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七扇門當差的日子

第367章 天圓地方

類別︰武俠修真 作者︰三觀猶在 本章︰第367章 天圓地方

    我頓時警覺起來,連忙運起內力,以防對方偷襲。這和尚能在我們兩大通象高手的眼皮下藏了那麼久,其實力自然不能小覷。然那白衣和尚並沒有動手的意思,見到我們看著他,微微一欠身,道,阿彌陀佛。

    張幼謙問道,不知閣下何人?

    白衣和尚道,小僧不過是雲游天下的和尚,素聞中原黃河天下聞名,故來此一行,打擾幾位真是罪過。

    那船夫赧然道,對不住各位,這位大師父今日找到了我,我本來尋思左右沒事,本想今晚送他一趟,賺點零花,沒想到韓寨主臨時派活,我就斗膽將他一起捎上了,還請各位別介意。

    張幼謙說人都上船了,介意還有用嘛,我們還能把他趕下去不成?對了,你不是和尚嗎,當年你們達摩祖師一葦渡江,你怎麼不效仿他也來一出?

    那和尚指了指雙腳,順眼看去,只見他左腳光著,右腳趿拉著一雙破草鞋,腳趾都露了出來。

    張幼謙道,我明白了,你跟我打禪機,你的意思是說,和尚說的是光腳的不怕穿鞋的,是不?

    和尚道,非也。小僧的意思是,白天時,小僧本要效仿達摩師兄來踩著一直破鞋渡江,誰曾想沒控制好力量,落入河中,吃了口好泥沙,到現在還牙磣呢。阿嚏!

    和尚鼻涕流的老長,用袖子擦了下,對不住哈,感染風寒了。

    黃河到了濟南府段,泥沙沉澱,水質渾,要是掉入水中,滋味可不是一般的難受。

    既然如此,我們就默認了他在船上的事實,這和尚倒也自覺,船身不大,他蜷在角落里,看上去有些拘束。

    我與張幼謙、林紅衣在討論最近江湖中生的事情,徐若男依舊昏迷,這些日子緊靠一些米粥和清水維持,不過她晉入的這種狀態,體能消耗倒也不高,除了昏迷不醒外,倒也沒有別的癥狀。

    那白衣和尚靜靜听著,忽然問道,我听你們談的滿口都是江湖,想必幾位都是江湖中人吧?

    我與張幼謙連道,算是半個江湖人吧。

    白衣和尚點了點頭,問道,那不知你們可曾听過金刀隱劍沒有?

    什麼金刀隱劍?

    和尚道,不是說江湖有傳言,金刀不死,隱劍不出嘛?

    張幼謙說和尚你不是穿越了,或者來錯地方了?我們這里沒有這一說法。

    白衣和尚哦了一聲,將左腳向外稍微伸了伸,又問,那幾位可曾听過隱陽之子?

    我說木有啊,不知這又是何處的前輩高人?

    和尚道,隱陽城主李青衣,人生三起三落,獨守隱陽城,一人獨敵三十萬大軍,自稱隱陽城之子,隱陽城有無數城主,但隱陽城之子,獨有李青衣,你們不知道?

    我搖搖頭,未曾听過。

    和尚又將右腳向外伸了下,再問道,那你們必然听過書劍山了,說著吟唱道,書劍山,書劍山,書劍山中有神仙!

    張幼謙說什麼亂七八糟的。

    我忽然記起,我們祖師爺盜聖何道子曾經出海尋找那書劍山,不過卻一去不復返,音信全無,于是道,大約听到一點。

    和尚哈哈一笑,也不在拘束,將雙腳打開,雙手撐船板,對我們道,既然如此,麻煩你們向邊上靠靠,我先休息一會兒。說著,向後仰了過去,不多久,鼾聲大作。

    我們被趕到了一個角落,張幼謙不滿道,這和尚好生無禮,要不是看在他是出家人,又沒什麼武功的份上,我真要教訓他一番了。

    我說你見他身上沒有絲毫內力,然卻能潛在船上不被我們現,光是這份能耐,尋常人便做不得,不會是哪位隱世的高手吧。

    就在這時,忽然听到頭頂上傳來一陣聲音,繆吉祥,你死哪里去了?

    那和尚猛然驚醒,拍了拍腦袋,道,糟糕,我的死對頭追上來了,我要走了。那和尚撓了撓頭,看了一眼徐若男,道,對了,你的這位朋友……

    我心中一動,道,不知大師有何指教?

    和尚說,她的隱脈被封了,如今在幻境之中,恐怕自己還不知道吧。只是不知動手之人是何人,手法有些幼稚。

    我連道,還請大師出手相助。

    和尚道,這本也不是難事,可如今我有死對頭來找我麻煩,不如這樣,我傳你一段書劍訣,你自行體悟,能不能救她,看你造化了。說著從懷中取出一本書,扔了過來,道,後會有期!說著,竟憑空消失在夜空之中。

    我和張幼謙看得目瞪口呆,就算是三境之外的高手,要瞬間移動,也要借助空間法則,此人失蹤的毫無征兆,空氣之中連真元波動都沒有。

    我說,這和尚有些瘋瘋癲癲的,說話莫名其妙。張幼謙卻道,這個和尚提到了書劍山,你記得嘛?難道是另外一個位面之人?

    我斜楞他一眼,你穿越小說看多了,什麼位面什麼的,估計是八分場跑出來的精神病人。

    張幼謙卻道,我接手八卦周刊後,也接觸到了一些尋常江湖上所接觸不到的消息。他指了指夜空,問,你可曾听過,天圓地方?

    我說現在是大明朝,哥倫布還沒出生呢。弗里德曼也說過,地球是平的。

    張幼謙一本正經道,我也曾研究過,天是圓的,地是方的,那你可曾想過,地面的盡頭是什麼?若地是方的,那另外五個面又有什麼呢?

    我疑惑道,你的意思是,那和尚說的,還有祖師爺出海尋找的書劍山,有可能是存在于另外的位面?

    林紅衣忽然道,我也听我師父說過,咱們祖師爺去尋找書劍山,還說,天是圓的,地是方的,方圓之交處,必有縫隙,大約是東海向東到海的盡頭,便到另外一面了。

    張幼謙道,瞎扯這些干嘛,那和尚不是給了你一本書嘛,看有沒有救徐教主的法子吧。

    我心說這才是正途,我看了一眼手中小冊子,用的紙張有些特別,不似如今市面上的紙張。

    和尚說過,徐若男被封的是隱脈,可是隱脈究竟是什麼東西?以中原的武學體系,人身上根本就沒有隱脈這一說法。我感覺有一道武學大門,正向我打開,于是將那小冊子打開,只見上面赫然寫著五個大字︰兒歌三百!

    我怒道,賊禿驢,什麼書劍訣,你這是準備讓我用愛來喚醒若男嘛?

    ps︰我用這一章,構建一個天圓地方的世界觀,地方為六面,面面各不同,有仙俠、有武俠、有玄幻、有蒸汽朋克,也許以後的小說都包含在這個架構中了,哈哈,這種坑,不挖白不挖,管挖不管埋。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 手機版閱讀網址︰(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在七扇門當差的日子》,方便以後閱讀在七扇門當差的日子第367章 天圓地方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在七扇門當差的日子第367章 天圓地方並對在七扇門當差的日子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