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尸體癟下去的時候還帶著一股腥味,我們都只是捂住了口鼻沒有說話,阿布倒是慶幸剛才小爺將那木匣子拿了過去,說道︰“還好小爺救了我一命啊,不然我這命可就沒了!”
“你還知道謝小爺啊,剛才不是硬要打開這匣子嗎?”二伯挖苦阿布道。
“還好,還好,小爺知道這木匣子的奧秘,但是這尸體是怎麼癟下去的?”阿布看著已經癟下去的男尸問道。
“我想這是古代的防腐作用,幾箭插下去就泄氣了。”二伯回道。
過了一會兒之後,我們見那尸體竟然只剩下了人皮,看起來極為的 人,最可怕的是這尸體的眼楮珠子竟然還和活人一般,那些珠寶也依然夾在人皮之中。
但是我們開顧不上去管那具尸體,只有阿布還在棺槨旁邊轉來轉去,好像那棺槨中海油什麼寶貝一樣,恐怕他已經將自己中了詛咒的事情拋在腦後了,而且我們現在都是看著小爺手中的木匣子,那東西就是小爺所說的與 塵珠有關系的東西。可是我們並沒有發現什麼奇特的地方。
“小爺,那木匣子里是什麼?”我問道。
“鑰匙!”小爺淡淡的回道。
“啊?鑰匙?鑰匙和 塵珠會有什麼關系?”烏鴉疑惑道,而烏鴉還在一旁扶著王大山,王大山在休息了一段時間之後,面色也有了舒緩,可還是一副萎靡不振的樣子,畢竟失去了一只手,再加上李三元的死去對他造成的打擊之大這些對他來說都是最大的傷害。
小爺並沒有回烏鴉的話,只是默默的從木匣子中拿出了那所謂的要是,然後遞到了我的面前,說道︰“紀名,你先收起來!千萬收好!”
我听了小爺這麼嚴肅的口氣,只好連忙答應道︰“好!”隨即接過鑰匙,放在了胸前的口袋,這把要是是古代的銅鑰匙,長度短,很像是掛在大門上的那種銅鎖之間的鑰匙,放在胸前也不擔心會掉了,因為這鑰匙直接是別在我胸前的。
“可是這鑰匙和 塵珠的啟動有什麼關系啊?”老夫人又問道。
“下去就有答案了,這可能使某個重要墓室的開啟鑰匙!”李崖宏好像知道一些,說道,小爺隨即也肯定的點了點頭。
這時我見阿布已經在之前那金絲楠木棺槨里搗騰著什麼,話說李崖宏和小爺說了這棺槨不用消毒之後,阿布就變得肆無忌憚的,一下將這尸體嘴里含著的珠寶,耳朵里的珠寶都放進了自己的口袋中,俗話說狗改不了吃屎,可能說的就是阿布這樣的人了,我們看了也只能無奈的搖了搖頭。
只是那尸體某些特殊的部位也有那些珠寶,阿布也知道這些,不過實在是有些太髒了,我們可不會像那些沒有道德倫理的人一樣,不管是什麼東西,只要值錢就拿走,這也是我們為什麼每次倒斗都沒什麼巨大收獲的原因,這其中的因素也多了去了,說也說不清楚。
“阿布,你檢點一下,別什麼都拿了,這尸體的魂魄會回來找你的!”李崖宏開著玩笑說道。
“沒事,拿都拿了,這鬼神我都見過了,信也信了,反正我也不是做絕的人,給他留一點就是了。”阿布傻笑道。
正當阿布還在不斷的“搜刮”這棺材里面的珠寶時,突然那男尸剩下的人皮動了一下,我看得有些慌了,不過一見阿布的手竟然在這男尸人皮的身下時,當下心里就罵著阿布了,那人皮之所以會動,全部是阿布在尸體下面瞎踫。
但就在這時,阿布的手不知道踫到了什麼,只听見石頭踫撞的聲音,但是這聲音卻很清脆,根本不是一般的石頭踫撞的聲音,張雲天一听見這聲音就覺得有蹊蹺,我們又何嘗不是這樣覺得的。
“哎,怎麼這東西那麼光滑。”阿布的手還在下面摸索著,接著他不知道又摸到了什麼東西,接著說道︰“哎,怎麼這東西還有缺口!”
我爹和二伯他們听見阿布這麼逗有些按捺不住了,走到了阿布身旁,問道︰“你究竟踫到什麼東西了,在這里大驚小怪的。”
“你們過來看看,我也不知道是什麼東西!”阿布叫道。
我們走過去時,阿布的手還在壓在下面,可是並沒有什麼特殊的反應,只見那東西是從尸體外面的衣服中塔拉出來,我們看見那東西時別說有多驚恐了,這哪是什麼石頭,明明就是玉。
“這是玉衣啊!”老夫人驚訝道。
“玉衣?”我疑惑道。
“對,這可是個寶貝,我們得拿著。”老夫人接著說道。
但是我知道,玉衣可是是供皇帝和貴族死後穿的葬服,又稱玉柙或玉匣,是用許多四角穿有小孔的玉片並以金絲、銀絲或銅絲相連而制成的,分別稱為金縷玉衣、銀縷玉衣和銅縷玉衣。
玉衣的出現大約是在西漢文帝和景帝時期,屬于這一時期的實物目前已發現于陝西咸陽楊家灣漢墓、江甦徐州北洞山漢墓和山東臨沂洪家店漢墓等。
玉衣存在的時間下限大約是在東漢末年或三國初年,安徽亳縣董家村漢墓所出土玉衣的準確年代為漢桓帝延熹七年,是目前所見實物中年代最晚的,另外據《三國志•魏志•文帝紀》,魏文帝曹丕于黃初三年下令禁止使用玉衣。
還有就是在考古發掘中也確實還未見到三國以後的玉衣,但某些少數民族的情況有些例外,如《三國志•魏志扶余傳》記載,扶余國王埋葬時所用玉衣由漢朝政府供給,方法是漢朝將玉衣存放在玄菟郡,也就是其治所在今遼寧省沈陽附近,扶余國王死後可派人前來領取。
司馬懿消滅公孫淵時,發現玄菟郡庫房中還存留玉衣一件,這已在曹丕下禁令之後,以玉衣為葬服的主要目的是使尸體得以永久保存,就如《漢書•楊王孫傳》載,楊王孫認為玉石能使尸體千年不朽。
他說︰口含玉石,欲化不得,郁為枯臘,千載之後,棺槨朽腐,乃得歸土,就其真宅。《後漢書•劉盆子傳》也載,西漢各皇帝陵墓中凡穿有玉衣的尸體都完好如生人,這當然不足為信,但也在某種意義上反映了當時人對于玉能防腐的認識。
正當我還在想這玉衣究竟什麼來歷時,阿布已經將玉衣從尸體上脫了下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