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兒子一起長大

第一百七十二章重走長征路(十三)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落花為誰 本章︰第一百七十二章重走長征路(十三)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與兒子一起長大 !

    延安市,簡稱“延”,陝西省地級市,是天下第一陵——中華民族始祖黃帝的陵寢-黃帝陵所在地,是民族聖地、中國革命聖地,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延安位于陝西省北部,地處黃河中游,黃土高原的中南地區,省會西安以北371千米。北連榆林,南接關中咸陽、銅川、渭南三市,東隔黃河與山西臨汾、呂梁相望,西鄰甘肅慶陽。總面積37037平方千米,被譽為“三秦鎖鑰,五路襟喉”。

    延安是革命的搖籃,在那個風雨飄搖的年代,有多少有志青年,放下家庭,放下學業和事業,奔赴延,加入到革命的滾滾洪流中。

    只是世異時移,今時已不同往日,延安已不再是有志青年趨之若鶩的聖地,現在只是一個革命老區。

    因為這里曾是紅軍長征的終點站,是孕育無數優秀革命兒女的搖籃,是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開始。

    延安是蕭魚一家重走長征路的最後一站,參觀完延安的革命勝地後,他們將回轉家鄉,結束旅程。

    蕭魚一家到了延安,首先去的是寶塔山。

    寶塔建于唐代,高44米,共九層,登上塔頂,全城風貌可盡收眼底。它是歷史名城延安的標志,是革命聖地的象征,是延安市的標志性建築,是游覽延安的必去之地。

    “爸,紅軍初到延安之時,是怎樣的景象?”登上寶塔,蕭小魚問道。

    “初到延安之時,延安還很蕭條,那時陝北紅軍不強,中央紅軍在長征中又遭受重創,整體實力受損,四面強敵環視,情況不容樂觀。在當時,黨中央和主席,準確判斷敵情,主動出擊,打了幾次大勝仗,打出了紅軍的血性和威風,才在延安站住腳,扎下根,也才有了後來的大好革命局面。”

    “主席那首名垂千古的《沁園春.雪》好像就是寫于這一時期。”蕭小魚說道。

    “《沁園春.雪》據說是寫在長征後。”蕭魚說道。

    “這首詞氣勢磅礡,大氣冠絕古今,就算是與豪放詞宗甦東坡相比,也不遑多讓。”梅映雪對這一首詞,也倍加推崇。

    “尤其是‘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這一句。”蕭小魚對這一句映像最深。

    “你們能背整首詞嗎?”蕭魚問道。

    “能。”母子二人齊聲答道。

    “我們一起將這首詞背一遍。”蕭魚提議。

    “站在寶塔上,背大氣磅礡的《沁園春雪》,到是別有一翻風味。”蕭小魚也很興奮。

    “唯一遺憾的是,來的是夏天,看不到‘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美景。”梅映雪四十多歲,還保留著少女的浪漫。

    “大家一起來。”蕭魚說道。

    “好。”

    北國風光,

    千里冰封,

    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

    原馳蠟象,

    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

    看銀裝素裹,

    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

    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

    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

    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

    成吉思汗,

    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數風流人物,

    還看今朝。

    “此詞太妙,難盡窺其中意境。”背完詞蕭小魚說道。

    “那是因為我輩皆是凡人,達不到主席的境界。”蕭魚的評價很中肯。

    “我只是被詞中的美景所吸引。”梅映雪說的直白。

    “在當時,紅軍剛長征勝利不久,元氣還未恢復,主席就有‘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豪情,可真算得上是極具預見性和洞察力。”蕭小魚感慨。

    “後來的事實證明,他老人家的確是那個時代的風流人物,逐倭奴,平天下,都在談笑之間。”蕭魚對主席的評價很高。

    平天下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蕭魚卻說主席平天下,只在談笑之間,雖然主席有舉重若輕的豪情和實力,但談笑之間平天下,的確有一些夸張。

    “可惜沒有天下給我平。”蕭小魚一臉遺憾。

    “誰說沒有,興國、強國任重道遠,你想做風流人物,還需加倍努力。”蕭魚說道。

    “這責無旁貸,生是中華兒男,自然應該肩負起興國、強國的重任。”蕭小魚說道。

    “這次長征之行,有何感想?”蕭魚問道,旅行要結束,他想考察一下兒子有什麼收獲。

    “加深了我對古人偉大更深刻的認識。”蕭小魚說道。

    “哦,說來听听。”

    “我們的古人,在兩千多年前,就已提出‘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偉大辯證思想。而歷史也在一次次驗證這句話的正確性,長征再次驗證了這句話的正確性。”

    “‘生于優患,死于安樂’,這不像是你這個年齡的人,能說出的話。”蕭魚很詫異,兒子的思想高度,不但超過了同齡人,還超過很多飽經風霜的成年人。

    “我說的不對嗎?”蕭小魚以為父親不同意自己的觀點。

    “很對,只是我們想到,你的思想高度,已達到如此境界。”蕭魚夸道。

    “您不希望我早熟?”蕭小魚問道。

    “我希望你思想早熟,不希望你身體早熟。”蕭魚這是在給兒子打預防針。

    兒子很快離開自己身邊,去外地求學,他不能陪在兒子身邊,教育兒子,所以他希望兒子,在學校不要因為年少沖動,做下錯事。

    “爸,您是不是擔心我和知秋?”蕭小魚是聰明人,一點就透。

    “嗯,你們離家遠,八九不離十會在一個學校,又正值青春易沖動的時候,說我不擔心,那是假話。”蕭魚說道。

    “放心吧!這一次長征之行,別的我沒學到,但學到了責任和擔當,我不會犯生活作風錯誤的。”蕭小魚笑著說道。

    “生活作風錯誤,不愧是家里的高材生,用詞很恰當。”梅映雪笑著說道。

    “學業為重,別誤了學業,中國夢的實現,還有待你們這批年輕人的努力。”蕭魚說道。

    “嗯,我們會努力的。”

    一家人離開寶塔山,踏上歸途,結束了這次長征之旅,蕭小魚也在這次旅行中成長成熟,變得更有責任,有擔當。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與兒子一起長大》,方便以後閱讀與兒子一起長大第一百七十二章重走長征路(十三)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與兒子一起長大第一百七十二章重走長征路(十三)並對與兒子一起長大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