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著包裹進了正廳,看著崔華錦傻呆呆的坐著,鳳若顏心疼的不行,摸摸她的臉,低聲吩咐著,“錦兒,你去里屋床上躺一會,婆婆去廚房里給你燒點熱茶的過來。”
心里難受的崔華錦點點頭,從椅子上站起,朝里屋走去。
等鳳若顏捧著茶壺進了里屋,看到小丫頭蜷縮在床上已經睡了過去,她嘆息一聲出了屋子。
想想今兒她心情不好,不忍讓她再奔波勞累,鳳若顏決定今夜就在這宅子里住一夜,明兒起早回去。
廚房里只有原主人留下的一捆干柴,鳳若顏把正廳的門關上,出了院子,去買米糧和蔬菜。
迷迷糊糊睡了兩個多時辰,崔華錦睜開眼,看著屋子里一片漆黑,她才想起還在府城的宅子里,摸索著穿了鞋子,來到正廳,廳里點著一支蠟燭。
她打量著屋子里的擺設,苦笑著搖搖頭,跟著婆婆那麼久,自己還是太脆弱。
“錦兒,你起來的正好,婆婆給你熬了你最喜歡的米粥,你好好的坐著,婆婆這就給你端洗臉水去。”
鳳若顏端著托盤進來,笑呵呵的招呼著崔華錦。
當慣了大當家的鳳若顏除了會熬米粥,她把買了的饅頭熱了熱,又把買回來的鹵雞也熱了下。
看到崔華錦只是喝著米粥,她尷尬的笑笑,“錦兒湊合著吃頓,到明兒回了山上就好了。”
婆婆為了她做了這麼多,自己怎會嫌棄,她只是不喜歡吃肉食罷了,“婆婆,錦兒也沒多餓,待會吃半塊饅頭就好。”
宅子里房間雖然也有好幾個,可和小丫頭住習慣的鳳若顏夜里還是和她睡在一個床上。
倆人躺在被窩里說著體己話,崔華錦慢慢的也放下了心結。
次日早上,崔華錦說啥也不讓婆婆再去費神做早飯,她熬了米粥,素炒了一個白菜豆腐和雞蛋。
吃罷飯,鳳若顏興致勃勃的帶著崔華錦看了一遍這個兩進的宅子。
倆人來到後院的花園子,鳳若顏指著枯萎的花叢,“錦兒,到明年開春,婆婆在這里重新栽種上花草在邊上讓大頭給你做個秋千,你就能在這里玩耍,那邊的小亭子也好好的收拾下,你可以坐在亭子里繡花。”
能遠離村里的長舌婦,崔華錦心里也樂意,她點點頭應下。
看到那些枯草,她突然驚呼起來,“婆婆,咱的馬還在那里寄存著呢,人家會不會餓著咱的馬呢?”
“傻瓜,馬存在那里也給他們付了銀子的,怎會餓著。”見崔華錦提起馬,鳳若顏又想起明年若常住在城里,不能少了馬車,她拉著崔華錦的手,“錦兒,今兒時辰還早著呢,咱去買輛馬車!”
風風火火的鳳若顏帶著崔華錦先回到存馬的地方,把馬牽上又去車行選了個結實的馬車。
看到崔華錦坐上馬車,她笑吟吟的開了口,“錦兒,這回有了馬車,你再不用受顛簸之苦了!”
崔華錦看看車廂里裝飾的很不錯,她點點頭應著,“嗯,這馬車外面看著也一般,里面竟然有小茶桌,還有放東西的地方,就是比牛車要好上許多。”
一個寒酸簡陋的馬車就讓小丫頭樂的不行,鳳若顏突然有些心酸,她朝崔華錦看看,吩咐她坐穩,自己去前面駕馬車。
回到村里已經過了午時,馬車上不去後山,想想小丫頭也好久沒在家里待過,鳳若顏只好和崔華錦留在崔家等天快黑再騎馬上山。
見到小姑子回家,陳蓮瑩激動的拉著她的手直抹眼淚,“錦兒,你整日的住在山上,三嫂都快想魔怔了。”
見三嫂哭著,崔華錦不好意思的給她擦著眼淚,“三嫂,你別哭,這幾日錦兒在家里陪著你。”
金濤听妹妹要在家里住幾日,心里也高興,看著媳婦淚如雨下,又在一旁嫌棄的撇著嘴,你就是眼淚多,“錦兒好好的,你倒是哭個沒完沒了。”
知道小姑子的手指切掉,陳蓮瑩就要去山上看望,偏偏那幾日風雪忒大,顧及她虛弱的身子,秀花和金濤都不讓她去,把她急的都上了火,這會被金濤嫌棄,她也顧不上和他都嘴,忙點著頭急切的要看崔華錦的手,“嗯,快讓三嫂看看你的手。”
看著崔華錦左手拇指處有個比銅錢小一圈淡粉色的疤痕,陳蓮瑩的眼淚又撲簌、撲簌的朝下掉,“好好的手指被切掉,該有多疼啊。”
手傷好了,崔華錦早忘了那兩三日的疼,她笑著,“三嫂,也就開始的那兩日疼,婆婆給錦兒用了好藥,很快就好利索了。”
“金濤,你在家嗎?”
兒子從昨夜發高熱,也把程大夫喊過去兩趟,可就是退步下去,這會人已經燒糊涂了,媳婦哭的眼都腫了,想到後山住著的女神醫,崔平松就匆匆的趕到崔家,想央求金濤帶他上山。
這會正一臉焦急的在崔家院子里喊著。
秀花從廚房里出來,“是平松大哥啊,三少爺在屋子里呢,我這就去喊他。”
听到崔平松的話,金濤就出了屋子,“平松叔,你咋過來了?”
崔平松朝金濤大步走去,急的眼圈都紅了,“叔有事要求你啊,小葉昨夜病了,灌了幾碗湯藥,高熱仍-退不下來,眼看著就不成了。”
想到水生爺爺活著就對自己很好,平松叔也沒少幫自己,听到小葉得了重病,金濤心也咯 一下,他忙勸著,“平松叔,你別急,鳳神醫這會就在家里呢。”
自己還沒開口,金濤就提了鳳神醫,崔平松感激的點著頭,“你快帶我去求求鳳神醫,讓她救救小葉。”
崔華錦听到小葉病的厲害,也急的不行,又怕婆婆不樂意在村子里拋頭露面,難為的看著婆婆。
看到要朝自己下跪的崔平松,鳳若顏皺皺眉頭,冷冷的吩咐著,“你先回去,我馬上和金濤一塊過去。”
蒙著臉的鳳若顏和金濤來到崔平松家里,看到廂房里燒著柴火,煙霧繚繞,她蹙起眉頭默默的走到窗邊,打開了窗戶。
陳氏正抱著滿臉通紅的孫子,看到兒子沒去府城請大夫,氣的罵起來。
崔平松尷尬的看看已經走到床邊的鳳若顏,垂下了頭。
“不想讓這孩子死,就麻利的讓開地方!”
看到老婆子緊緊抱著的孩子面色發紅,身子打著寒戰,鳳若顏冷冷的喝斥著陳氏。
眼前的女人一身的綢緞棉袍,滿頭白發,被她那陰冷的眼神盯著,陳氏心里直犯怵,可孫子被詛咒,她啞著嗓子問著,“你是誰?咋能黑心咒我孫子去死呢?”
“還不樂意讓我看,金濤咱們回去。”
從不受委屈的鳳若顏轉身要走。
娘平素糊涂也就罷了,今兒竟然出言不遜得罪了鳳神醫,崔平松急忙喊著,“娘,兒子求你把小葉放下,這是兒子求來的神醫啊,金濤兩口子的病就是鳳神醫給看好的。”
金濤訕訕的看著鳳神醫,又看看昏迷的小葉,他苦苦的求著,“鳳神醫,你別和她計較那麼多,先救小葉要緊。”
掃了眼金濤,看著小葉被崔平松抱過來,鳳若顏才折回來,“把他放床上吧。”
摸了摸小葉滾燙的額頭,鳳若顏皺緊眉頭,把他衣裳解開,看到肚子上和脖子上有好多小紅點,她驚訝的說著,“這孩子得了天花!”
“天花?竟然是天花!”
一直偷偷盯著鳳若顏的陳氏听到這倆字,又驚又怕的軟了身子,撲通一聲身子歪倒在地上。
崔平松也不敢置信的瞪大了眼,臉色也變得慘白,他想起爹說過天花的厲害,爹幼時,家里的大伯和兩個小姑都是得了這病死去,那時候村里同時死了二十多個孩子。
崔平松媳婦從廚房里端著熱水進了屋,看到婆婆癱軟在地上,當家的臉色也變的蒼白哆嗦著嘴說不出話,她驚慌的問著,“金濤,你奶和你平松叔這是咋了?”
金濤年紀小,自然不知道天花這病的嚴重性,他這會也楞了神,茫然的看著崔平松的媳婦,搖搖頭。
已經過去了幾十年的天花,沒想到又出現了,崔平松身子像被潑了盆冷水,他踉蹌著朝媳婦走過來,“媳婦,小葉得了天花啊!”
當一聲,崔平松媳婦手里的盆子落了地,她喃喃的自語著,“咋會呢,小葉好好的咋會得了這病呢。”
把小葉的衣裳攏好,鳳若顏看著屋子里亂了心神的幾個人,天花傳染性極強,若突然出現一個,很快就會蔓延整個村子,她依然冷漠的開了口,“這會不是你們發瘋的時候,你是里正,還是快些去村子里看看有多少個孩子染了天花,要盡快的把染病的孩子隔離起來。”
“還有,這孩子是才染上,還能救的過來。”
听到兒子還有救,崔平松混亂的腦袋清晰了幾分,他猛點著頭,“謝謝鳳神醫,我這就去村子里看看。”
金濤看著崔平松急慌慌的出去,也跟上了他。
鳳若顏給小葉扎了針,暫時讓他把高熱退了下來,一個時辰後離開了崔平松家,臨走說到天黑讓崔平松去金濤家拿藥草。
她回到金濤家里簡單的和崔華錦打了招呼,就騎著馬上了後山。
听到小葉得了這麼嚴重的病,崔華錦心里也忐忑不安。
在村子里走了一圈,崔平松和金濤倆都出了一身的冷汗,因為有幾個孩子比小葉還要厲害。
程大夫這時候也知道村里的孩子們染上天花,也和崔平松挨家勸說,先把染病的孩子和家人隔離開。
馬上要過年了,偏又出了這禍事,村里好多家都傳出了嚎啕大哭聲。
鳳若著馬徑直去了深山,找來一些升麻和葛根又飛快的下了山。
回到崔家,她親自去廚房熬藥湯。
得了消息的王大頭兩口子也在天快黑時趕到崔家。
拿著鳳若顏特意留下的一些藥草,崔華錦苦著臉交待著,“大頭哥,婆婆剛剛說過,讓你和三哥明兒天不亮就上山去找這兩樣藥草,給村里的孩子救命。”
已經知道村里有十幾個孩子得了天花,如今有藥草能救人,王大頭焦急的嚷嚷著,“听平松叔和程大夫說的那麼厲害,還等啥明兒呢,我這就和大旺叔連夜上山去!”
鳳若顏把藥湯盛放在瓦罐里,她讓秀花盡快的給小葉送去。
進到西廂听到王大頭的話,她又皺皺眉頭,“大頭,恐怕你今夜上山也來不及,最好連夜去府城藥鋪買回這兩樣藥草!”
“行,就听鳳神醫的,我這就去!”
王大頭應著話,又伸手給陶依芳要了二十兩銀子,就騎著馬沖出了崔家。
有馬代步,王大頭帶回藥草,已經是亥時。
鳳若顏和秀花同時在廚房里熬藥湯,程大夫得知升麻和葛根能醫治天花,也讓兒媳陳菊花在家里連夜熬制藥湯。
這一夜正個崔家村都忙碌起來。
五六日過去,經過鳳若顏的盡心醫治,小葉和染病遲些的孩子身子已經明顯見好。
可村里還是死了三個最厲害的孩子。
村里出了這樣大的事情,崔平松也不敢瞞著,在鳳若顏開始給兒子醫治的次日就去府城上報了衙門。
得知崔家村竟然有人得了天花,懷慶府的知府林慶東也嚇的臉變了色。
怕疫情擴散,他讓褚捕頭帶著十個衙役把崔家村給封了起來。
村民的日子本就難過,即使到了年關也輕易不出村,家里有染病的孩子,他們都眼巴巴的盼著程大夫送過來的藥湯救治自家的孩子,哪里還管封不封村。
不想讓崔華錦在村子里听長舌婦的閑言碎語,鳳若顏讓她在家里停留了兩日,就把她帶回山上,自己倒是每日拿著金濤他們挖的藥草下山給村里的孩子熬藥湯。
等到過了小年,眼看著再有兩日就要到除夕,所有染病的孩子都恢復,這場疫病風波才算過去。
自家的孩子死里逃生,他們知道這次是金濤在府城請回來的神醫給孩子治好了病,都陸續的拿著雞蛋和蒸好的饅頭來金濤家里道謝。
知道他們的日子也不好過,金濤兩口子沒有收他們的謝禮,反而讓秀花多蒸了些雜面窩頭給上門的人送了不少。
村里人都感激金濤兩口子會做人,崔家的名聲又逐漸的好了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