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氏回娘家之後,表面上並沒有激起絲毫的波浪,除了第一日見過熙和長公主之後,薛氏很少出院子的門,若非魯郡夫人偶爾叫她過去,薛氏只怕是會閉門不出。
薛氏在娘家待了也有一段日子,蜀王世子親自來接的她,給足了薛氏顏面。
薛氏也不好在蹬鼻子上臉,帶著明陽回了蜀王府。
薛氏房里的嬤嬤給薛氏匯報了新入府的幾位姨娘,薛氏倒大方,免了她們每日的請安。
相看兩相厭,何必在看。
雖然這是薛氏提出來的,蜀王世子倒底對薛氏有著愧疚,連著宿在薛氏房里多日。
薛氏看淡了,明玉看不淡。
薛氏別的性格她沒遺傳到,倒是薛氏的烈性,在她身上體現了一個淋灕盡致。
她身子已經養的差不多,至少下床走路是可以的,這日下人沒看住她,她溜進了某個姨娘的院落,故意扮鬼,將那姨娘嚇得不輕。
鬧得整個蜀王府不得安寧。
薛氏有著心事,對于府中的掌控已經大不如前,導致這事最先傳到了蜀王妃那里。
對于自己嫡出的孫女蜀王妃是極為疼愛的,但是疼愛歸疼愛,也不能一味的縱著的道理她還是懂得。
明玉跪在蜀王妃的院子里,旁邊是哭哭啼啼的姨娘,她一臉倔強,少女的剛烈性子讓她不服氣。
她這樣,讓一向修身養氣的蜀王妃都氣的不輕,明明是她挑的事,還一臉‘不是我的錯,是她活該,憑什麼罰我’的表情,任誰看了都忍不住罵她兩句。
要是薛氏先得了消息自然是包庇自己的女兒,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一個姨娘翻不出什麼波浪。
結果這姨娘也是精明,好不容易尋到薛氏的錯處,哪里肯放過,直接就告到了蜀王妃這里。
薛氏來的匆忙,寒冷的天兒,明玉就這麼跪在地上,她身子還沒好,說不心疼是假的,但她有意晾晾明玉,這性子在這麼下去可不行,遲早出事。
蜀王妃見薛氏不替明玉求情,只覺得這兒媳是真的明事理,她道“你們先起來吧。”
那姨娘還想說些什麼,蜀王妃替她說了“婷娘有錯在先,我罰你抄女戒女訓十遍你可有異議?”
明玉冷冷一笑,不說話。
薛氏在一旁不僅不替明玉說話,她還補充道“本來心疼你一身傷病,沒想到你倒是生龍活虎,既然如此,你也別歇著,明日就去太學。”
去太學?罰抄寫?這算什麼懲罰!
那姨娘不依,柔柔弱弱的聲音仿佛黃鶯鳥語“妾身出身低賤,哪里敢因為這事讓大娘子受罰……”
“你是出身低賤。”薛氏不護著明玉是因為磨煉明玉,而不是護著這個姨娘,她素來討厭這種惺惺作態的人,說的話更是嘲諷,“我沒把你當個人物看,你也別太會對號入錯,我對事不對人,明玉事情做錯了就該受罰,而不是因為你而受罰,懂嗎?”
干得漂亮!明玉受了她母親荼毒數年,深知她母親嘴毒起來有多戳人心窩子,只是她母親似除了訓斥她,很少有對外人說的這麼難听。
姨娘無言以對。
明玉這邊剛展露笑容,薛氏冷冷的掃了明玉一眼,她道“兒媳教導不善,明日就送婷娘去太學。”
蜀王妃也不喜歡這些烏煙瘴氣的姨娘,要不是薛氏沒有兒子,她也不會讓這些姨娘入門,她對薛氏一直很滿意“那就早些回去吧,明玉課程落下不少是該好好補補了。”
此事就這麼不了了之。
明玉默不作聲的跟在她母親後面。
她不理解,她的母親,美麗,大氣,出身高貴,溫柔,怎麼就被那些姨娘壓上一頭?
“你以為你幫了我?”薛氏走在明玉的身畔,她道。
“我替母親出了氣。”明玉一臉驕傲的道。
薛氏微微勾起唇角,這笑有幾分真心也帶著幾分嘲諷“還是好好跟明澤學學吧,她比你精的多。”
“母親你對明澤有偏見!”明玉依舊不相信母親口中的明澤會是她所認識的明澤。
她神經粗,忘性大,上次因為母親的話傷透的心,早已不知道遺忘到哪里。
“你要這麼認為就隨你。”薛氏將明玉的披風攏在一起,“憋了這麼久你也難受吧?還有幾日就是明澤公主生辰,我可以允許你入宮。”
明玉還沒來得及,薛氏後面的話讓她心涼了半截“只是,怕你闖禍,我和你一起送完了賀禮就得回來。”
明玉懨了“是。”
明玉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她的母親和父親。
上次的事她父親還沒來給她算賬,她就把他的寵妾給嚇了,還把一貫護著自己的祖母氣到了,她這才後知後覺自己做的事情到底有多惡劣,當下也有些慫,她揪了揪母親的衣服,薛氏連頭都沒回,明玉又使了點勁,薛氏忽略不了,懶洋洋的回頭“你又有何事?”
“母親,那個姨娘會不會給父親告狀?”明玉這話讓薛氏忍俊不禁,她壓下唇邊的笑意。
“如果是你,你會不告?”薛氏反問。
“……”明玉惡狠狠道,“她敢!”
“她為何不敢?”薛氏道,“是你有錯在先,而非她,尋到了你的錯處,她怎麼可能會放過?”
明玉在自己母親面前沒什麼面子不面子的,她慫道“那該怎麼辦……?”
薛氏有意給她長個教訓“仔細抄寫你的女戒女訓,這是你祖母罰的,你父親想必不會再插手,但你若抄寫不好,我也護不了你。”
明玉覺得,扮鬼嚇她太便宜她了。
薛氏斜睨了明玉一眼,看她的表情就能猜到幾分,也罷,明玉就這性子,想改,難啊。
“還不快跟上。”薛氏道,“從明天開始,你下了學之後我會在請夫子給你補習功課。”
“你安分些,在鬧出什麼事來,入宮的事你是別想了。”
“還有,明澤公主最近政事不少,太學那已經請假了,你若這次進不了宮,下次再見面怕是已經年下了,你自己掂量著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