕不妥吧。”
燕蠻兒說道︰“大單于,我所說的發展農耕也僅僅只限于遼水和渝水流域,再往北並不適宜種植谷物。”
“有點意思,你繼續說。”大單于沉聲說道。
燕蠻兒說道︰“然後,我們可以和南邊的燕國開放榷場,像中原諸國一樣,讓兩部商人自由往來,征收一定的商稅,用我們草原上的牛羊馬匹和山林特產換取燕國人的鹽鐵和絲織品,為徹底擊敗匈奴積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