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世祖

第16章 新勛爵體系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羋黍離 本章︰第16章 新勛爵體系

    <td><tab" align="left"><tr><td>

    <td><tab" align="left"><tr><td>

    一份封賞名單,牽動著上下人心,如果要做到盡善盡美,絕對公平,讓所有人都滿意,那也是不可能的。而最頂級的二十四人中,還是值得商榷,不能服人的,比如武行德,比如李少游,他二人的功勞、威望相對于其他人,都要薄弱些。

    但是,由劉皇帝擬定,又豈能做到毫無偏私,那也太為難人了,並且這對劉皇帝而言也不是件一拍腦袋就能決定的事。在這二十四臣之外,看起來有資格入選的仍舊不少。

    比如韓通,或許他自己都有些不明白,為什麼落選了,論及戰功、資歷也算扎實,只是沒有特別突出的地方,也就在平荊湖的過程中,率偏師大破周行逢,值得特別書寫,然而,那與十多年來大漢諸多波瀾壯闊的戰爭相比,級別偏低。

    或許時至如今,韓通最後悔的事情,就是當年沒有死皮賴臉、磕頭搗蒜謀求個北伐的職位。心中或許有所失落,但還不至失衡,他從一個小小騎卒,屢受提拔,如今還是禁軍三衙之一巡檢司的都帥,爵位上也不算虧待,受封河內公,還被列在國公之下第一人。其子韓徽也頗受皇帝看重,在朝中擔任著重要職位,父子同受恩寵,雖然遺憾,卻也沒有什麼不滿足的。

    至于其他人,如上黨公郭從義,這是河東元臣,文武雙全,器量風流,從開國時期起就是藩鎮節度,從滑衛到魏博,一度是作為開封北面最重要的將帥,拱衛著京師的安全。在藥元福去逝後,又入朝為官,作為皇子們的老師。

    而提到藥元福,就又不得不說乾初年,這個年逾花甲,猶被甲提刀,躍馬出擊,上陣作戰,殺敵建功,在鞏固關中及西南、西北各地上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後來同諸節度入朝,從京畿巡檢到皇子老師,也是兢兢業業。爵位從汾國公改封汾陽郡公,由其長子藥重遇襲爵。

    還有王晏,當年陝州首義三節度,侯章貪婪不法,最後被王晏在洛陽炮制了,而比起趙暉,王晏的才干一定程度上要更為出眾。只因為在坐鎮晉州時,與當時的武德使王景崇沖突,以致有對抗朝廷的舉動,雖然最後在趙暉的協調小,平穩解決,但也因此遭貶。後來被啟用擔任西京留守,治洛有功,再加進獻傳國玉璽,被提升為騰縣公,此番改封淮陰縣公。人總得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

    王全斌,或許最感郁悶的就是他了,論資歷、論聲望、論能力,都是上上之選,如果得到劉皇帝的同意,早早地發兵滅了大理,或許他也在其列了。

    並且,如果王全斌入選,那王仁贍、李繼勛、崔彥進、郭崇威、王彥超、張勛等將領,那就都有資格了。如崔彥進,從滅孟蜀,從平嶺南。

    而石守信、潘美、楊業、張永德、趙延進、曹彬、劉光義這些中生代將領,功勞自然是有值得稱道的地方,但資歷是個硬傷,不是所有人都有趙大的際遇。

    相比于武臣在功勞上的比較、爭議,本該更容易引起掰扯的文臣,卻幾乎沒有引起什麼波瀾。不是入選的那些人眾望所歸,而文臣還沒有資格與實力要求更多,究其本治,在天下初定的當下,還是武臣的盛世,屬于文人的春天還未到來。二十四功臣,武臣位列其中十五席,還是在劉承有意的平衡下,才造成的這種比例。

    比較不甘的,要屬陶谷了,畢竟他也是追隨劉皇帝的老臣了,如今也是位居中樞的宰臣,有所期望,也是可以理解的。然而,自我衡量一下,同位列其間的文臣相比,失望地發現,是真一個也比不了,更為郁悶的是,最終只得了個新安侯的爵位。或許,今後他都不好意思被人呼為“陶公”了。

    事實上,這已經是劉皇帝對陶谷的優待了,縱使不提他過往一些不堪的行為,朝廷有眾多的戰將,如白重、羅彥、王審琦、郭進、黨進、韓令坤、董遵誨、韓重、康再遇、康延澤、劉廷翰、曹翰、崔翰、李漢瓊、馬仁......這些人,也都只按照縣鄉亭三等封侯。

    公爵,是一個巨大的門檻,並且可以想見的是,開寶年以後,想要提升,將更加困難。

    還有一批失意者,那就是包括榆國公李洪信等皇親國戚在內的一大批舊爵,或降減,或直接奪爵。如李洪信,能保留一個榆次縣公,都是看在太後李氏的面子上了。另外,不姓劉的皇叔慕容彥超,也由昌黎郡王降爵,改封灤國公。姐夫宋延渥倒是被封為惠國公。

    連堂堂國舅都如此了,更何況于其他人了,那些在大漢建立以及統一的過程中沒有實在且令人信服功績的人,是毫不留情地針對。

    而經過這樣一場整頓,大漢的勛爵體系煥然一新,首先就是數量問題,雖然因為新增功爵,而導致數量沒有減少,但基本剔除了那些不合理的封爵,並且,高等級的爵位數量基本是被腰斬了。除了那二十四王公,最終得封賞縣公以上的外臣,只有五十四人。

    當然,調整最狠的,要屬勛職階官,這才是大漢勛爵最為泛濫的地方。如果說對貴族爵位是大刀闊斧地整改,對于勛階體系則是徹底的推到重建,幾乎將把三代以來所有的勛職散官全部廢除,而重新根據軍功、政績、履歷,進行重新的分配、賞賜,這也是波及全國的。

    可以想見的是,會引起一番震蕩,但舊的去了,有全新的勛貴階層填補,有這些新的得益者維護,那些舊職舊封自然該被掃進歷史垃圾堆中去。

    任何改革變動,有得意者,就有失利者,哪怕是大漢的新封爵們,尤其是那些被降爵的。或許是為了安撫眾人的情緒,對于勛貴的待遇,相比過去,則有了顯著的提升。

    並且,在劉皇帝的調整下,大漢爵位的重要性在提高。雖然沒有食邑、土地這種實封,但是,俸祿是十分優厚的。就在此前,劉承讓三司頒布了一份全國勛爵職祿條文,上面對大漢所有勛爵、官吏所享受的待遇有了明確而細致的規定。

    以國公為例,除了地位、榮譽的表彰,以及服飾、乘車、免役等一系列的待遇外,每年可以從朝廷領取俸錢兩千貫、俸糧五百石、絹一百匹,錦五十段,僕俸三十人額,這些只是例俸,至于其他金銀器、雜彩以及逢年過節的賞賜則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而給,但絕對不會太吝嗇。比起乾年間的“小氣”,這一回劉皇帝與朝廷已經算是大方了。

    當然,最重要的是,爵位是可以世襲的,哪怕三代之後降等,也是可以傳與後人。而其他的勛官、階官、職官,都不行。並且,負爵而任職者,可以享受雙份待遇,除了爵俸,還有職俸,而其他在職者,不管加了多少勛階,都只能按最高品級領取一份俸祿。並且,國公有一百頃土地可以免稅,還有子孫入學、蔭官的機會。基本上,考慮到了方方面面。

    可以說,劉皇帝在勛爵體系上,投入了不少的心血,對于大漢的功臣,也算是優待了。因而,對于大部分得到封爵的人而言,都還是很滿意的,或許有降有減,但最實在的利祿收益,可是大大增長了的。

    劉承做這些改革調整,還真不是為降低朝廷的財政壓力,因為按照新貴族的數量與俸祿的提升,在支出上比起往年,反而有了不小的增長,這也是此前他對姐夫宋延渥提到朝廷財政的原因。

    而經過這一番操作,大漢的勛爵體系得到完善,縱有不合理之處,也只需在今後適當調整。同時,一個維護大漢統治的勛貴集團與統治階級,正式確立,而自唐以來泛濫的勛爵問題得到解決,冗官冗員得到初步遏制。

    (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漢世祖》,方便以後閱讀漢世祖第16章 新勛爵體系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漢世祖第16章 新勛爵體系並對漢世祖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