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兒子一起長大

第一百六十二章重走長征路(五)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落花為誰 本章︰第一百六十二章重走長征路(五)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與兒子一起長大 !

    “爸,接下來我們去那里?”回到賓館後,蕭小魚問道。

    “去于都,那里是紅軍長征第一站。”蕭魚說道。

    “嗯,這個地方值得銘記,這是一個偉大的轉折點。”蕭小魚說道。

    “小魚,還記得中央紅軍開始長征的時候有多少人嗎?”蕭魚問道。

    “好像是八萬多人,具體數字,不記得。”蕭小魚答道。

    “你歷史學得不錯嘛。”

    “還行,您不常教育我,男人就要多學歷史,學歷史才能知興衰更替,悟歷史才能通達未來。”

    “知興衰更替,總結前人的經驗教訓,才能通達未來。”

    “你兩父子別閑扯了,好好睡覺,轉一天累死。”梅映雪催父子二人睡覺。

    “女王發話,快睡覺去。”蕭魚笑著對兒子說。

    “兒臣告退。”蕭小魚假做跪拜的動作。

    “臭小子,古裝劇看多了吧!”梅映雪笑罵,身上的疲勞消去不少。

    “哈哈。”蕭小魚大笑著離開父母房間,回自己房間睡覺。

    第二天,一家三口離開瑞金,去于都。

    于都縣位于江西省贛州市東部,是中央甦區最後一塊根據地,也是紅軍長征集結地。

    八十四年前的十月,中央紅軍從這里踏上征程,開啟偉大的戰略大轉移。

    在當時,失敗的氛圍籠罩著中央紅軍,悲觀情緒在紅軍中蔓延,革命何去何從,星星之火,是否真的能夠燎原?

    可以說,這是一個有些憂傷,有些失落的開始,但也是走向勝利的開始。

    失敗、悲觀沒有擊跨偉大的黨,偉大的紅軍,也是從這一刻開始,紅軍開始反思,認真去尋找革命的答案。

    正是這種百折不撓的精神和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態度,在危急時刻,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整個中國革命。

    “小魚,你在想什麼?”在去于都的路上,蕭小魚一直沒說話,蕭魚猜他一定是在想什麼事。

    “我在想長征這段歷史。”父親見問,蕭小魚收回思緒答道。

    “可有一些啟發?”蕭魚問道。

    “有一些。”

    “說來听听。”

    “紅軍的反圍剿失敗,歷史書上總結的原因是左傾盲動和教條主義導致的,這個總結很中肯。”

    “說具體一點。”

    “盲動和教條,在反圍剿和長征初期,都表現的特別明顯。”

    “先說反圍剿的時候。”

    “在反圍剿的時候,紅軍放棄了擅長的山地游擊戰,而去與敵人打城市攻堅戰和陣地戰。攻堅戰和陣地戰,對裝備的要求很高,在當時紅軍的裝備,遠遠落後于敵人,人數上也處于劣勢。裝備、人數都不如敵人,打陣地戰和攻堅戰,失敗可以預見。”

    “嗯,你的評論很中肯,裝備和兵力,雖然不是決定勝負的唯一因素,但打陣地戰和攻堅戰,沒有好裝備絕對不行。”

    “陣地戰與攻堅戰,削弱部隊的機動性,同時放大裝備上的劣勢,這是第五次反圍剿,戰術上失敗的根源。一二三四次反圍剿,能取得勝利,紅軍使用靈活機動的游擊戰術,抵消了敵人在裝備上的優勢。這種戰法,不但讓敵人的重裝備發揮不了作用,還讓重裝備成為他們的負擔。”

    “非常中肯,小伙子你的軍事素養很高。”蕭魚豎起大拇指夸兒子。

    “男子漢,時刻要想著保家衛國,如果沒一點軍事常識,當真正戰爭來臨的時候,如何能保家衛國。”

    “臭小子,說你胖還喘上了,接著說長征初期。”

    “長征初期,紅軍被失敗的悲觀情緒籠罩,在轉移時,只是一味的跑,既沒制訂撤退路線,也沒派出軍隊佯動,更沒伏擊追兵,讓敵人一直追著紅軍打,中央紅軍最大的損失就在這一時期。”

    “如果是你,你會怎麼指揮?”蕭魚問的問題很有難度。

    “指揮不了,評論和親臨指揮是兩碼事,評論是站在第三視角,對一件過去的事評頭論足。而親臨指揮,是身在現場,有很多因素,會左右一個人的判斷。”

    “這話說到了點上,對人評頭論足易,自己身體力行難。”

    “人都這樣,嚴以待人,寬以律己。”

    “從你的觀點中,可以看出,以長征初期的狀態,紅軍很難取得長征的最後勝利。而事實上,紅軍獲得了最後勝利,你認為是什麼原因,讓他們從失敗的邊沿,回到勝利的軌道。”

    “紅軍異于常人的處世方法,還有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是促成他們從失敗邊沿,從回勝利軌道的根本原因。”

    “異于常人的處世方法是指?”

    “紅軍提倡的批評與自我批評,批評與自我批評,這是在反思,一個有堅定信念,又能從失敗中吸取教訓,不斷成長的團隊,想不取勝都難。”

    “嗯,的確是這樣,若不是堅定的信念支撐他們,或許在湘江,他們就已崩潰。若不是提倡批評與自我批評,紅軍也難重回正確軌道。”

    “做成一件事,信念很重要,方法也很重要,而紅軍剛好兼具這兩方面的特質,這種特質,決定他們在後來的斗爭中,取得最後的勝利。”蕭小魚總結發言。

    父子二人討論著歷史,車已到于都。

    “兩位歷史專家,目的地已到,快下車。”梅映雪催父子二人下車。

    “于都,我來啦!”蕭小魚下車後仰天高呼,以此抒發他激動的心情。

    “我們接下來去哪?”梅映雪問道。

    “打個車,去當年紅軍出發的地方看看。”蕭小魚提議。

    “好。”蕭魚響應。

    一家三口,找了出租車,想去當年出發的地方看看,但時隔多年,物是人非,再也沒人記得紅軍當年從什麼地方踏出的長征第一步。

    一家三口,帶著一個小小的遺憾,在于都找了賓館住下,然後靜靜的享受,這個勝利開始的地方的夜。

    接下來,他們要去的地方是湘江,那個江水被鮮血染紅的湘江,那個留下無數英靈的湘江,那個用鮮血鋪就勝利之路的湘江。

    湘江的歷史,厚重而悲傷。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與兒子一起長大》,方便以後閱讀與兒子一起長大第一百六十二章重走長征路(五)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與兒子一起長大第一百六十二章重走長征路(五)並對與兒子一起長大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