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西涼鄙夫

第二零八章、箭在弦上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光陰默 本章︰第二零八章、箭在弦上

    天子的詔命很簡單,就提了兩點。

    一是讓華雄督促麾下,務必要扼守住武都散關。

    另一個是讓華雄率軍,趕往漢中郡,配合從京師而來的精銳,共同前往巴郡討平板𧁓蠻的叛亂。

    好嘛,這兩個命令,都是當前之急。

    武都散關,是武都與關中右扶風的分界關隘,對望關中戰略要地陳倉城。

    以王國為首的西涼叛軍,今歲的出兵十分順利,如今已經攻佔了雍縣,將戰線推到了陳倉城。

    對于一馬平川的關中平原來說,若是陳倉城被叛軍攻破,就再無後顧之憂,可直接以涼州鐵騎的高機動力,數日內就席卷到長安城下!

    朝廷對此也做出了安排。

    讓左將軍皇甫嵩和前將軍董卓,各領兩萬人馬前去救援。

    如今再來一道詔令,讓華雄督促麾下扼守武都散關,也是擔心叛軍會涌入武都郡的可能,在情理之中。

    至于前去巴中平亂,是因為蜀中的叛亂已經被滅了。

    對,蜀中馬相等叛軍,終究是黔首草莽出身,軍事才能堪憂。趁著民怨之勢一時雄起,敗亡也很快。益州從事賈龍集聚州郡兵進討,只用了一個月就滅了。

    但在巴郡板𧁓蠻的叛亂,還沒有平定。

    又或者說,板𧁓蠻,可不是只憑借益州郡兵就能平定的。

    板𧁓蠻,就是古時巴人,今日人。

    天性勁勇,高皇帝劉邦為漢王時,反攻秦川,人就常為先鋒。攻下三秦之地後,遣回巴中,以功免七大姓賦稅,並減其他人歲口錢僅四十。

    然而到了光武帝之後,人的賦稅不僅加重,還頻頻被漢室征調隨軍征戰,連年不休。

    讓昔日無比擁護漢室的人,從桓帝時期開始,就頻頻起兵的叛亂。

    正好近些年有巴巫張修,行五斗米教,在巴中廣施仁義,甚得人之心。在六月時,馬相舉事攻打蜀中的時候,巴巫張修與人也趁勢再起,攻打郡縣,抄略城邑。

    【注︰五斗米教創始人為巴巫張修,時稱米賊。張魯及祖上都是修鬼道,後來殺張修吞並其眾,將教義結合,自號天師,成為五斗米教領袖。】

    朝廷從京師調遣精銳來討伐,是覺得人以能征慣戰聞名天下,另一方面,則是出于為新軍揚名的考慮。

    是的,在八月初的時候,天子以天下刀兵不休,就在西園署新軍設置了西園八校尉。

    以通曉軍事、深受寵信的小黃門蹇碩,為上軍校尉統一指揮,就連大將軍何進都要听從調度。派遣來益州巴郡的平叛兵馬,是隸屬上軍校尉蹇碩的別部司馬趙瑾部。

    趙瑾,涼州漢陽郡人。

    是以光祿大夫綬官為西園八校尉之一,助軍校尉趙融的從子。

    單單從鄉里之誼出發,華雄率軍去配合,趙瑾就絕對不會為難,或者拿來當炮灰。

    而且天子詔令里,還很體貼的說武都出產糧秣不豐,之前又頻頻動刀兵,一直沒有休養生息為由,讓華雄出兵五百隨征即可。

    說白了,就是天子的愛護之心。

    為他的“朕之虎臣”,年紀輕輕就擔任行護羌校尉的華雄,安排個機會去鍍金,刷個臉好蹭功勞!

    但對于華雄來說,他是真不需要啊!

    蹭點隨征人叛亂的功勞,還能比得上親自率兵,去砍了稱王宋健的腦袋?

    再說了,天下有學之士,又不是瞎子!

    他華雄要是去蹭了功勞,以後不得被人拿出來詬病譏諷?

    唉......

    這陰錯陽差的,真令人煩躁!

    華雄將詔令擱置在案幾上,捏著下巴,就忍不住深深的嘆了口氣。

    而同在官署里,正高據案首的太守劉躬,更是一臉的苦澀。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三國之西涼鄙夫》,方便以後閱讀三國之西涼鄙夫第二零八章、箭在弦上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三國之西涼鄙夫第二零八章、箭在弦上並對三國之西涼鄙夫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