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葉之dnf的忍者!
”鼬就交給你了。寫輪眼的奧秘我已經掌握,更高的頂峰卻但前路依舊渺茫,鼬的未來不能停留在這里。你的忍術並不比宇智波傳承要差,相信鼬絕對可以將其完全發揮的。”
一般情況下宇智波家族對于忍者的忍術,毫不在意甚至可以說是蔑視。但是火羽的實力卻讓富岳認可。所以當火羽想要將忍術傳授給鼬時富岳並沒有反對。
”試試吧,不過我也不確定我的忍術能不能傳給其他人。這大概也是一種類似于血繼限界的力量。”
當富岳同意了火羽收徒的請求,作為請求者的火羽倒是心里沒有了地。他很清楚自己得到傳承的經歷,他也不確定鼬是否可以學習他的傳承。
听著火羽的話語,富岳突然感覺這家伙真的很不靠譜。但還是喊來了自己的孩子。
”鼬,先停一下,過來。”
”是,父親。”
從樹上跳了下來,年紀輕輕的鼬已經掌握了爬樹的技巧。走到了火羽面前鞠了一躬說”老師好。”
真是個有禮貌的孩子。對于這個學生火羽也是非常的滿意。
”鼬,你跟著我的動作,練習感知體內的查克拉。然後”
听到火羽的話語鼬看了一眼旁邊的富岳,看著父親點了點頭他也乖巧的按著火羽的話語開始感知體內的查克拉。
”你已經掌握了火屬性的性質變化,試著將體內的查克拉轉化為火焰,將查克拉轉化作一團團的火焰印記。”
隨著一步步糾正著鼬的動作,他似乎也可以凝聚這些異世界的火焰印記。
”可以做到嗎?”
看著鼬停下了動作火羽連忙問到。而對于火羽的提問鼬也是誠懇的說到。”可以,但是只要我放松了對查克拉的控制它們又會變成原樣。”
听到鼬的話語火羽點了點頭。不過只要可以凝聚火焰印記就行,這是火羽傳承中強化所使用忍術的能力。
”試試能不能在體外使用火焰印記。像這樣說著火羽走到了庭院中凝聚一團團火焰印記,隨著第六團火焰印記的凝聚六團火焰凝聚在一起順著火羽的掌控形成了一個噴向天空的巨大火球。”
這是我傳承里的豪火球術,注意觀察每一團火焰印記上都有著相應的字符。在我的傳承之中將六道火焰印記凝聚後用這股力量釋放的的豪火球可以發揮最大的威力。
當然如果你可以一心兩用的話可以將你們家傳的豪火球術加進去一起使用可以發揮更大的威力,當然查克拉的消耗也更大。
說著火羽又施展了一次融合版的豪火球術。比起剛才的火球大了一倍的巨大火球沖向天空。
”你也會火屬性的性質變化了,試試吧。如果你可以是用這個那我應該可以教你更多東西。”
說完火羽便回到了房間里讓鼬試著施展了一下。
鼬的身旁一點一點的火星慢慢的凝聚火焰印記,看到這里火羽點了點頭,這印記的樣子和火羽剛剛施展豪火球時相差不大。
鼬對這種凝聚力量的方式感到非常的不習慣。很勉強的在身旁凝聚了兩團火焰邊有便些控制不住了。
”直接將火焰印記的力量融合然後噴射出去。”
這時火羽也看到了鼬的狀況開口說到。順著火羽的話語行動很快的一團火焰噴射而出。比起上一次火羽見到的豪火球要稍大一些,看來這暫時是鼬的極限了。
”很好,只要能夠施展就很好了。你的年紀還小,不用去強求每一個火焰印記都和我施展的一樣,每一團能量都小一些然後凝聚六團火焰印記再釋放。休息一下恢復完查克拉你可以再試一試。老師回去整理一下自己的忍術知識寫成一本筆記。等明天放學後給你,到時候有什麼不懂的可以來問我。”
稱贊著鼬成功釋放了一個豪火球之術。雖然沒有完全成形,但是至少可以證明這個世界的忍者,也可以施展阿拉德的忍術。自己得到的傳承可以流傳下去使得火羽感到非常的欣慰。
和富岳寒暄了一番後火羽走出了宇智波的族地。火羽感覺自己的運氣不錯居然踫到了止水。自從中忍考試之後火羽也很少看見他。
”好久不見了止水。”看著遠遠的走來的止水火羽笑著打招呼到。
”好久不見了。火羽大人。”听到了火羽的聲音,止水同樣笑著問好。走近問候道”您今天怎麼有空來這里?”
”我來看看富岳,順便做一下家訪。”听著止水的詢問火羽笑著說到”中忍考試之後我閑來無事,就找了三代火影要了一個教師的職位。現在在忍者學校里面當老師。富岳的兒子鼬是我的學生。”
”真的嗎?”
听著火羽的話語止水似乎有些不敢相信。不過看著火羽肯定的樣子倒也不像是假的。
”正好過幾天我也會回學校。三代大人讓我們幾個晉升中忍的忍者會學校去一趟。好像是打算讓我們給馬上要畢業的學生展示一下實力。過幾天見!”
說完止水便向火羽道別趕回家去了。也不知道止水匆匆忙忙的在做些什麼,這麼晚才回家或許過幾天去問問水門吧。這個小鬼的幻術和瞬身術很不錯,在宇智波一族里也是少見的天才。神神秘秘的樣子讓火羽有些擔心,會不會和那個不知生死的斑有所聯系。
將所有的疑惑拋到腦後,現在這個時候去訪問水門似乎也有些不合適。在附近的百貨店里買了兩本夠大的卷軸再加上毛筆,硯台和墨水等書寫工具後,火羽便回家去了。
他要將自己的傳承完整的記錄下來。隨隨便便的寫在本子上似乎又有些不合適。所以火羽選擇用卷軸來記錄自己的忍術。
順便在抄錄一分交給水門,將自己的忍術留存一個備份在村子的封印之書里。
如果以後自己的學生或者孩子不爭氣讓自己的忍術斷了傳承,也不至于讓自己的忍術徹底斷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