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上次的宴會過去了些時日,姜容的生日宴一大早就鬧得宮中不得安寧。
上次還只是南燻殿忙碌些,臨近姜容生日宴之時,便是全宮都在忙碌著。
柳妃的意思是想大辦,姜容自己的意思是邀請些官家娘子來便好,至于長懿太後和柔妃那邊,則沒吱聲。
柔妃奇怪的很,自從沈三娘的事落實之後便沒什麼動靜了,除了幫柳妃處理處理後宮事務,也不知道在做些什麼。
至于明華郡主那邊,她身份畢竟尊貴,姜容又下了命令,那些奴才也不敢輕賤了她,齊王妃虞九瀟倒是想見見姜容,姜容拒了。
姜容估摸著虞九瀟現在大概已經恨姜容入骨了。
她的本意原是想讓姜容送姜如意出宮,結果……出宮的消息沒等到,卻等來了讓姜如意學宮中規矩的消息,做甚?
事與願違,按照虞九瀟那狹隘的性子,肯定是摔了一地的東西。
姜容才沒空管她呢,如謝端所說,她雙喜臨門,是該好好慶慶。
生日宴這天,全郢都有頭有臉的貴女夫人都來了。
除了熟面孔,還有許多生面孔。
如沈三娘身畔坐著的那位淺紫羅衣的貴婦人,層層的高髻斜插著金釵,眉心點了紅痣,敷脂粉點絳唇,一身打扮為她添了不少貴氣。
眾人都是按著品階坐的,挨著姜容近的大多都是皇親國戚。
虞落箏,段氏,明玉,明陽,薛氏,各位在郢都中的長公主以及她們的子嗣。
往年還有淮王妃柳氏和小世子姜陵…只是,以後都不會有了。
在順著往下排,才是晉國公府,平洛侯府等等。
沈三娘身畔的貴婦人盡管很想展現出她靖遠侯世子妃的身份,但是落在姜容眼里,無論怎麼看,都有著幾分畫虎不成反類犬的意思。
陳氏。
姜容微微垂眸,上次,便是她,借著自己兒子沈書冀的手將人帶進太學,繼而謀害萬金媛。
其實陳氏底子不差,不然也不會得了閱遍美人的靖遠侯世子的青睞。
只是她本身的長相並不適合這身裝扮。
沈三娘的婚事連著整個靖遠侯府水漲船高,陳氏再怎麼樣也不過是一後宅婦人,得到了沈三娘為她帶來的好處,自然不想讓別人輕瞧了靖遠侯府。
所以命人連日趕制了華服,用來參加明澤公主的生辰宴。
熙城長公主稱病沒來,姜容也沒指望她能來。
丹寧和鎮國公世子謝謙倒是都到了。
這次和上次還不太一樣。
上次一群小輩隨意一些誰都願意,現在諸位長輩都在,任誰也不敢在放肆了。
歌舞升平,盛世大郢。
大郢的歌舞乃是一絕,這種場合肯定是少不了歌舞的。
女席這邊沈三娘端坐著,對面的男席那邊,虞憬宴,謝謙,魏清舒,卓嵩他們幾個人品著酒賞美人。
“瑾瑜呢?他怎麼不來?”卓嵩拐了謝謙一下,他環顧了一圈都沒找到謝端。
虞憬宴,謝謙,魏清舒,他們幾人家室身份都是頂尖的,卓嵩跟他們比起來自然差不多到哪去,他的父親乃是當朝的六部之首,吏部尚書,論起來還要壓魏清舒父親魏敏一頭。
謝謙道“他一直隨心所欲,母親懶得管,隨他去唄。”
虞憬宴視線在沈三娘的臉上看了一會,他忍不住道“不是我說,子玉,沈三娘也沒什麼特別的,怎麼就迷的你去求了你母親?”
謝謙聞言也看了兩眼沈三娘,兩人正好對視,沈三娘臉有些發燙,急急的移開了視線,他勾了勾唇角,故弄玄虛“美人在骨不在皮,若是看皮……”
他看向了今日的壽星,拖長了尾音“又有誰比得上我們的公主殿下呢”?
魏清舒笑了“還是虞憬宴最有福了∼”
郢都貴族圈里都知道,虞憬宴與明澤公主關系極好,不免就有些想歪。
虞憬宴把酒盞一放,他轉移了話題,無奈道“公主的骨怎麼就不美了?”
魏清舒那日是親眼看著謝謙是如何瞧上沈三娘的,他可不吝嗇,全吐露了出來“虞兄有所不知,各花入各眼,花如此,香料也是如此。”
卓嵩來了興致“只听說明澤公主喜好香料,怎麼,子玉也喜歡?”
“南朝遺夢。”魏清舒賣謝謙賣的徹底。
謝謙也不惱,他道“沈三娘,很是不俗。”
虞憬宴一笑而過,那沈三娘還真是隱藏極深的滄海遺珠,以前都沒听說這號人。
生日宴就是為了博姜容一笑,女席那邊各家的娘子花樣多,非要弄個抽簽才覺得熱鬧。
明玉最是喜歡這種事,極力贊成“快去準備簽子,哦,不,我來準備!”
魏清嫣也很有興致“那就由我代抽?”
就是添個趣,姜容沒必要去攔著明玉。
虞落箏也想開口說些話,但是段氏就在她身邊,盯的緊,她開口也不知道說些什麼,只好郁郁的閉了嘴。
“想參加的便參加,凡參加的姐妹本宮都有賞,不參加的呢,本宮也絕不強求。”姜容道。
話說的明明白白,但是在座的都清楚。
如明玉縣主,魏清嫣,虞落箏那樣的身份,誰會閑的沒事去表演個什麼給大家逗趣,她們都是觀看者,明澤公主這話多半是為她們說的。
要是以前,沈三娘對這種出風頭的事情還是很感興趣的,但是她現在,不出意外的話,生是鎮國公府的人,死是鎮國公府的鬼,何必在像個舞姬一樣供人取樂?沒什麼意思。
陳氏低著頭,可惜今日事明澤公主的生日宴,規矩極嚴,各府只允許帶嫡女進宮。
要是沒有沈三娘,她的女兒沈書瑜的身份完全可以進宮,可惜沈三娘事原配世子妃白氏所出,頂了她女兒的身份。
世子害怕別人再說他對發妻冷酷無情,這麼多年,她的女兒沈書瑜明明有著嫡女的身份,卻享受著庶女的待遇,為著這是,她女兒沒少跟她抱怨。
她能怎麼辦?這是世子的吩咐,她沒有強大的娘家,只能順從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