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世祖

第162章 兵事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羋黍離 本章︰第162章 兵事

    <td><tab" align="left"><tr><td>

    <td><tab" align="left"><tr><td>

    崇政殿內,寬大的書案後,劉承以一個松弛的姿態側躺著,手里拿著一份奏章,讀得津津有味的,不時點點頭,露出滿意的表情。

    劉承閱讀的,乃是中書舍人竇儼所進的一篇政文,洋洋灑灑兩千余言,根據當下大漢的國情,在通禮、銓選、考比、糾盜、治安、稅制等方面,進行了一番剖析論述,以獻天子。

    看得出來,竇儼是用心了的,論述詳實,頗有條理,基本都言之有物,並且不乏良言善策,尤其是關于糾盜的一些建議。

    “這竇儼,卻也不負‘五龍’之名,很有見地啊!”劉承放下手中的文章,感慨了一句。

    竇家五兄弟,雖以長兄竇儀的名聲才干最為出眾,但剩下的也多負其才,尤其是竇儼,當然,能爬到中書舍人這個位置上,肚子里沒點貨,也是不可能的。

    不過,對于竇儼這篇政文,劉承也就抱著欣賞的態度讀它一遍,閱完即止。就劉承心思而言,不過老生常談罷了,可以夸一夸,表示贊賞。

    “來人!”抬起頭,劉承喚道。

    【看書領紅包】關注公..眾號【書友大本營】,看書抽最高888現金紅包!

    “小的在,官家有何吩咐?”接替張德鈞為內侍行首的孫延希,趕忙入內听候吩咐。

    自張德鈞工作重心放到皇城司後,劉承身邊近侍的宦官首領,已經換了三個了。一因驕狂欺下,一因收受賄賂,先後被殺,剩下一個伺候得始終不合心意,被斥退。

    不到一年的時間,皇帝身邊的內侍行首,這個讓漢宮宦官羨慕嫉妒的位置,成了高危職位。這孫延希已經是第四人,原本是慈明殿的一名宮侍,了解到劉承用人不順心,故而派過來侍候。

    說起來,當初的張德鈞,也是劉承從太後那邊討來的。結果證明,太後在調教內侍方面,卻有一定水準,孫延希還是讓劉承看中了,雖然不如張德鈞機靈,但看起來很本分老實,對劉承異常敬畏,奴性很重,行為沒有一絲一毫的差錯。

    當然,表現得太過完美,有時也會讓劉承生出些懷疑,是否表里如一。要知道,即便是張德鈞,時不時的,也會犯些小錯。不過,就目前而言,劉承對這孫延希,還是滿意的。

    看著深鞠候命的孫延希,劉承直接吩咐道︰“傳朕口諭,賜中書舍人竇儼錢五萬、絹二十匹。”

    “是!”

    孫延希退下,劉承又拿起另外一封奏章,來自樞密院,關于大漢軍力的報告。大漢軍隊,這十年間,不斷在調整規範,而每歷戰事,都會面臨調整,發展到如今,方才有一套勉強成熟的軍事體制。

    以兩衙禁軍為主要,輔以諸邊戍軍、道州都司兵馬,以及轉運、巡檢兵卒,再加上仍在構建的鄉勇,規模已然足夠龐大。其中僅常備的禁軍,就有十萬之眾,這是國家柱石,而包括河北、河東、西北、西南邊軍,精銳之師,有二十萬之眾。

    其中,騎兵的建設,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中,內外加起來,已有近四萬騎。按照樞密院的測算,在維持全國基本治安的情況下,朝廷如欲大征,可動兵三十萬。若待川蜀平定,徹底消化其丁口,還可增加十萬。

    而若不計後果,動員個水陸大軍八十萬,也不是不可能。不過,劉承估計他這一輩子都不可能發大兵八十萬了,那不只會讓敵人震恐,自己想起來就頭皮發麻......

    稍微對比了一下軍隊布置,內外相制,更戍調動,輔以都司,正處于一種良性的平衡,問題不大,暫時不需要大的調整。

    說起來,他登基以來的這十年,不斷地在收繳精兵,集中兵權,但邊軍的實力,卻在不斷提升。有的時候,劉承就忍不住猜忌,若是諸邊戍卒反叛了,朝廷如何制之?每思之,不由背生冷汗。

    事實上,大漢如今的兵力布置,是有不小隱患的,僅河北的駐軍,就是一大股,實力雄厚,如若反了,很可能河北失陷,中原震動。如今有他劉皇帝鎮壓天下,並不虞之,但將來呢?

    當然,這只是劉承的憂患意識罷了,信用軍隊,也心存提防。要解決,使威脅變小,也不是沒辦法,削減兵力,削弱邊軍實力,再加強將領之間的制衡,有的是方法。

    不過,那就真正變成“守內虛外”了,不是劉承願意看到的。這麼多年下來,大漢屢屢向南用兵,但對北方的防御,從未放松,屯重兵以備戎狄,甚至不惜加強北邊將帥的權力,與其一定的軍事自主權,目的為何?就是不願為了因為控制將帥,防止內叛,而自縛手腳,自廢武功,使自己疲于邊患。

    凡事總有利弊,就劉承而言,平衡利弊的方法,就是奪回北方的天險(專指燕雲十六州),重新布置國防,使之更平衡合理些。

    不過,沒有什麼政策、布置,是能百年不移的,只能結合當前的國情國勢,進行調整與發展......

    甩了甩頭,清清腦子,回到樞密院的奏章上,想了想,提筆寫下一道制文,而後用印,吩咐下去︰“將此制,發傳樞密院!”

    制文言簡意賅,按照劉承的批示,樞密院接下來的重心,放在川蜀軍隊的整飭布置、以及撤兵事宜上,再著重強調了一點,加強對騎兵的建設。

    劉承突然察看起大漢兵事,不只是因為平蜀的緣故,還因為,他的目光再度放到北方了。在劉承看來,收取川蜀後,南方剩下的小半壁江山,可從容取之,不會有什麼難度。以大漢如今的實力,只要不出意外,三兩年內可定之。

    在這樣的情況下,劉承覺得,是時候將注意力放到北面的遼國上了。加強騎兵的建設,就是一個信號,是為對遼作戰,進行軍事準備。

    乾四年漢遼和議之後,已經整整六年了,大漢將士,壓抑著自己的鋒芒,也該針對性地磨礪自己的獠牙,準備向北方的大敵咬去。

    這些年,遼國的發展,可一點不慢,睡王在位,似乎深暗“黃老”之道,又重用耶律屋質、耶律撻烈的等文武,國家的實力得到了長足的恢復。

    十載過去,當年欒城之戰給契丹造成的創傷雖重,但十年的時間,足以使新一批的契丹少年成長起來。

    不過,如今的遼國,最嚴重的弊端,還是上層權力的斗爭。帝位在耶律倍與耶律德光這兩脈之間更替,火神澱之亂更是遺禍無窮。

    耶律繼位之初,對契丹貴族有所安撫,廢置了耶律阮的一些漢制政策,極大的緩和的矛盾。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總免不了陰潛圖謀之輩,想要效仿耶律察割,篡權奪位的皇室貴族,可不少。不過,都被耶律輕易平滅掉了。

    雖然耶律的帝位還算穩固,大權專政,但因為帝位與權力的斗爭,而造成的遼國上層政治的動蕩,總歸難免。但是,上層的政治再不穩,對下邊部民、州縣的影響似乎並不大。

    說起來,耶律與劉承同歲,都還年輕,但二人分別統治著東方最為龐大強盛的兩個帝國,未來必有一場激烈的踫撞。

    但是,劉承已經做好了足夠的心理準備,並在進行軍事準備,耶律則不然......

    (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漢世祖》,方便以後閱讀漢世祖第162章 兵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漢世祖第162章 兵事並對漢世祖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