嫣然輕腳走過來,幫大閼氏梳著頭發。
她的頭發濃密如飛瀑一般,並且有著如水一般的柔順。
然後一邊替大閼氏梳著頭,一邊冷冰冰的說道︰“大閼氏,昨晚已經傳來消息,閼氏的兄長戰死在了秦國邊境。”
大閼氏什麼話都沒說,她說了,現在這才是開始,路很長,時間很多,她要慢慢看。
大閼氏沒有再繼續這個話題,而是低聲問道︰“昨晚我讓你假扮衛士去試探那個東胡小子,情況如何?”
昨晚她把嫣然派出去之後,大單于就來到了她的帳篷,大單于已經老了,對那件事也早已經力不從心,但是她還得小心的侍候著,有時候甚至只是陪大單于說一晚上話,听他講述年輕時候那些熱血沸騰的故事。
嫣然是大閼氏的侍女,是一位大月氏的女子,從小跟著大閼氏,雖然年齡要比大閼氏小好幾歲,但可以說是大閼氏最信任的人了。
大閼氏的母親便是大月氏人,所以他們都繼承了大月氏人膚色奇白的特點。
“大閼氏,我還是不太明白為什麼要試探那個家伙,他昨天讓燕然都吃了大虧,更讓大單于臉上無光,這麼一個壞家伙,試探他有什麼用。”
“他收下了?”大閼氏沒有回答,而是繼續問道。
嫣然知道大閼氏是問他有沒有收美女,雖然心里對那個東胡的壞小子沒什麼好印象,但是還是實話實說,說道︰“沒有。”
她嘟著嘴,沒好氣的說道︰“那家伙還讓我告訴大閼氏,他不貪心。”
大閼氏正在往臉上涂胭脂,听了嫣然的這一句話,沒忍住噗嗤一聲笑了出來,不下心將胭脂都涂錯了。
她問道︰“他真那樣說。”
嫣然氣呼呼的回答道︰“可不是嗎?沒見過他那麼臉皮厚的。”
大閼氏笑了笑,“你對他就那麼討厭?”
嫣然猛的點了點頭,說道︰“當然了,誰讓他把燕然打傷了,我不僅討厭他,還想在他身上戳兩刀呢。”嫣然一邊說,一邊握緊了自己的小拳頭,仿佛燕蠻兒就在他身邊一樣。
大閼氏搖搖頭,這丫頭,都多大了,還和以前一樣。
大閼氏目光閃爍,說道︰“我們的人你安排進去了嗎?”
嫣然听大閼氏問他重要的事,忙收住自己的情緒,說道︰“安排進去了,只是原本是給東胡二王子安排的,被那家伙截了胡,他不過是一個百夫長,恐怕沒什麼作用啊。”
大閼氏笑著說道︰“有沒有作用現在下結論還為時尚早,安排的人可靠嗎?”
“大閼氏放心,她的親人掌握在我們手里,她不敢耍什麼花樣。”
大閼氏看著銅鏡,說道︰“那就好,有些棋子慢慢放著,時間越長,她的價值就越高。”她看著銅鏡里那張禍國殃民的臉蛋,輕輕地笑出了聲。
人都是會變的,不是嗎?
她看見銅鏡里的自己,愈發變得美麗起來。
••••••
今日中午時分,東胡二王子接受匈奴大單于的禮物,並帶著前往東胡為質的屠各王子,啟程返回了東胡大營。
隨後,東胡大單于在清水川祭天神,將剛剛獲得的鷗脫之地三百里劃歸三王子的部落,隨後正式班師,返回饒樂水單于庭。
三王子豪格也是東胡著名的勇士,不過他的名氣比起他的兩位哥哥來,就顯得微不足道了。誰也沒想到,他居然是此次大戰之後獲利最多的人。
東胡兵馬一路東進,在冬天來臨之際,返回了饒了水。
這場大戰,對東胡來說,是一場前所未有的大勝,不僅確立了草原上的領導地位,而且讓東胡的土地再一次擴大,東胡王去卑成為東胡歷史上又一位開疆拓土的偉大雄主。
東胡人和匈奴人一樣,祭天地,拜日月,崇祖先,信鬼神。
歲三月,諸長小會單于庭,祠。
五月,大會饒樂城,祭其祖先、天地、鬼神。
十月,馬肥,大會饒樂城,再祭祖先、天地、鬼神。並教課人畜數量,統計部落的人口繁衍情況和兵馬戰力。
今年的祭祀因為戰爭已經推遲了幾天。東胡大單于返回饒樂水單于庭後,令各部休養兩日,兩日後,行祭祀大典,並舉行秋圍,開巴圖魯大會,與此戰立功者,一起獎賞。
燕蠻兒所在的山戎王部駐扎在單于庭南岸。
燕蠻兒離開清水川的時候,就派豪泰領著五十名騎兵將七名趙國女子送到了趙國邊境,並讓他們自行回家。達曼因為惹燕蠻兒生氣,連夜去找了燕蠻兒,三人大醉了一場,也算是解開了雙方的心結。
達曼甚至第二天還親自去送那幾名趙國女子。
至于那名叫春草的燕國舞姬,他則帶到了身邊,平時穿著男裝,算是照顧自己的生活起居了。
還有兩天就祭天地了,這幾日各部都在統計牧民和牲畜的數量,而各部推選出來的年輕人則磨刀霍霍,準備著即將到來的巴圖魯大會,想在大會上一展身手。
東胡官制和匈奴相類,但也不完全相同。
東胡大單于又稱東胡王,下設左右賢王,左右大將,左右大都尉,左右大當戶,左右骨都侯五級,五級之下又各自置千長、百長、什長、當戶、且渠等屬官。
也就是說,只要能在五級之上,官位便能世襲,並且有自己的牧場,有自己的騎兵,逐水草遷徙。
和匈奴人一樣,左賢王一般由太子擔任,作為未來東胡王的繼承者。
東胡族內主要有四大貴族氏族組成,除了東胡王王族之外,第一個是鮮卑,第二個是烏桓,第三個是山戎。
四大氏族中,以王族最是豪貴。
鮮卑次之。烏桓又次之,山戎居于最末,實力也最為弱小。
為了尊崇王族之外三大貴族的地位,所以又另設裨王三名,分別是鮮卑王一名,烏桓王一名和山戎王一名,地位僅次于東胡的左右大將。
像東胡二王子便領著左大將的官餃,三王子領著右大將的官餃。
但都能指揮三大裨王的軍隊。
還有一些數不清的裨小王,地位大概類似于千夫長,或比千夫長略高,如鮮虞王、屠何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