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注冊)/a,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兵者,詭道也。
所以行軍打仗,在于謹慎。
主帥大將掌控大軍生死,既要對家國君王負責,也要對麾下將士負責,所以謹慎細致是最重要的品質。
孫朗無疑擁有這種品質。
他不僅謹慎,而且多疑,特殊的人生經歷令他不肯輕易相信任何人,更何況對方是皇帝的老姘頭。
仔細一想,皇後的憤怒顯得太過奇怪。
她要是趁機發作吵鬧一番倒也罷了,畢竟她身為國母,所有的榮華富貴與威儀權勢都來自于她的丈夫,更加要命的是,皇帝所立的皇儲並不是她的親生兒子,假如自己的老公蹬了腿兒,她這個新鮮熱辣的太後能夠獲得新天子多少的善意和尊敬,實在還在兩說之間。
所以她大概是皇宮中最希望皇帝早日醒來的人之一。
在這種情況下,將醫治不力的太醫怒噴一通,也是情理之中的操作。
可問題是,她似乎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表現出對孫朗的敵意,好像也在情理之中,畢竟兩人早有舊怨,薛寶釵那事兒根本就解不開,後來還有銅雀台的那盆子屎,基于以上種種理由,皇後娘娘不待見神策上將也是順理成章的。
但……她連大臣們也懟了。
“還有你們,一個個冠冕堂皇地站在這里,你們就沒有一點責任嗎!?”
這話實在是太難听了,相當于懷疑大家的職業操守與人格。
關鍵是被她罵的這些人的身份。
皇後娘娘平時在宮中威嚴權柄極盛,手段過人,恩威並施,她平時想要敲打敲打某個得勢的太監或者得寵的妃子,只需要若無其事地提點兩句,或者不咸不淡地敲打一句,對方便會惶恐不安地跪下請罪求饒,因為她是內宮無可爭議的主宰者,所有人都要看著她的臉色行事。
但問題是……被她噴的這些人,完全不必看她臉色啊。
在場的眾人都是當朝一品大員、位極人臣之輩,乃是與皇帝共治天下的國之棟梁,不是名滿天下、飽受敬仰的當世良才,就是不久前還在天元戰場上戮魔如麻的戰爭狂徒,連君王都要鄭重禮遇,是人都有三分脾氣,何況是這等帝國巨頭,誰願做皇後的出氣筒?
他們嘴上不說,心里肯定非常不滿。
也就是說,皇後一下子就將這些大臣得罪了個精光。
沒有任何理由,也沒有得到任何好處。
這婆娘瘋了嗎?
事出反常即為妖,孫朗不覺得當朝皇後會失智到這種地步。
受到了誰的挑唆、利誘或者指使嗎?
他心中沉吟不定。
對方是皇後,身份何等尊貴,能夠操縱其行為的人,究竟是誰?
目的又是什麼?
孫朗正沉吟間,皇後的表演還在繼續。
這娘們破口大罵之後,眼圈一紅,嗚嗚地哭了,據說眼淚是女人最犀利的對雄性寶具,何況是當朝國母使出來的,威力著實驚人。
她一邊哭一邊說道︰“你們只顧著爭權奪利,誰都不關心陛下的傷勢,誰都不在乎他什麼時候好轉,你們是不是希望陛下永遠都不醒來?”
剛剛打算說點什麼的太子殿下嚇得又跪在了地上。
太監、宮女與禁衛們也紛紛跪倒在地上。
甚至連城府極深、氣度沉穩的老大人們都微微色變。
這話說得,實在是太重了,他們只能躬身道︰“微臣惶恐。”
只有孫朗依然非常頭鐵地筆挺站著,看起來極為耿直,尤其是在旁邊同僚都躬身惶恐的環境下,他杵在哪里,仿佛在說,對,我就是這麼想的。
皇後陰沉道︰“上將軍不惶恐嗎?”
孫朗淡淡道︰“問心無愧,何來惶恐?臣自天元投軍,迎擊天魔,捍衛國家,功存社稷,自問頂天立地,上不負君王,下無愧百姓,一生坦坦蕩蕩,無懼非議,不屑毀謗,臣之功勛成就,自有青史執筆、後人評說,難道娘娘胡言亂語兩句,我就會變成不敬君王、只顧私利的奸臣?”
擲地有聲,有理有據,不卑不亢。
鈡梫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