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出走長安,陳平將文姬,接到了太守公府。
陳平讓嫣兒,袁怡照顧文姬。
文姬在瑯邪居住五年,深受嫣兒喜愛。陳平相信,陳嫣兒,一定會照顧好文姬。
當然,蔡邕留下的書籍,琴譜等,陳平亦會妥善保管。
在陳平看來,蔡邕留下的書籍,當為傳家之寶。
陳平命下人,將書籍搬入公府的地下倉房,讓文姬管理。
陳平相信,文姬,是管理書籍的最佳人選。
蔡邕走後兩天,陳平回到了正軌,巡查,練兵,思考對策,破局中局。
閑暇時間,陳平與文姬調情,與袁怡,媚娘春雨。並時刻的關懷嫣兒。
但到了第三天,發生的兩件事,擾亂了陳平的生活。
事件一,通過戲志才,張遼等人的通報,陳平驚恐發現,瑯邪現有兵力,大大減少。
陳平討伐董卓,損失一萬余人。
笮融攜瑯邪的兵民反叛,讓陳平損失了五千兵馬。
臧霸防守廣陵,亦帶去了一軍之兵。
陳平將年老體弱,流民之兵組成一軍,歸還袁術,亦損耗一萬兩千兵。
經反復計算,瑯邪現有兵力,只有三萬之數。
三萬兵,要破局中局,何其難也。
陳平很想征兵,但在張昭的強烈反對下,陳平停止了征兵行動。
張昭言。
“半年前,徐州牧陶謙下令,各太守自行招募糧草。現徐州各郡,均缺糧也。”
“瑯邪郡之糧草,雖五十萬斛,但只能維持一年。”
“如主公再行征兵,那主公控制的瑯邪,廣陵,臨淮,合肥之兵,將陷入無糧之急。”
“還有,子布通過五年內政,得出一結論。那就是每養一兵,需耗十民力。”
“兵民相生亦相克,征兵會打破平衡,最終導致兵,民,皆缺糧,對今後發展,大不利。”
內政大才,瑯邪郡丞張昭的話,讓陳平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看來征兵,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征的,強行征兵,無異于殺雞取卵。
陳平苦想對策,通過前世記憶,與張昭,孫乾等人共同討論後,得出了改良之法。
此法,加在了四政之後,成為第五政令。
第五政令為。
兵,民,皆需實行勞役,兵役。
其意為。
瑯邪之民,除勞役,農耕外,每年,需履行一月兵役。
瑯邪之兵,每年,需履行一月勞役,其勞役,主要以春種,秋收為主。
待陳平當得徐州牧,臨淮太守後,陳平更要將掌控的地域,全部施行第五政令。
兵民相生相克,陳平要將兵卒,百姓,達到相生相互之效果。
兵可成為民,民亦可成為預備兵。最終達到全民皆兵。
如戰事來到,陳平亦可快速組織民眾,從武庫發放兵器鎧甲,以為應急。
待戰事平復,可將預備之兵,年老體弱之兵,重新發配回農田,增加民力。
第五政令,可減少民力的損耗,亦可得到充足的兵源。可謂一舉兩得。
第五政令的實施,陳平交給了程昱,張昭等人。
陳平急切希望,瑯邪之兵民,在第五政令下,可相互轉換。
兵與民,皆可為兵。兵與民,亦皆可為民。最終達到的效果是,補充兵源的同時,亦可補充民力。
處理完重要的第五政令,陳平迎來了第二事件。
事件二。黃巾圍與北海,北海郡城,危在旦夕。
因事件緊急,陶謙親自提筆,寫下書信,命傳令兵,連夜轉交與陳平。
書信的內容為。
“北海黃巾復起,作亂已有半年,現越發強大,以包圍北海郡城。”
“老夫命徐州別駕糜竺,去北海探知情況。糜竺與平原國相,劉備劉玄德相遇。”
“經劉備告知,陶謙派太史慈,求助與他。解北海之圍。”
“然黃巾勢大,劉備亦兵少,在攻打黃巾時,被其圍攻。”
“劉備帶著糜竺反向突圍,撤入北海郡城。現糜竺與孔融,劉備等人,一同困與北海。”
“孔融命部下以箭信回報,求老夫相助。”
“現形勢緊急,老夫以州牧身份,命瑯邪太守陳平,即刻率瑯邪之兵,兵發北海。”
“次要目的,攻打北海黃巾,解北海之圍,主要目的,救得糜竺,不得有誤。”
看完了書信,陳平眉頭緊皺,陷入了思考中。
陶謙的的書信,信息量不可謂不大,必須從長計議。
陳平滿臉凝重,立刻召集戲志才,程昱,李儒等謀士,進行商議。
“主公,依局中局之戰略,此次救圍北海,乃主公之良機。”
“在解救北海時,主公可運用各種手段,掌控北海郡城。”
李儒的話,說到了陳平的心坎里。陳平在看信之時,第一想法,亦是這般想的。
“孝儒說的不錯,平正有此意。解北海之圍,佔領北海,當勢在必行。”
“北海,東萊,乃根基之地,必須完全掌控。掌握了兩地,才能進一步破解局中局。”
陳平說道這里,眉頭再次緊繃,又道。
“攻打笮融,佔領廣陵,讓陳某認識到一點,那就是沒有利益,不可為戰。”
“如率兵解圍北海,會損失頗大。必需要謀劃最大利益。方可解圍。不知各位有何高見。”
聞陳平所問,戲志才哈哈一笑,道。
“主公能有此想法,吾等幸甚,瑯邪幸甚。”
“現瑯邪只有三萬兵馬,幫北海解圍,必會造成損耗。謀劃利益,看書 .net”
戲志才從座席上站起,指著牆上的地形圖,對著陳平等人,又道。
“謀劃利益,有五個方面,分別為,兵,錢,糧,權,地。”
“兵,難也。”
“在志才看來。只有俘虜黃巾,才能得到兵源。”
“笮融叛亂,徐州大損,皆要用兵。陶謙掌控兵權及嚴,不可能配給主公兵馬。”
“錢,糧。易也。”
“從陶謙的書信中看,徐州別駕糜竺,對陶謙極為重要。糜竺又是糜家的家主,想必現在的糜家人,亦是萬分焦急。”
“錢糧之事,主公可從陶謙,糜家處索取。陶謙與糜家,最不缺的,就是錢糧。”
“權,易也。”
“在主公打敗黃巾後,可放任黃巾,將他們驅趕到各鄉縣,造成北海,東萊大亂。
“在大亂之時,亂中取利。主公可向孔融分說,獲取孔融手中的兵權,用來平亂。”
“地,難也。”
“有孔融在,得到北海,東萊之地,太難。”
“主公要想得到根基之地,需朝廷任命,才能代替孔融,掌控北海,東萊。”
戲志才一邊說,一邊在地形圖上,標注各點,听得眾人不禁點頭。
“好,就按軍師所言。”
“此次兵發北海,兵,錢,糧,權皆要獲得,至于地,吾陳平,以有對策也。”
陳平的對策,就是殺了孔融,他代替之。
北海,東萊之地,陳平勢在必行。陳平更要殺了劉備,防止今後之患。
陳平將目光看向北海,眼中全是貪婪之色。
山東半島,北海,東萊,在陳平看來,以是口中肥肉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