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得知符貴妃被立為皇後並垂簾听政後,李延慶就意識到,郭榮這是真不行了。<r />
<r />
能讓郭榮這種工作狂兼權力狂交出手中的權力,只能是他徹底喪失了行使權力的能力。<r />
<r />
而趙匡胤的外放更是讓李延慶嗅到了一絲不同尋常的味道。<r />
<r />
一場新的洗牌或許即將到來。<r />
<r />
更神奇的地方在于,這場洗牌似乎並非由郭榮來主導,而是那個一直不顯山不露水的首相範質。<r />
<r />
順帶一提,趙匡胤被外放為忠武軍節度使,駐地許州(現河南許昌),就在開封南邊兩百里不到,快馬加鞭一日便可回返開封。<r />
<r />
四月下旬,夏意漸濃。<r />
<r />
一場急促的暴雨過後,一心院迎來了一位客人。<r />
<r />
這位客人正是鄆州掌書記吳觀。<r />
<r />
北伐剛開始的時候,吳觀就隨李重進出土門關,從河北入山西,牽制後漢軍隊。<r />
<r />
李重進也確實不負“黑大王”之名,他率領一幫地方雜牌部隊在山西多次擊破後漢營寨,累計斬首超過兩千,擺出了一副要威脅後漢都城太原的架勢。<r />
<r />
這迫使後漢不得不全面收縮防線,自然也就無法派兵支援河北戰場。<r />
<r />
只可惜周軍在拿下四州之後被迫撤退,李重進的戰果也就顯得微不足道了。<r />
<r />
如今周軍早已盡數退回開封,李重進也沒有再駐守山西的意義,他徑直帶兵返回了駐地鄆州,而掌書記吳觀則順路到了開封。<r />
<r />
進了一心院,稍作幾番寒暄,李延慶與吳觀自然而然地就聊起了朝堂上的驟變。<r />
<r />
大方向上,師徒二人的看法是一致的︰郭榮時日無多,為確保其子郭宗訓順利繼位,&sp;勢必要構築一個均勢的朝堂,&sp;以及一支權力分散的禁軍。<r />
<r />
任何一方的獨大,都會危及帝位。<r />
<r />
至于這均勢的朝堂能否夠構築起來,師徒二人自然都認為是不可能的。<r />
<r />
開玩笑,郭榮在人世的時候朝堂禁軍的平衡尚且一團糟,&sp;他若真傳位給幼子,&sp;區區六歲小娃娃又如何能維持好平衡?<r />
<r />
聊了一陣後,吳觀問出了他目前最關心的兩個問題︰“朝堂的平衡必然崩塌,&sp;不過郭榮真的已經病入膏肓了?往後就是符氏垂簾听政?”<r />
<r />
這第一個問題,&sp;李延慶只能給出一個模稜兩可的答案︰“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郭榮的病情依然是個迷,&sp;朝臣中除了範質誰都見不到他,&sp;而範質嘴巴一向很嚴。”<r />
<r />
至于這第二個問題,李延慶則有不同看法︰“至于符氏麼,我認為她並未掌握實權,垂簾听政也不過是個幌子罷了。”<r />
<r />
“幌子?”吳觀面露疑惑︰“可郭榮如今病重于深宮,&sp;若符氏還只是個幌子,&sp;那究竟是誰在操縱朝局?”<r />
<r />
李延慶端起茶杯,&sp;輕輕抿了一口熱茶︰“我覺得,&sp;是範質。”<r />
<r />
“範質?他在操縱朝局?可有確實證據?”吳觀很是吃驚,&sp;這是超出他想象的答案。<r />
<r />
“只是一個推測罷了。”李延慶放下茶杯,&sp;微微一笑︰“不過證據也是有的,&sp;就在昨日,&sp;趙匡胤被外放節鎮,&sp;老師可知道他去了哪個節鎮?”<r />
<r />
“他本來就是同州節度使,自然是回了同州吧?還是說,&sp;他被調鎮了?”吳觀匆匆從山西趕回開封,尚未掌握最新消息,&sp;故而有些遲疑。<r />
<r />
李延慶輕輕點頭︰“是的,他被任命為忠武軍節度使,&sp;駐地在許州。”<r />
<r />
這下吳觀坐不住了,他騰地從椅上起身,&sp;忍不住驚呼︰“許州?郭榮怎會將趙匡胤調去許州?這不對啊!”<r />
<r />
趙匡胤原本的駐地是陝西同州,&sp;離開封有八百里之遠。<r />
<r />
這年頭沒有電,自然也就沒有電話,一切信息都要靠馬的四條腿來傳遞。<r />
<r />
所謂的八百里加急,只有在面臨緊急軍情時才能通過朝廷的驛站來實現。<r />
<r />
而像趙匡胤這樣的地方節度使,&sp;要想獲取開封的訊息,只能靠私人信使進行傳遞。<r />
<r />
開封發生的事情傳到同州,&sp;依靠私人渠道,&sp;就算日夜兼程也要四五日方能送抵,一個來回就是小半個月了。<r />
<r />
若是趙匡胤真被外放去了同州,那就意味著他基本遠離了周朝的政治中心,也就幾乎無法再干涉到朝堂。<r />
<r />
許州就大不一樣了。<r />
<r />
許州離開封不過二百余里,而且開封南面的官道是周朝境內維護得最好的官道,訊息的傳遞速度遠快于同州。<r />
<r />
趙匡胤雖被外放至許州,但依然可以向開封施加自己的影響力。<r />
<r />
看起來,&sp;這完全違背了郭榮朝廷再制衡的政策。<r />
<r />
以趙匡胤為首的新興武將派系是禁軍中最為強大的派系,&sp;他若只是被外放到許州,和留在開封又有多大區別?這所謂的制衡又從何而來?<r />
<r />
這正是吳觀吃驚的原因所在。<r />
<r />
在短暫的驚訝過後,&sp;吳觀斬釘截鐵道︰“這絕無可能!郭榮怎麼可能只將趙匡胤外放到許州?這和不外放又有什麼區別?”<r />
<r />
與趙匡胤外放的許州相比,李重進所在的鄆州就要差了不少。<r />
<r />
光從地理位置上而言,鄆州離開封有四百余里,&sp;光這一條就比許州差遠了。<r />
<r />
當開封有變時,趙匡胤在第二天就能收到消息,第三天就能返回開封。<r />
<r />
而李重進呢?收到消息至少要兩天,返回開封又要兩天,會比趙匡胤晚整整兩天,到時候黃花菜都涼了。<r />
<r />
李延慶勸慰道︰“這條調令毫無疑問是真的,趙匡胤今早就已經出城了,老師不必如此激動。”<r />
<r />
“你這話怎這般輕巧?這可是許州?我能不激動嗎?”吳觀瞪了李延慶一眼,似是在問︰這可是關乎你李家的切身大事,現在都火燒眉毛了,你怎這般雲淡風輕?<r />
<r />
李延慶當即會意,早有腹稿的他不慌不忙地回道︰“老師且坐,容我細細分析。”<r />
<r />
吳觀已稍稍平復,&sp;他往椅上一坐︰“好,我就听听你的高見。”<r />
<r />
李延慶徐徐分析道︰“我與老師的看法一致,趙匡胤外放許州的調令絕不可能出自郭榮,以郭榮的手筆,真要外放趙匡胤是不可能只讓他離京二百里的。”<r />
<r />
吳觀輕輕頷首,&sp;以示認可。<r />
<r />
李延慶接著說道︰“這就正符合我之前的推測,如今的幕後主使者並非皇後符氏,而是首相範質,這條調令也正是出自範質之手。”<r />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