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戰隼

第620章 驗收航母以及師姐無人知曉的功績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步槍 本章︰第620章 驗收航母以及師姐無人知曉的功績

    第一造船廠碼頭,已經刷上了“16”舷號的首艘航母交付倒計時開始以小時為單位計算,航母工程團隊、海軍驗收團隊以及艦載航空部門進行一次聯合驗收,李戰代表飛鯊部隊參加,隨同的有韓紅軍和成達。

    後面還有一次大驗收,屆時張總指揮、莫仁安、老陳頭等領導都要來,李戰他們這一次是做比較具體工作的,預計要持續三天時間。

    李戰的航海知識有限,只是在進入飛鯊部隊之後學習過,他基本看不太懂也听不太明白航海部分的驗收。航空部分就完全不一樣了,恐怕要找出比他更有經驗的人很難。

    他看到帶隊的是華陽總工,仔細觀察了一會兒,他有些擔心地說,“華總工精神狀態好像不太好,比以前差了很多。”

    成達說,“你之前見過他?”

    “嗯,來過幾次,上次見到華總他精神狀態還沒這麼差。”李戰說。

    沃土海軍飛訓基地之所以選在糊涂島,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地理位置優越——靠近第一造船廠、渤海邊、離首都最近。

    飛鯊部隊的訓練是需要和第一造船廠那邊保持密切聯系的,別的不說,第一訓練區、第二訓練區都是按照首艘航母的飛行甲板來建造的。陸基訓練區包括飛行甲板、艦樓、第二層甲板等等,是一比一的模擬陸上航母。日常使用需要得到船廠的指導協助,而且船廠有個技術組是常駐基地的,基地也經常派員到船廠了解情況。

    華陽總工帶著團隊已經扎在船廠許多年,花了大量的時間了解船體,拆掉所以的內部設置,重新鋪色管線重新部署艙室沒,每一個角落都留下過他的汗水。啟動航母項目的那一年,華陽還只是普通技術人員,時年二十五歲,如今他已經五十五歲了,整整三十年。

    “我這輩子就搞一個船,把航母搞明白了此生無憾。”華陽總工如此說。

    科研人員一輩子撲在一個項目上並不多見,而對于航母來說,這里面單獨一個系統都需要耗費整整一代人的時間去研究。

    開始接觸瓦良格的時候,華陽等人以傳統的辦法逆向研究,結果進行了沒多久發現這個屢試不爽的辦法不管用了。光是電纜的鋪設就搞了好幾年才勉強搞明白。我國國防科研行業有個好傳統,不把技術吃透吃扎實,通常不會急著動手。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大家看到瓦良格號沒有絲毫變化就是這麼個原因。

    一旦動手了,進度之快是讓人詫異,幾乎每天一個樣。

    再比如051b型驅逐艦和052型驅逐艦,前者只造了一艘167號,後者造了兩艘,分別是112號和113號。此後很長時間沒有後續型號的出現,這三艘驅逐艦用了十來年後,積累了足夠的經驗了,技術成熟了,然後就開始下餃子,051c、052101nove.com、052d,讓人目不暇接。054型護衛艦更是如此,前面摳摳嗖嗖的用老艦改進,各種試驗,搞清楚了,新青年就不斷出現,高峰期一年能下水四五艘。

    這背後是華陽總工這些人在默默付出著,一代又一代的國防軍工人獻出了青春乃至生命,終究活成了曾經那麼多年里自己最討厭的樣子。

    “航空部隊的人過來。”

    听到華陽總工在喊,李戰連忙跑過去,“華總。”

    “看看航空管制台,這里負責起飛降落、空中進近和空中調度,你來看一看。”華陽總工指著嶄新的航空塔台內部說。

    李戰連忙的挨個崗位測試起來,韓紅軍和成達默契的上千分工合作進行測試。航空塔台是航空部門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比作戰指揮情報中心都要重要。戰機要順利出動才能發揮出作戰能力來,而保障機隊高效有序地運轉需要一個完善的指揮調度系統。

    協助航空塔台有大大小小十幾個組成部門,包括具體負責甲板調運秩序的部門,是一個非常復雜的以航空塔台為主的航空指揮系統。

    把整個場站濃縮放在小小的航母上,可想而知結構有多緊致。結構緊致的情況下,人員編制也有一定的精簡,因此在航母上負責指揮和保障的官兵的工作壓力遠比在陸上要大。可以說航母上的每一名官兵都是精挑細選的精英。

    李戰在航空長的崗位上按照正常的指揮流程操作,不時的走來走去往甲板看往四周看,測試是否能夠全面掌握甲板的情況。航空塔台是艦樓上視野最好的地方,要有最好的目視範圍以及必須要看到飛行甲板的所有位置。

    航空長必須要掌握每一架飛機的位置和狀態以及要執行的任務,責任最大壓力最大工作量最大,因此通常需要配備助手。基本上可以說,在航母上以及航母七公里範圍內的空域,航空長是大佬,他說了算。

    戰機離開了這個空域就屬于作戰指揮情報中心管,航空塔台把戰機放出去,然後由他們來管。回來降落的時候,又把指揮權還給航空塔台,由他們指揮降落、保障等等。

    航空長責任重大,根據美軍的經驗,他們的航空部門指揮官大多有長時間的航空長任職經歷,這個崗位的關系太重要了。

    沒有問題,操作起來很舒服,搞了這麼多年設計團隊什麼都考慮到了,而且因為一直跟著技術發展在走,緊跟部隊發展的具體情況,外形看上去沒有太大變化的首艘航母,其內部和以前已經是天差地別了。

    在甦制航母上使用美式內部 裝,這種創舉也就中國人能完成。

    測試了一輪之後,李戰和韓紅軍、成達踫頭低聲商量了一下,然後李戰對華總工說,“華總,這里沒問題。”

    “好,下一個艙室。”華總工干脆利落地轉身走,爭分奪秒的風格體現得淋灕盡致。

    從艦樓最高一層到最下一層,分成四個組,逐層逐個艙室地驗收,饒是如此,到輪機艙的時候也已經入夜了。年輕人都扛不住了,可五十五歲的華總工還精神奕奕的,完成了驗收後直接在飛行甲板上吃戰斗飯,完了直接現場開總結會,當場形成驗收報告的草案。到了這個時候已經深夜了。

    會後李戰忍不住對華總工說,“華總,您得注意休息啊,這個強度太大了。”

    “早習慣了,好,年輕人,謝謝。”華總工笑著拍了拍李戰的肩膀。

    首艘航母完成後,華總工就要奔赴新的崗位,帶領團隊進行首艘國產航母的建造工作。實際上這項工作早就開始了,華總工是身兼兩職。首艘國產航母已經完成了總體設計,接下來就該開建了,正是關鍵時期所以華總工是兩頭跑。

    顧不上和李戰多說幾句話,華總工返回辦公室繼續處理首艘國產航母的事情,不到凌晨三四點他是不會睡覺的,睡三四個小時就爬起來,繼續同樣強度的工作。嘔心瀝血已經無法形容他為航母事業的付出了。

    “我去過華總的辦公室。”

    連夜返回基地的車上,李戰感慨著說,“他把辦公室當成家了,行軍床、電飯鍋、電水壺,里面還改造出了洗手間,直接就住在那里。一天能睡五六個小時幾乎是奢望。”

    成達憂心忡忡地說,“長期這樣下去對身體的傷害非常大,船廠應該想想辦法。”

    “沒有辦法。科研人員出現了斷層,年輕人跟不上來,他那一代的很多人要麼中途改行要麼外國留學不回來,能扛起這個大旗的只有華總工一人。新航母也是他在負責,一肩兩挑。我總說我們飛鯊的訓練強度很高,和華總工比根本不值得一提。”

    韓紅軍微微搖頭說,“華總的年紀和我爸差不多,可是看上去我爸比他年輕多了。”

    “現實很無奈。”李戰說,“我們只能加把勁訓練,航母交付後盡快形成戰斗力,只有這樣才能不辜負華總工的付出。”

    成達嘆著氣說,“是啊,我們能做的非常有限。”

    點了根煙,坐在副駕駛上的李戰放下車窗,蘭德酷路澤奔馳在沿海公路上,帶著腥味的海風吹拂過來讓人精神一振。抽了兩口煙,李戰提高音量說,“許多人不理解為什麼瓦良格拉回來之後我們的軍工摸索了那麼多年沒看到什麼成果出來,包括許多軍中人士。航母的研制最關鍵的並非某一項或者幾項技術,也並非技術先進程度的問題,甚至材料也不是最難的。”

    “這方面我了解不多。”成達來了興趣。

    韓紅軍問,“大隊長,我也不是很懂,的確覺得搞了那麼多年還在折騰瓦良格,個人情感上是不太容易接受的。”

    李戰說,“最關鍵最重要的是基礎數據,需要通過大量試驗得出的大量基礎數據,這些才是最重要最基本的。”

    “你知道這個設計,甚至設計思路,但是你要搞明白為什麼要這麼設計,每一個指標的衡量標準是什麼,沒有上千萬次的試驗是根本不行的。我和沈飛廠的人聊過,甦兩七的國產化工作之所以搞了這麼多年也沒真正拿下來,一直到了國產電傳飛控出來之後才算是徹底解決問題,不是因為他們技術不夠而是因為需要大量的試驗,沒有捷徑可走的需要花費大量時間的試驗。”

    “比如說我們的殲十五,張雪陽遭遇的飛控系統失靈原因是什麼,是這個飛機本身的設計是有缺陷的,哪怕發生故障的幾率很低,可是一旦發生了就是機毀人亡的重大事故。老張算是運氣非常好的。為什麼在我們拿下了甦兩七之後還搞不掂甦三三,盡管是同一個平台,但是改進的本質完全不同。單單是折疊機翼就是個大難點,要盡快用上這個飛機最好的辦法是依葫蘆畫瓢,按照原型研制出來,再想辦法解決飛控缺陷的問題。”

    李戰遺憾地說道,“和大飛機一樣,我們曾經拿了一手好牌,假若當年順利地發展下來,現在民航飛的就是自己的大飛機。可惜當年整個航空業出現了將近二十年的停滯期,我們錯過了太多的時間和機會。眼下重新撿起來就必須付出更多的代價以及時間。”

    “好在當年軍機的發展始終能夠保持進步。”成達認同地點頭。

    哪怕是在最艱難的時期,軍用飛機的發展也沒有出現停滯,盡管當然也受到了影響,這是不幸中的萬幸。當前看到軍用飛機發展遠比民用飛機要快很多是有歷史原因的。軍用飛機和民用飛機的研制是兩條線。

    “是啊!”李戰抽了口煙,說道,“延伸開去看科研行業,尤其是國防科研行業,由國家控制是非常必要的。當年那些飛機制造廠若不是有部隊屬性,部隊勒緊褲腰帶咬牙堅持保證基本的研究,恐怕咱們的軍用飛機也完蛋了。”

    韓紅軍好奇地問,“運十這個項目是民族之痛啊,有一些觀點認為當初造成運十項目夭折的主要原因是出現了理念沖突,結果是另一派佔據了上風。”

    成達說,“當時的時代背景不一樣,改開沒多久,追求短期經濟利益的人不在少數。再一個就是……”

    他說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又是一陣唏噓。

    “在北庫工作的時候我去了一趟長飛廠,他們的大型運輸機項目進行得很順利,估計明年就能實現首飛了,圖紙我看過,很漂亮的大飛機。紅軍見過我師姐,這個項目我師姐也出了一份力。”李戰換了個開心的話題。

    韓紅軍一愣,馬上笑道,“對對對,我想起來了,就那次川航的波音747全貨機備降北庫,大隊長你師姐看著一點都不像三十多歲的人。”

    李戰說,“她今年三十八了。”

    “沒听明白,說說。”成達問。

    李戰笑道,“我師姐轉業後到川航工作開大貨機,跑的是東歐航線。那一次我估計拉的應該是長飛廠要用的航空發動機。”

    這一下子成達全明白了。

    “你師姐是功臣吶!無名英雄!”

    “怎麼是無名呢,我師姐叫朱晴瑩。”

    “哈哈哈!”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國戰隼》,方便以後閱讀大國戰隼第620章 驗收航母以及師姐無人知曉的功績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國戰隼第620章 驗收航母以及師姐無人知曉的功績並對大國戰隼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