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榮不想破案?”<r />
<r />
安清念捏著棗子的手滯在半空︰“這話從何而來?”<r />
<r />
“郭榮讓不善刑名的三相王溥負責此案,又不給王溥調用御史台以及軍巡院的權限,再加上我朝用兵在即,或許郭榮不想見到禁軍動蕩,故而首相範質做出了如是推斷。”<r />
<r />
李延慶接著又將這情報的來歷完完整整地介紹了一遍。<r />
<r />
李延慶的情報自然是從馮吉那得來的。<r />
<r />
而馮吉的情報又來自三相王溥的復述。<r />
<r />
算來算去,這情報到李延慶手里時已經算是三手貨了。<r />
<r />
不過雖說這情報有些震撼人心,但也不至于被依次添油加醋。<r />
<r />
畢竟經手人都算靠譜,馮吉也沒有向李延慶夸大其詞的意義,兩人現在已經可以算是一根繩上的螞蚱了。<r />
<r />
兩人都是審時度勢的聰明人,沒費多少口舌就確立了同盟關系。<r />
<r />
不過這個同盟關系是有高下之別的,馮吉仰賴李延慶的經濟支持,權位上也遠遜于李家,在同盟中處于相對弱勢的地位<r />
<r />
“倒有些意思,三郎如何看待範相公這推斷?”問罷,安清念將脆甜的新鮮棗子放入口中,轉頭望向八角涼亭外的深黃秋景。<r />
<r />
“我朝的確用兵在即,若從這方面考慮,範相公的推斷不無道理。”李延慶的目光也隨之轉向庭外。<r />
<r />
庭院鋪滿了深秋的落葉,仿佛金色的海洋。<r />
<r />
安清念望著滿庭落葉,輕嘆道︰“這是否太過無情了些,況且除掉幕後主使者豈不是能夠祛除禁軍中的隱患?反而能令禁軍愈發穩固?妾身以為這推斷存在不合理之處。”<r />
<r />
王樸的經歷在此時堪稱傳奇。<r />
<r />
他出身寒微,屢試不第。<r />
<r />
但又屢敗屢戰。<r />
<r />
終于在四十四歲那年高中狀元。<r />
<r />
成為狀元郎後,王樸立刻受到了時任宰相楊 的垂青,他的仕途可以說是一片坦途。<r />
<r />
這年頭進士一年都只有寥寥數個,狀元那還了得?<r />
<r />
但王樸覺察到了後漢朝潛藏的危機,婉拒了楊 招攬,選擇歸隱故鄉。<r />
<r />
果不出他所料,僅僅一年後,楊 就被後漢隱帝劉承 所殺,依附于楊 的一眾門客也被劉承 斬草除根。<r />
<r />
王樸逃過了一劫,這令他名聲大漲。<r />
<r />
待到郭威建立周朝,立刻召小有名氣的王樸入朝為官。<r />
<r />
王樸也不推辭,接受了朝廷的征召,投身到了郭威養子郭榮的帳下,任鎮寧軍節度掌書記。<r />
<r />
在他進入官場的第三年,郭榮從郭威手中接過皇位,而王樸也以幕府舊臣的身份入主開封府,就任知開封府的重任。<r />
<r />
輔佐新帝登基,自己也以一介草莽之身飛黃騰達,這令王樸的故事更添了幾分傳奇色彩。<r />
<r />
郭榮與王樸這對君臣也被傳唱成了一時佳話。<r />
<r />
其實,若是站在李延慶與安清念這樣的高度,輕而易舉就能看穿這個傳奇故事後的真相。<r />
<r />
王樸中進士的那年,已是後漢隱帝劉承 登基的第三年。<r />
<r />
劉承 在位的這三年間時時刻刻都受到一干顧命大臣的壓制。<r />
<r />
楊 隨後漢高祖劉知遠起兵,他成為顧命大臣後囂張跋扈、總攬朝政,並掌管一切人事任免。<r />
<r />
劉承 想提拔自己的親舅舅都要親自登門拜訪楊 ,請求楊 能看在皇帝的面子上賞個臉。<r />
<r />
可楊 非但不賞臉,甚至還在劉承 提議要親政時當著一干朝臣的面放言︰有臣在,陛下何必多管閑事?<r />
<r />
在劉承 登基的第三年,皇帝與一干顧命大臣的關系已是勢同水火,朝中局勢空前緊張。<r />
<r />
但凡不是瞎子,都能預感到一場席卷整個朝堂的風暴即將降臨。<r />
<r />
只可惜一入局中身不由己,大部分朝臣是跑不動的。<r />
<r />
王樸當時剛入官場,還未投靠任何人,一見局勢不妙立刻腳底抹油,倒也沒人能追究他的責任。<r />
<r />
而那些跑不動的,就只能成為風暴之下的殉葬品了。<r />
<r />
種種過往,安清念不是不明白。<r />
<r />
但再理性的女子也總會有感性的一面。<r />
<r />
若是按照範質的推斷,郭榮竟會為了所謂禁軍的穩定,而放棄對刺殺案的偵破,這對王樸而言未免也太過無情了。<r />
<r />
安清念從感性上無法接受。<r />
<r />
李延慶與妻子亦有同樣感受,但他的理性壓過感性,徐徐回道︰“這的確無情,但帝王又怎能有情?至于你的疑問,倒也不難解釋,我認為這樁刺殺案的幕後主使者八成就是趙匡胤,郭榮不可能不懷疑到他的頭上,可殿前司中的武將大半都由趙匡胤親手提拔,光拿下一個趙匡胤只不過是揚湯止沸,如今禁軍出征在即,拿下趙匡胤就意味著整個殿前司的震蕩,郭榮先前的布置也就全成了水中幻月,很顯然,比起破案,郭榮更希望發動一場成功的戰爭。”<r />
<r />
“最是無情帝王家麼”安清念嘴里念叨著這句白居易的名句,語氣似乎也染上了深秋的蕭瑟。<r />
<r />
但很快,安清念就調整了情緒,從這種蕭瑟的氣氛中走出。<r />
<r />
她轉頭望著丈夫,輕啟朱唇︰“既然三郎以為趙匡胤就是幕後主使,那這局勢接下來會如何發展?”<r />
<r />
李延慶右手輕輕摩挲著頜下短須,略作思忖後回道︰“接下來麼,自然就是我朝大軍出征,得勝歸來後郭榮趁勢清洗禁軍,一如淮南戰爭結束時那般,這樁案子到那時也會水落石出,不過這案子就算破了估計也是不了了之,趙匡胤早已銷毀了絕大部分證據,郭榮終究只能將他驅逐出京,不過只要趙匡胤被驅逐出京,那我李家便能搶得先機。”<r />
<r />
安清念眼中露出沉思的神色,又問道︰“幕後之人既然連王樸都敢刺殺,焉知他是否會繼續行刺郭榮?若是郭榮也死于非命,則局勢又會如何演變?”<r />
<r />
“若是郭榮在出征之前就死于非命,那到時候誰在京中誰就最有可能成為最終贏家,不過有王樸覆轍在前,想必郭榮會提高警惕,這幕後主使應該不會再有出手的機會”李延慶抬頭望向東面的天空,那里是皇宮的方向。<r />
<r />
他接著說道︰“宮中親衛都由袁彥一手操練,不至于倒戈向趙匡胤,刺殺之類的應當無需憂心,只是郭榮的身體近來持續惡化,也不知他是否能撐到大軍得勝之時”<r />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