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于自家的相公執行個公務都被暴民給打了,孟采薇就有了借口隨行,還不是一般的隨行,而是走哪跟哪,連上公堂都要跟著。當地的縣令姓梁,看到王妃這樣子,對嶺南王爺有些不屑堂堂個王爺,辦公務竟然還要隨身帶個女人,是沒享受夠溫柔鄉還是被災民打怕了啊,簡直沒出息!
孟采薇可不管梁縣令怎麼吐槽,跟著相公出入的這幾天,她大約已經基本摸清楚了情況。怎麼疏通水路、興修水利的她不懂,但是問題的根源她在前世就知道怎麼解決了,眼下最重要的就是先將流民憲安置下來。
在水患剛起時,市面上的糧價就是一天一個樣,只漲不跌,到最後都快要有錢也買不到了。原思憲到了災區後,下令朝廷已經開倉發放了救濟糧來平穩物價,打擊市面上哄抬物價的奸商。官衙在衙門前架起鍋灶熬煮稀粥救濟災民。當地也有官紳大戶當街搭棚送粥救濟。
都說大災過後有大疫,太醫院和新開張的新醫館都派人來送醫送藥了。地方官府也積極跟進清理消毒殺菌。然而,伴隨著大水退去氣溫升高,溺斃的災民尸體被越來越多的發現,尸體放置久了不埋葬,腐爛後會污染水源、傳播病毒,街市上的流民又一直有增無減,防疫形勢也是不容樂觀。
原思憲听從娘子的建議,傳令給梁縣令下達以一份公告若有在洪災里失去田地無法謀生者,可以到縣衙報名申請找一份新工作,以渡過當前的饑荒時節。發布公告的當天,官衙前就排上了長隊,烏泱泱的人群都排到五六里以外去了,還有源源不斷的收到消息的災民前來排隊報名。
按照孟采薇的想法,這些人既然都是有著豐富種田經驗的農民,而孟采薇的新島上正缺人去開發,這不是正好?既解決了災民們的生計問題,她的島上又可以獲得有經驗的熟手,唯一擔心的就是他們不願意背井離鄉去往遙遠的異國他鄉謀生。但是眼下對他們來說,似乎也沒有更多的選擇了。
來報名的災民里只有五分之一的人表示願意嘗試一下。畢竟是出海,背井離鄉的,距離太遙遠了。孟采薇對他們說道凡是願意跟隨她去新島開荒的人,每人可以跟她簽訂一份協議,她保障大家的人身安全,他們則可提前拿到當月的工錢安家渡災。男勞力是四兩銀子,女勞力是三兩銀子,家里的老人小孩子可以免費隨船同去,小孩子還可以在當地的學校里免費讀書。島上給每個家庭提供房屋住宿。若是想回來,提出申請就可以安排船只送回。絕不強留。
要知道,正常年份平常大戶人家的大丫頭,一個月也只得月俸二兩,災荒年月的三四兩銀子,比要平常時值錢幾倍!
工錢雖高路太遠,去不去?就在大家都半信半疑猶豫不決時,有人就傳出流言說嶺南王妃是要把這些人帶出海外去賣掉做奴隸的,這一下不少不明真相的人就打了退堂鼓,孟采薇很惱火,自己絞盡腦汁在幫朝廷疏散災民,這些人挖空了災民的土地財產和錢物,還要把人牢牢固定在自己的土地上,榨干最後一滴血!她讓楊振去查查是誰放出這個流言的,查來查去,竟然是從當地最大的地主高家流傳出來的!
這些大地主雖說也在這次的洪災里遭了災。但是人家地主家都有余糧啊,就算是受個兩年災,他們有充足的糧食儲備也能輕松挺過去的。而且趁著這次受災,大地主們又可以想盡花樣明火執仗奪取村民們的土地了,就算不為大量兼並土地,有這麼多的田地總需要人來耕種,人要是都走了,誰來替他們種田啊!
孟采薇可不是原思憲,做事還要考慮下朝廷臉面和律法,對她來說,能動手的就不要瞎bb了,讓楊振帶著大毛三兄弟找了個夜黑風高的夜晚,蒙面潛進去把那大地主家的糧倉給一把火燒光了你不是要囤貨居奇嗎,你不是要坐地起價嗎,你不是要仗著有糧有錢欺負人嗎,這回,給你一把火把糧食燒光光,老子叫你狗屎都吃不成!
大毛三兄弟一不做二不休,在他們高家人都忙著去救火一團亂時,趁著人少疏忽將大地主家的錢庫也給偷光光了,拿不走的大件,再放一把火燒了毀尸滅跡!
大毛他爹當初被大地主弄死的時候,他還是有點記憶的,心里有仇恨,奈何當時年紀小,什麼也做不了,他們跟著母親流落到京城之後,要不是後來孟采薇收留他們一家,可能他們一家早就和親爹會合去了,有道是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殺父之仇不共戴天,所以,這次听說是要對付當地的大地主,簡直都不用吩咐,他主動就湊上來問他可以做些什麼事了。
二毛三毛當年還小,但是都從娘哪里听說過家里發生的這些往事,為了替死去的親爹和祖父祖母報仇,三個毛兄弟空前的團結起來,統一行動了。對他們來說,有這等機會不好好利用來復仇,怎麼對得起九泉下的死去的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