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新命記

第四二九章 退卻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哼哈大王 本章︰第四二九章 退卻

    臥牛溝就在東官溝的東北七八里外,兩地相去不遠,由一條時而寬闊、時而狹窄的山間谷地相連通,可謂是槍炮之聲相聞。

    楊振在東官溝這邊打響了伏擊作戰之後,張臣在臥牛溝方向早听得真真切切,立刻叫潘喜派人徹底封鎖了臥牛溝通往東官溝的出口。

    與此同時,他也立刻將之前的封鎖、圍困與佯攻,變成了不遺余力的猛攻,直打得石廷柱所部瓖白旗漢軍雞飛狗跳亂作一團。

    石廷柱手下的瓖白旗漢軍同樣裝備了大量的火器,除了滿韃子鑄造的天佑助威大將軍炮之外,他們也有許多火槍。

    不過,他們的火槍多是火繩槍,雖然制作十分精良,可畢竟與魯密銃這種造價昂貴並領先時代的火槍,在射程上有著不小的差距。

    與此同時,他們的鳥槍火銃所使用的火藥,也不是張臣所部火槍手所使用的那種改良後的顆粒化的黑火藥,而是傳統的三合一粉末狀黑火藥。

    至于潘喜率領的大量擲彈兵使用的飛將軍手榴彈,那就更是石廷柱所部瓖白旗漢軍們所能抵御的了。

    所以,石廷柱所部雖然人馬很多,裝備的火槍火炮也不少,但是面對張臣他們發動的攻擊,並沒有多少還手之力。

    尤其是由楊親自指揮的沖天炮炮隊,打出去以後落地能夠爆炸的開花彈,更是給石廷柱手下初次遇見開花彈的瓖白旗漢軍牛錄造成了慘重的損失。

    然而可惜的是,臥牛溝的地形地勢不同于東官溝,東官溝較為狹窄,而臥牛溝相對開闊。

    東官溝兩側的山嶺,一面是緩坡,一面是陡坡,尤其東南面的山頭,雖然不高,但是比較陡峭,且緊鄰溝底的道路。

    而臥牛溝內除了南段一帶的谷地相對狹窄之外,它的中段、北段則比較開闊,兩側山勢連綿,卻多是緩坡。

    這個情況,讓張臣他們所佔據的地利優勢,也就是居高臨下的優勢,並不是那麼明顯。

    尤其是張臣等人率部抵達臥牛溝一帶不久,還沒有來得及把工事弄出個雛形,石廷柱率領的瓖白旗漢軍,就押著大炮與輜重車隊,從泉源溝的方向進入了臥牛溝。

    所以,他們只來得及在臥牛溝南端,通往東官溝的最窄處,埋設了幾個萬人敵,臥牛溝開闊的中段,以及北面的入口處,都沒有來得及構築工事和做出布置。

    等到這支瓖白旗漢軍隊伍押著大炮和輜重車隊,沿著臥牛溝里的道路,快速抵達南出口的時候,張臣只得先將臥牛溝的南出口,連帶著走在前面的瓖白旗漢軍人馬炸了個底朝天。

    山谷兩側傾瀉而下的土石,將臥牛溝南出口堵了大半,人馬可以翻越而過,但是大隊的炮車輜重,卻根本無法通行了。

    那之後,石廷柱先後派了幾支人馬前來清理,都被潘喜領著一隊擲彈兵給炸了回去。

    最後石廷柱沒有辦法,便後退了一段路程,然後重整旗鼓,派兵強攻臥牛溝東西側的山坡、山頭,企圖打開南下的通路。

    這一支數量頗為不少的瓖白旗漢軍,原本多是滿韃子舊漢軍烏真超哈營出身,屬于滿韃子里面善于使炮的隊伍,此時又攜運了大量重炮,自然在後撤了以後,設置了炮陣,然後用重炮轟擊兩側的山坡、山頭。

    石廷柱用大炮轟一陣,就派步兵沖一回,然而一次次的沖擊,皆以失敗告終,除了給他的瓖白旗漢軍造成大量傷亡以外,並無真正的進展。

    老奸巨猾的石廷柱倒想就此撤退,但是面對多鐸和豪格這兩個脾氣暴躁的主子爺,他卻不敢就此撤退。

    于是只得利用大批紅夷大炮的威力,壓制臥牛溝南出口兩側的山頭,給他隨侍在側的兒子石華善制造了一個機會,讓他帶了一隊人馬作信使,沖出了谷口,前往寧遠城下找多鐸和豪格報信去了。

    當然了,這也是張臣、楊、潘喜他們有意放水,故意讓石廷柱派出的求援人馬沖出去。

    若非有意放水,他們一個人一匹馬也通不過臥牛溝的南出口。

    石廷柱他們這一次帶來了三十門紅衣大炮,即三十門天佑助威大將軍,已經是原來烏真超哈營所有重型紅夷大炮的一半還多了。

    論數量,比楊帶來的沖天炮還多了十門。

    論射程,紅衣大炮比楊帶來的沖天炮打得要遠多了。

    甚至論起驚天動地的聲響來說,石廷柱帶來的紅衣大炮也遠勝楊帶來的沖天炮。

    但是,滿韃子瓖白旗漢軍帶來的紅衣大炮卻有一些他們克服不了的弊端。

    其一,炮身連同炮車過于沉重了,移動極其不便。

    其二,裝填極其麻煩,每打完一次,都需要清膛,冷卻,其耗時比沖天炮長多了。

    其三,他們的紅衣大炮在近距離內只能直射,除了聲勢駭人之外,他們對于隱藏在臥牛溝兩側山坡上山石背後以及山頭背後的先遣營官軍幾乎沒有什麼有效殺傷。

    他們打出的大量彈丸,都越過了張臣等人隱身的山坡山頭,飛到了山嶺,不知道打到哪里去了。

    其四,滿韃子紅衣大炮與楊攜帶的沖天炮相比,最大的不足卻是,他們打出的彈丸是實心彈。

    每顆彈丸重達十幾斤,打出去時候,的確有開山裂石的威力,然而它的威力也僅限于此而已。

    張臣、楊、潘喜他們隱蔽葛砬子山臥牛溝兩側的山坡上小山頭上,灌木叢生,亂石林立,紅衣大炮打出去的彈丸,幾乎每一顆落點即是其終點,基本上沒有什麼殺傷半徑。

    滿韃子的紅衣大炮,除非直接打在張臣等人統帶先遣營官軍的身上,或者直接打在楊山坳里的沖天炮炮位上面,才能發揮威力。

    否則的話,它們也只能是如同大象打螞蟻一樣,或者大炮打蚊子一樣,動靜很大,但卻毫無效果。

    也正因為這樣,當東官溝的方向突然槍炮聲大作,張臣、楊他們突然使出全力猛攻溝底的時候,在臥牛溝里困獸猶斗的石廷柱,立刻認識到大事不妙了。

    一個是埋伏在臥牛溝兩側山嶺上的明軍,不僅有威力驚人的鳥槍、震天雷,而且還有能打出開花彈的火炮,這讓石廷柱有了一種不祥之感。

    這個石廷柱是明軍廣寧守備出身,投降奴兒哈赤以後,一直屬于滿韃子那邊對火器比較在行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不僅一直是滿韃子重炮隊伍,即烏真超哈的領軍人物之一,而且也是滿韃子那邊仿造紅衣大炮的領軍人物之一。

    開花彈的事情,他們也不是沒有考慮過,只是他們弄不出來,屢試屢敗,除了不斷的炸膛,給盛京的炮廠造成一次次損失之外,他們什麼進展也沒有取得。

    最後,他們在孔有德帶來的大批原屬登萊的葡萄牙工匠的幫助下造出了威力不凡的天佑助威大將軍炮以後,其他的嘗試便告終止了,只一門心思把人力物力財力投入到了這款重型紅衣大炮的大批量鑄造上面。

    但是,這卻不意味著石廷柱不懂得開花彈的厲害之處。

    相反,作為滿韃子那邊最早參與統帶重炮隊伍,並且一直統帶重炮隊伍的人物,他對火器發展的前景,一直有著敏銳的洞察。

    這一回,他一發現對方打的是開花彈,而且自己的紅衣重炮根本壓制不住對方的火力,立刻就認識到了巨大的危險。

    另一個,讓他感到極度危險的是,東官溝方向的槍炮大作說明,他讓自己的兒子,多鐸的女婿,即石華善,去寧遠城下求援,現在看,完全是中了對方的圍魏救趙之計,甚至是圍點打援之計。

    對于東官溝的地形地勢,他是知道的,一旦石華善搬來的救兵,即多鐸帶領的援軍,完全陷入了伏擊圈,那麼這一次就很可能凶多吉少了,輕則遭受重大傷亡,重則可能全軍覆沒。

    有了這樣的判斷之後,石廷柱懊悔不已,不過他猶豫再三之後,沒有像石華善所建議的那樣,干脆放棄了車炮輜重,猛攻臥牛溝的南口,集中兵力殊死一擊,去東官溝與多鐸會合,而是以炮車輜重為掩護邊打邊撤,往臥牛溝相對開闊的中段北段退卻。

    石廷柱寧肯承擔不救多鐸的罪責,也不願意丟掉自己的立身之本,也就是那些重炮。

    沿著來路向北退卻,很快就起了作用。

    滿韃子一退,埋伏在臥牛溝南端兩側的張臣、楊、潘喜的隊伍,也不得不跟著往北轉移自己的陣地,邊追邊打。

    但是,到了臥牛溝中段北段腹地相對開闊的地方以後,張臣、楊、潘喜的隊伍,就開始有點力不從心了,他們火力也沒有之前那麼集中,那麼強大了。

    如果不是李守忠領著李麻、胡圖格、夏舒、王煆等人,循著隆隆炮聲,在黃昏時分,率部抵達臥牛溝的入口處,那麼張臣想將石廷柱所部留在臥牛溝里的企圖,眼看著就要失敗了。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新命記》,方便以後閱讀大明新命記第四二九章 退卻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新命記第四二九章 退卻並對大明新命記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