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文魁

一千九十七章 反目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幸福來敲門 本章︰一千九十七章 反目

    <td><tab" align="left"><tr><td>

    <td><tab" align="left"><tr><td>

    京城進入了六月,下了一場大雨。

    平日繁華的京城,頓時換了一個樣子。

    京師街道兩旁的溝渠,多是糞壤垃圾,隨著雨水漫起,就隨處漂至大街上。但凡車輛駛過,即泥水齊腰飛濺。

    行人避讓不及都是一身狼藉。

    林延潮坐在大轎里從禮部回府時,看到的就是這一幕。

    這也是京師沒有下水道的原因,所以百姓就將垃圾隨處堆在街道旁的排水溝渠里,平日尚且還好,一等下雨就精彩了。

    林延潮知道京師如此處理便溺垃圾,很容易引起瘟疫,崇禎末年北方爆發嚴重鼠疫,就是這件事給予了已經腐朽的大明朝最後一擊。

    即便在萬歷年,北方各處也偶爾爆發鼠疫。

    當時的人,怎麼會知道鼠疫與衛生的關系。

    現在這京街營造是工部的事,工部給出的解決辦法,就是天晴時請人挑浚疏通,下雨時任他自流。

    本來如此也算可以,但久而久之,住在街旁的老百姓們卻不斷的佔道侵佔,導致溝渠堵住。

    于是前幾年,有一名工部郎中敢于任事,決定疏通溝渠,拆掉一切膽敢佔道的民房。

    結果事情一出,民怨沸騰,老百姓們大為不滿。

    有一名給事中騎馬出行時,被人當作這名工部郎中,被憤怒的老百信丟磚砸頭,他將此事稟告給皇帝,最後不得不作罷。

    林延潮坐在轎中,看著街道上的泥濘不由搖頭,觀一葉知秋,朝廷上機制僵硬,事功的人被貶被罷,留下的都是不敢做事的官員。

    將來要推行變法之事,困難重重。

    大雨之中,林延潮返回了府邸。

    府里有轎廳,自不用在門外下轎,在下雨的時候,坐轎子倒是比馬車方便多了。

    林延潮下了轎,立即有下人遞來毛巾和姜茶。林延潮看自己的官袍上半點濕的也沒有,就將毛巾姜茶推給了展明。

    這時候管家陳濟川上前稟告道︰“老爺,顧主事來了,等了許久。”

    林延潮听了眉頭一皺心想,該來的,還是來了。

    林延潮當即道︰“不著急見他,待我更衣之後再說。”

    陳濟川稱是。

    林延潮換上了家居的燕服,過了好一會兒這才從走廊來到客廳。

    這時雨下得更大了,雨水正順著屋檐澆在屋前的石階上。

    林延潮走到門口,但見顧憲成穿著一襲青衫,正負手看著客廳屏風上的‘江河入海圖’。

    林延潮來至廳里後,顧憲成並沒有第一時間轉頭。

    林延潮知雨聲雖大,但對方已是知曉了自己進屋,卻沒有作聲。

    林延潮也沒有說話,陪著他一同看起了這屏風來。

    突然顧憲成贊道︰“宗海,你這屏風上此畫雖不是出自名家手筆,但卻勝了雄偉壯觀,氣象非凡,擺在此處,可見你胸中溝壑。”

    林延潮笑了笑道︰“你也知我素來不善鑒畫,隨處買的掛在這里,也就圖個好看,倒是令叔時你見笑了。”

    顧憲成大聲笑道︰“你眼下是正三品京堂,誰敢笑你,京里又有誰如此大膽?”

    林延潮笑了笑道︰“叔時莫戴高帽了,坐。”

    二人坐下後,顧憲成顯然今日心情很好當下道︰“說起戴高帽,我倒想起一個笑話,說的是有一京朝官外放任官,出行前告別他的師。老師說,‘外官不易為,宜慎之’。”

    “對方答曰,某備有高帽一百,逢人就送一頂,如此與同僚就不生齟齬了。”

    “他的老師怒曰,吾輩直道事人,何須如此。對方曰,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師者,能有幾人?”

    “他的老師點頭說,你的話也不是沒有見地。然後對方辭別,即對旁人曰,吾高帽一百,今止存九十九矣。”

    顧憲成說完,頓時大笑。

    林延潮也是隨著笑起,心底卻警惕起來。

    顧憲成斂起笑聲,然後正色道︰“宗海,君子當以至誠待人,卻不求他人至誠相報,如這學生,老師面前一套,外人面前一套,雖是能騙得了一時,但焉能事老師長久,老師早晚必知其為人。”

    林延潮道︰“叔時,你為何言里藏著話啊。”

    顧憲成微微一笑道︰“宗海何出此言。”

    “叔時,你我相交多年,有什麼話大可開門見山。你若是不信我,當初為何找我謀劃?我林延潮難道是那等背叛朋友,通風報信的小人嗎?”

    顧憲成立即道︰“宗海,你知道我不是那個意思,我說這話的用意,乃是指得恩師罷了。我性子早晚不見容于恩師,此事早點說開也是,免得如那學生面前一套背後一套。”

    林延潮笑道︰“這樣,倒是我多心了。”

    顧憲成道︰“你我之間有什麼話當然是直言無妨,其實說來當年我于宗海你有一些看法。”

    林延潮反問道︰“看法?”

    顧憲成點點頭道︰“不錯,或者說是一點誤會,剛中進士那會,我們在京的同年里,就屬你往元輔的府上走得最勤。我雖從未在外人說過你半句不是,但心底卻覺得宗海有些趨附執政,不是名士的風骨。”

    林延潮听了這話心底冷笑,你顧憲成當時在申時行府上走動的也不比我少多少。

    林延潮道︰“恩師是我林某的伯樂,沒有他提攜,我今日不知在何處呢?官員頻繁拜見宰相固不可取,但師生時常走動,卻也未嘗不可。”

    顧憲成笑著道︰“宗海不要誤會,是我心胸不夠開闊。當年你上那份天下為公疏,不惜因此下詔獄時,顧某就知道你是真真正正的君子。在本朝文臣直諫,前有海剛峰,後有你林宗海,將來都會名留青史。顧某對你是再三敬佩。”

    “倒是宗海你方才提起之事,既是說開了,那麼我也實話實說,扳倒張鯨此事所謀甚大,顧某早就將生死置之度外,但除了顧某還有不少同僚,所以我不得不請宗海你再三替我保密。”

    林延潮心道,你這麼說倒顯得我心胸狹隘了。

    不過他並未在言語上與顧憲成計較,而是道︰“放心,此事除你我之外,不會有第三人知道,不過你要小心身邊之人,他們未嘗會如我這般為你守秘。”

    林延潮知道這件事,就算自己不通風報信,也早有人暗中稟告給申時行。

    顧憲成道︰“宗海放心,此事我當然是有分寸,顧某今日來是舊事重提,倒張鯨之事上,你是否願意出頭?”

    林延潮聞言不答。

    顧憲成等了一會道︰“看來是顧某是要無功而返了。”

    “叔時,並非我不願,若是上諫張鯨,此事我義無反顧,但是恩師那邊,我不好交待。”

    顧憲成道︰“恩師已在閣十年,當國至今也有五年,你是欲承他的衣缽,所以不願讓他為難?”

    林延潮心想,知道了你還來勸我?

    林延潮則道︰“叔時,你錯了,恩師從未許諾過我什麼。”

    顧憲成道︰“許諾與否,這不重要,宗海,你若想著恩師將來指定你入閣就大錯特錯了,這入閣的事除了要首輔引薦,更需要聖意親準。”

    “但是當今聖上曾與恩師明言過,將來會栽培于你,卻不會讓你入閣,委以政柄,此事你可知道?”

    林延潮聞言震驚︰“此事當真?”

    顧憲成點點頭道︰“當然是千真萬確!此言是聖上親口與元輔說的,極少人知道……具體何人轉述于我,此事恕我實難奉告。但你要相信,我沒有欺瞞你分毫。此事聖上已經提了,恩師也知道,但他是不是從未與你說一句?半點口風都不露?”

    林延潮心底震動,他看著顧憲成,對方這話似乎不假,不像是來故意騙自己。也不像是為了挑撥離間,然後編造的話。申時行說過,顧憲成這次要扳倒張鯨,有宮里權的支持。這消息八成是這位權傳給顧憲成,只是這位權是什麼人?

    張誠?田義?還是陳矩?

    見林延潮沉默,顧憲成冷笑道︰“我就知道恩師從未與你提過一次,但這邊卻用著你辦事,給你期許,將來要如何如何?那邊卻栽培朱山陰,沈四明,為他們鋪好前程。元輔如此舉動,值得宗海你如此為他效力嗎?顧某實在是從心底為你不平啊。”

    林延潮越琢磨顧憲成的話,越覺得他所言並非捏造。

    自上一次天子親自來自己家里,說了一番推心置腹的話以後,林延潮本以為天子對自己釋去懷疑了。但其實天子對自己仍有戒備心,這一次自己雖升任禮部侍郎,但高淮卻被逐至南京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然後天子又將不準備讓自己入閣的話,告訴申時行,就是讓他將來退位之前,物色接任的人選,這里首先排除了自己。

    想到這里,林延潮出言道︰“叔時,若是你是恩師,陛下將不讓我入閣的話交待給他,你會告訴我嗎?不言,是正理,言之,則是泄密。”

    “內閣宰相者,將來主持國家之政柄,焉能不慎之又慎。一旦恩師將此事泄漏半句,豈非引人之窺視,以及小人提前攀附,所以恩師此舉再恰當不過。恩師不把此事告訴我,也是在情理之中,我不會有絲毫不悅之心。”

    顧憲成聞言道︰“宗海,我在這里並非是說元輔的壞話。我素來知你懷抱大志,入閣執政,將來如張江陵,張永嘉那樣在天下推行事功變法,但是元輔既無法讓你入閣,你為何不另找靠山?”

    “靠山?”林延潮反問,“是那個給你透露消息的宮中權嗎?”

    顧憲成聞言一頓,然後點點頭道︰“不錯,宗海,說之前你不可抱有成見。這內監之中既有如劉瑾王振那樣的大奸大惡之徒,但也有如鄭和,懷恩那樣的忠直之士。”

    “這位公公……就是看不慣張鯨事事逢迎,收刮民財以悅天子。若是宗海你這一次能扳倒張鯨,這位公公必以你為知己,那麼有他在天子身邊幾句話下,那麼將來入閣之事就有轉機了。”

    林延潮點點頭,從顧憲成這句話里他可以听出,這位權不僅權力大,而且深得天子信任,可以影響天子的決定,如此說來只有一個人了。

    “這位公公還要你與我說什麼?難道是他要你拉攏我的?”

    顧憲成聞言道︰“宗海……”

    林延潮嘆道︰“叔時,此事我們暫且不論,扳倒張鯨乃大義所在,但為內廷中的勾心斗角謀劃,我們反成了他手中爭權奪利的棋子,如此我們與投身閹黨有什麼區別?這樣的人將來提督東廠,焉能是國家社稷之福?”

    顧憲成道︰“宗海,你不要將內監想得如此險惡,這位公公乃是大仁大勇之輩,他親自與我承諾,他並未有染指權力之意,他要扳倒張鯨,既有公義,也有私怨。”

    “所以你信了他的話?”

    “信與不信都無妨!”顧憲成言道,“只要能扳倒張鯨,就是為了朝廷除一大害,何樂而不為?”

    “宗海,這位公公在皇上面前的話,極有分量。若他極力推舉你入閣,大事可成也。朱山陰,沈四明之輩不過提線木偶而已,論才具,論治國,論風力,他們焉能與你相提並論。”

    “宗海若入朝為相,宮里有他為你撐腰,宮外有我等為你搖旗吶喊,有你主持中樞,三五年內國家大事可有改觀,十年內天下治也!”

    顧憲成言辭慷慨激昂,臉上是神采飛揚。

    但林延潮在旁則是越听越是沒興趣,半響後道︰“叔時,我們還是那句話,你要扳倒張鯨我必雙手贊成,但是此事沒有恩師之允許,我是不會出面的。”

    “沒有恩師,就沒有我林延潮的今日,此事還請你能理解。”

    顧憲成當即拂袖而起道︰“宗海,我還以為你乃頂天立地之大丈夫,今日看來實在……實在是太令我失望了。”

    接著顧憲成冷笑兩聲道︰“今日就算我瞎了眼……告辭!”

    說完顧憲成大步離開,林延潮立即對下人吩咐道︰“快,給顧主事打傘,送到府上去!”

    下人們應聲後,當即送顧憲成出府。

    林延潮在客廳里眺望顧憲成遠去,身影消失在雨霧中後,自己回到桌案前,打開墨盒提筆沾墨,當即在紙上寫下一個名字,然後將紙裝進信封里。

    “來人!”

    陳濟川來到廳里,林延潮對他道︰“派可靠的人,立即將此信交給首輔,切記一定要親手交到他的手中。”

    陳濟川當即稱是,于是派了一名心腹之人冒雨趕往申府。

    而此刻紫禁城里,也是暴雨如注。

    幾名火者正急匆匆地穿過宮殿的走廊,正行進之間,卻看到對面一行人走來。

    這幾名火者連忙避到走廊兩旁跪下。

    三人穿斗牛,坐蟒服,在幾十名太監的前呼後擁下前行,他們正是現在司禮監里最有權勢的三位人物,分別是掌印太監張誠,秉筆太監陳矩,隨堂太監田義。

    “怎麼了?慌慌張張的?”張誠開口問道。

    領頭一名火者道︰“回稟宗主爺,小的們正要去請太醫給皇上診脈。”

    “皇上怎麼了?”

    三人一並關切地問道。

    領頭的火者叩頭道︰“張督公之前請了西域番僧給皇上進了秘藥,皇上吃了秘藥後,十分高興,于是就召了田美人,張才人,徐淑人三人……然後皇上突流鼻血,于是我們立即去請太醫了。”

    張誠道︰“那還等著什麼?還不快去!”

    幾名火者立即跑走了。

    三名大當即急匆匆地趕向天子寢宮,天子若有任何閃失,他們都擔擔不起。

    但是到了寢宮門前卻給守門的太監攔住了。

    “咱家幾個要見皇上,立即讓開!”

    守門的太監道︰“皇上吩咐了任何人不許打攪,就算宗主爺也不例外。”

    當即田義氣道︰“好啊你們幾個,連我也敢攔,自高淮到南京後,你們都知監的人越來越沒規矩了,看我如何教訓你們幾個。”

    張誠臉一寒,他知道高淮被調南京後,張鯨連聲招呼都不與自己打,就在都知監里都安插了自己的親信。

    陳矩見這一幕知現在天子事情不大,于是勸道︰“田公公稍安勿躁,現在不是講規矩,還是先見到皇上再說。”

    “請祖宗爺放心,皇上的鼻血已是止住了,請太醫只是照例而已,現在皇上興致正高,不信你們听。”

    幾人站在殿外站定,果真听見寢殿里傳來幾聲嬉笑聲。

    那值門的太監道︰“幾位公公這該放心了吧,事後要打要殺,小人都認了,只是掃了皇上的興致,那麼小人真是如何也當不起。”

    這時眾人也不好堅持,天子的脾氣,大家是都知道的。

    張誠點點頭笑著道︰“你倒是忠心辦差,回頭不會有過,反而有賞!”

    那太監連忙跪下叩頭道︰“小人謝過宗主爺,謝過宗主爺。”

    張誠點點頭,帶著眾太監們一並離去,田義不住抱怨,說張鯨實在太放肆,不將司禮監放在眼底。

    田義一邊說一邊看張誠,陳矩二人臉色。

    陳矩雲淡風起地笑了笑,從頭到尾不置一詞。

    而張誠則替張鯨說了幾句好話,誰不知他的心底則默默地道,干爹,張鯨如此猖狂,反是自取其禍,不要多久,我就會給你報仇。(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文魁》,方便以後閱讀大明文魁一千九十七章 反目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文魁一千九十七章 反目並對大明文魁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