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世祖

第150章 再添兩道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羋黍離 本章︰第150章 再添兩道

    <td><tab" align="left"><tr><td>

    <td><tab" align="left"><tr><td>

    奉命還朝奏捷,陳述大理軍情的,乃是西南行營都虞侯李守節。離當年被劉皇帝外放出京,已有些年頭了,並且一待就是數年,在王全斌麾下,也趕上了此次南征,在東路軍中,立了些功勞。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見到身邊出去的人攜功業返回,劉皇帝的心中也有幾分歡喜。特地賜御酒,並讓他坐下匯報。

    李守節也是而立之年了,不復當初的年輕,但比起過去,也更加沉穩。與他爹辰陽侯所不同的是,此人就如其名,是個恭謹守規矩的人。

    “......王都帥領軍南下,直逼鄯善,沿途所過,望風而降,大軍在突破幾道敵軍阻礙後,順利抵達鄯善府城。此地乃大理中部重鎮,其君臣集結三萬余烏合之眾,意圖據城頑抗。

    鄯善城垣不似羊苴咩城那般堅固,地形險惡,我軍有必克的信心。不過,遵從朝廷招撫的政策意志,王都帥遣使招降,為其所拒絕。

    為減少攻城傷亡,我軍花費二十日,對鄯善進行包圍,切斷交通,阻敵支援(雖然那個時候大理已經沒有什麼援軍了),隔絕消息,使其淪為孤城,並補給軍需,打造重械。

    一切準備就緒後,自十月二十五日起,我軍向鄯善城發起了連續十日的進攻。在我軍的強大攻勢下,鄯善守軍死傷慘重,城郭搖搖欲墜,城中守軍士氣也日漸衰落,我軍傷亡,則控制在兩千人以內。

    外無援軍,內缺軍需,士卒混亂,士氣低落,窮途末路之際,再遣投降官吏勸降,迫于內外窘迫形勢,大理君臣終于決定出降!

    另外,大理國王段思聰在被圍之後,病情加劇,于十一月三日病逝于城中。其子段素順匆忙繼位,因而選擇投降歸順......”

    听完李守節的匯報,劉皇帝臉上的笑意更濃了,說道︰“王全斌用兵,卻是越發老道了!”

    綜其敘述,可以看出,在鄯善之戰中,漢軍進展,還算順利,拖得時間雖長,難度卻不大,並且控制著傷亡。

    這與前面的戰斗,完全是兩種風格。開戰之初,王全斌求速度,求效率,不惜涉險,深入不毛,穿越絕地,並且強打羊苴咩城。那個時候,在破城的過程中,也是毫不吝惜代價,不顧傷亡,攻勢之猛烈,就如秋風橫掃落葉一般,氣勢十足。

    結果就是,羊苴咩城破,而西路軍傷亡過半。等到打鄯善城,在戰局明朗,勝勢奠定的局面下,王全斌又一改此前的強悍風格,轉而求穩,穩扎穩打,顧惜傷亡,政治、軍事攻勢齊下,以不大的代價,成功拿下鄯善,收俘虜大理君臣,也撲滅大理最後一支反抗力量。

    “鄯善城既下,那麼大理國內,當再無可阻王師的力量了!一舉收取西南之地,指日可待!”劉皇帝頷首道。

    李守節拱手說︰“大理君臣出降之後,王都帥已分遣將士,進佔大理南部,與廣南西道的軍隊,配合進剿余孽不臣,爭取在今年之內,全取大理舊地,于開寶七年上元節,向陛下與朝廷,再奏喜訊,以賀佳節!”

    “好!”對此,劉皇帝不能更滿意了,看著李守節,繼續問道︰“那段素順呢?”

    “回陛下,段素順及其王族、大臣,暫時拘押于鄯善,听候朝廷制詔。王都帥有意,待大理徹底平定,將彼等押送還朝,獻俘于宮闕!”李守節答道。

    “大理戰事既定,既遂朕願,也減朝廷一大負擔!”劉皇帝道。

    別看南征大理從發兵到現在也還不足半年時間,但在這半年的時間內,朝廷付出的代價可著實不小。

    入大理境內的作戰部隊、輔卒、民夫加起來,也不超過十萬人,但在其背後,為此戰後勤支持的各類人員,加起來也有近二十萬人,其中僅開道修路最多的時候就投入了十萬民力。

    至于軍需之損耗,那就更是個海量的數字了,僅軍費一項,不提財政司撥款,川蜀三道開寶六年的秋稅,可都用在上面了。至于糧秣的消耗,戰前儲備軍糧近四十萬石,也消耗了個干淨......

    “派人去政事堂,把虞國公與趙普、李業喚來,好好商量一番之後的安排,也該拿出一些具體的善後措施了!”稍作思考,劉皇帝吩咐著。

    “是!”

    很快,政事堂的主要領導們奉詔前來,共同商討對大理善後諸事。這並不是一個難題,早在羊苴咩城破,取得重大突破後,對此事就有所構思了,一些舉措,皇帝、太子及宰臣們也有所討論。

    因此,真到落實階段,討論出台也沒有多少爭端。基本上,是以趙普兩個月前提出的綏靖意見為基礎,加以完善。

    土司制推行大理全境,這是基礎,也收納當地大大小小部族,使其臣服最有力的武器。在這個前提下,在主要城市,卻也要加強朝廷的統治,直接委派官員進行治理,比如羊苴咩城、建昌、弄棟以及鄯善等地區。羊苴咩城,更名為天興府。

    至于大理王室,悉數內遷。懷柔歸懷柔,但按照劉皇帝意志,消除其影響還來不及,又怎麼會想著借其影響去安撫大理?

    似董、高、楊等原大理的上層貴族,也是一家不留,全部外遷,這同樣是劉皇帝的行事風格,對江浙豪族都不手軟,何況于這些西南土豪。同時,也只有在當下,趁著大軍壓境,經得起折騰的時候,方便動手,快刀處置而不用拖泥帶水。

    同時,拿下大理之後,在西南地區,行政區劃,也要有所改變了,新納的地盤,可一點都不小。

    哪怕沒有劉皇帝發話,坐看魏仁溥、趙普發揮,他們的意見也比較統一,在大理舊地的基礎上設置一道,並且析出一部分,並入廣南西道,以及同川南一部、黔中地區合並,再設一道。很是清晰,這就是川、貴、滇三省......

    大理舊地新設的一道,自然不能再叫大理了,劉皇帝直定名雲南,加上黔中道,大漢在安南的基礎上,又增兩道了。

    雲南的第一任行政長官,魏仁溥擬提的人選,也令人意外,滄州知府全師雄。這是孟蜀降臣,自歸順朝廷後,仕途是穩穩上升,是降臣中境遇比較好的,升職的速度並不算快,但確實是被朝廷所接納了。

    在滄州府任上也多年了,如今,一舉被提為雲南道布政使,則又是一種突破,這也從側面象征著,川蜀地區徹底融入大漢的統治秩序之下,當地的人才,也將為朝廷所發覺錄用。

    至于駐軍,短時間內,會留駐大量軍隊,之後再根據實際形勢,逐漸削減,效仿安南事。安南道那邊,自從平定之後,到現在,南征的軍隊還沒有撤完,輪戍制大抵要到開寶七年,才能正式落實鋪開。

    王全斌,劉皇帝打算將其召回,雲南軍事,則交給王仁贍。

    討論完畢,垂拱殿內,逐漸安靜了下來,自太子以下,沒人敢貿然出聲打破之,只因為劉皇帝一臉沉吟狀,在認真思考著什麼。

    良久,劉皇帝抬頭,輕笑道︰“自開寶年來,朝廷大大小小也打了些仗,取得了不少戰果,對于有功人員,也未有正式的爵祿封賜。

    這樣,政事堂、樞密院、兵部,對這些年于文治武功上有突出表現的將吏做一個統計,列述功績,朕當論功賜爵!”

    “是!”

    劉皇帝此言落,在場的幾名大臣,臉色都有所動容,快六年過去了,劉皇帝沒有賜下任何一個爵位,剝奪、收回的例子倒有幾個。

    顯然,這個消息一傳出,恐怕又是一場風波了。可以想見,此番賜爵的規模,遠遠不會如開寶大典那次大,但也正是這樣,爭端恐怕還要更激烈些。

    劉皇帝對大漢爵位的抬升,隨著時間的推移,效果也越來越明顯了。

    (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漢世祖》,方便以後閱讀漢世祖第150章 再添兩道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漢世祖第150章 再添兩道並對漢世祖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