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狐

第174章 懂,但他們不在乎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孑與2 本章︰第174章 懂,但他們不在乎

    高麗自己內耗,不得不對中原王朝產生依賴。父王鐵心源曾在書信中給他講過,所謂霸權,就是讓他國變得不穩定,繼而他們對中央王國產生依賴。只是,這種話講給付子嬰這種人,除了得到一頓教訓外,不會有其他結果。“老師,我不覺得我錯了。”鐵喜打破沉默,輕聲說道。“殿下,絕對不能給羅守珍下旨,讓他們自己處理此事,不然一定會對大宋的名聲有所影響。”鐵喜嘆了口氣,緩緩說道︰“為帝者,應務實,不務虛,這不是老師曾經對我說過的話嗎?”付子嬰听完鐵喜的話後,嘆了口氣,而後站起身說道︰“殿下不要巧言舌辯,微臣之前說過的話,不是用在這里的,殿下應當遵從聖人之言才對。”“老師,那我就有個問題想問你了?究竟哪個聖人做過皇帝?所謂聖人之言,指的是讓人向善,學生欽佩敬重他們。”“可是老師,用這些大道,正道,治理國家,真的正確嗎?”“老師一生所作所為就沒有違背過聖人之言嗎?我知道老師們不喜歡我父王,但我父王有一句話,我卻認為沒錯,盡信書,不如無書。”“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句話是唐太宗說過的,這個水,是萬民,是我大宋的萬民,可不是他國的萬民。”“我知道老師希望我能遵循大道,成為一個賢明的皇帝,但我現在的所作所為正是為了大宋,為了大宋的百姓,如果聖人之言不能讓百姓過的更好,那我就不听聖人之言。”“學生就是這個態度。”“古往今來,倘若所有帝王都遵循孔孟之道,也就不會有那麼多名留青史的帝王了。”付子嬰听著鐵喜的話,閉上了眼楮。鐵喜說服他了嗎?沒有。可鐵喜說的全無道理嗎?不是,相反,很有道理。自己曾經違背過聖人之言嗎?違背過。他重重的嘆口氣,而後睜開眼楮看著鐵喜,臉上突然扯出一抹笑容,滿意的點了點頭,而後拜謝,轉身慢慢朝外走去。聖人也是人,不是聖,既然不是人,就不一定是對的。也許,鐵喜能走出一條自己的路。走到宮門口的時候,付子嬰突然轉過身來︰“殿下,微臣只有一個要求,不管你想怎麼做,都不能讓這件事情公布于世。”鐵喜站起身,朝著付子嬰半躬下身︰“學生明白,多謝老師……”付子嬰看著鐵喜半躬下身,心里五味雜陳,他轉過身,朝外走去。走出東宮後,他的脊背又重新挺直,堂堂宰相,可以迷茫,但決不能表露出來。付子嬰離開後,鐵喜遲遲沒有坐下。過了許久後,鐵喜看了一眼張愛說道︰“將賀大人找來見朕。”張愛趕忙應是,小跑了出去。這東宮中,第一次見到鐵喜跟付大人針鋒相對。………………付子嬰回到樞密院值班房後,便見到了一臉古怪笑意的王志忠。自己在東宮奏對的時候,將鐵喜的話全盤否決後,王志忠就告訴過他,鐵喜不是軟弱的皇帝,即便你反對,他也能想到辦法讓羅守珍他們把高麗的金銀拿回來。也就是王志忠的提醒,才讓付子嬰去了東宮,想要好好和鐵喜談一談,可沒想到,最後反而是他被說的啞口無言。而看著王志忠臉上的古怪笑容,付子嬰心中也就明白,王志忠事先就已經猜到這次自己去注定沒有什麼結果。付子嬰來到王志忠旁邊的位置上坐下。“付大人,此行可還順利啊。”王志忠問道。付子嬰看向王志忠,而後輕聲說道︰“聖人之言能讓大宋強大否?”“不能。”“能讓百姓安居樂業否?”“不能,付大人問這個問題,心中不是已經清楚了嗎?實際上道理我們早都明白,只是沒有人願意去捅破它而已。““就拿官家的事情來說。”“我們都知道,為什麼太子殿下只能鐵心源的兒子,而不能是董妃的孩子……我們這樣做,不早就違背了聖人之道……”王志忠說完之後,接著開口問道︰“那邊最近有書信來嗎?董妃近況如何?”“听說董妃,不提也罷……”付子嬰說完後嘆了口氣︰“這個事情除了我們,誰都不知道。”…………周曉今日剛剛踏進衙門不久,宮中來人傳喚讓他去東宮。這讓周曉愣了半天,太子殿下找自己,肯定有要事囑托。周曉趕忙看向朱進忠,見後者黑著臉不看他,才轉身離開。周曉離開後,朱進忠才抬頭看向韓冑。感覺很不對,太子殿下提拔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卻對他們這些老人采取放置政策。他們如今的地位,都是因為官家信任他們,一旦他們在下一任官家面前失寵,家族的衰落也就一眼可見了。當朱進忠找到韓冑訴說了自己的擔憂後,換來了韓冑的苦笑。而後韓冑又開導了一番朱進忠。說鐵喜之所以找周曉去,正是因為在朝中沒有那麼重要,去高麗呆多久,都對大宋沒有一絲影響。可你我二人卻不能輕易離開。殿下這是讓他們坐鎮京師,節制天下呢。听完韓冑的話後,讓朱進忠的心里面好受了一些。實際上,他們心里都清楚,韓冑雖然說的沒錯,但一朝天子一朝臣也是必然的。東宮中。鐵喜平靜的看著台下的周曉。而周曉的臉色卻有些不對,自己還是要去高麗,可是鐵喜說的話和他想的不太一樣。鐵喜要求他禁止插手高麗的戰爭,而是在開京觀察開京和大興府的戰爭,將所有事無論巨細全部寫成奏章送到東京。自己可是武將啊,竟然讓他干太監的事情,這是什麼情況?他好不容易才從外地被調回東京。雖是自請離開東京,可那是去打仗啊,是建功立業去了,現在自己去了,干著太監的活,自己的功勞從哪里得到。“怎麼,不願意?”鐵喜問道。“不,不是的,殿下,臣只是以為這種事情,只需要用一名內官前去不就行了,讓臣去,是不是有些……”“大材小用,是嗎。”鐵喜輕笑著說道。他心里其實對周曉早有安排,這個人膽大心細,未來哈密與大宋合流的時候,派去哈密最適合不過。這次讓他去高麗,就是磨礪一下。“內官不懂軍陣,也無權查看高麗的軍報,更不可能從軍前進討伐,即便是去了,也看不出什麼東西。”“你去了,便能對開京軍,大興府叛軍的實力有個評估,及時做出判斷,我讓你去,可不是只匯報戰事,我還需要你弄到一副整個高麗的地圖,除此之外,還有一件事要你去做。”周曉趕忙說道︰“殿下,還有什麼事情。”“你再高麗可以便宜行事,若是開京軍與大興府軍並無任何一方有絕對優勢,你不能插手兩軍之戰,可若是大興府軍有了優勢,你就要想辦法幫助開京軍,幫他們穩住陣腳,但不能滅了大興府的叛軍,最好讓他們保持現在的狀態。”周曉听完之後,心中就已經知道了鐵喜是什麼心思了。讓他們打,打的疲憊,打的一分為二,大宋就可以對其分而治之。太子殿下有這個想法的源頭就是那大興府使臣帶來的國書吧。可想要讓大興府,或者開京承認這個事實,沒個十來年,都不可能獲得成功的啊。自己去了什麼時候能回來啊。”你若是完成的好了,等我親政之後,你就是現在的韓將軍。”听到鐵喜的這話,周曉立馬來了精神。“殿下放心,臣一定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趙禎的身子一日不如一日,鐵喜可以說是數著日子上位,再高麗那地方呆上幾年也劃算。看著周曉轉變如此之快。鐵喜滿意的點了點頭。果然,武人們沒有被四書五經所束縛,想要什麼東西,都寫在了臉上。而後,鐵喜又詳細叮囑了一番周曉。讓孫躍隨同前往,不用在東京久留,準備好便出發去高麗。孫躍不用在高麗呆那麼久,他去的目的就是要問責,為什麼高麗國內發生如此重大之事件,卻選擇隱瞞大宋,順便再將大興府派遣使臣去京師的事情,如實告訴對方。大宋桂州府。官道之上,一支車隊正在前進。尉遲江晚坐在馬車上面,閉目養神。而在外的潘軍以及其他的親衛頂著寒風前進。今年冬天格外的長,再加上桂州府大旱的緣故,干冷之極,讓人的骨頭縫中都滲著冷。尉遲江晚在給鐵喜的奏章上寫的很清楚,自己在桂州府一定會親力親為,不放過任何細節,將復查核實之事盡數完成。尉遲江晚是這樣說的,他也要這樣做。尉遲江晚按照名冊單不知道到了多少鎮子,多少村子。這一切,他都沒有感覺到疲憊,反而有種享受的感覺。因為他明白了一個道理。高座廟堂之上夸夸奇談,不知人間疾苦,整日將聖人之言掛在嘴邊的官員最是可恨。他們根本不懂百姓們過的什麼生活。或者說,就算懂,也不在乎。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銀狐》,方便以後閱讀銀狐第174章 懂,但他們不在乎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銀狐第174章 懂,但他們不在乎並對銀狐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