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狐

第172章 聖人與俗人的矛盾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孑與2 本章︰第172章 聖人與俗人的矛盾

    鐵喜聞言一笑︰“這件事就不用說了,再大的事情也沒有現在尉遲江晚做的事情重要,讓他安心做事吧,朝堂之上,還是要多听听付大人和王大人的意見。”安寧城中。劉兆忠正端坐大堂之中,手中正拿著羅守珍寫的書信。是由羅守珍的親兵快馬加鞭送回來的。打開信件,雖然字體十分蹩腳,但大概意思劉兆忠還是看懂了。劉兆忠眉頭緊皺。在信中,羅守珍將大興府城形容成了一個藏滿金銀珠寶卻沒有任何防備的藏寶地,他們只要願意,隨時都可以拿到手中。他想讓真定給平遼城增派軍馬,找一個理由,在冬天之後,奇襲大興府,為大宋奪得這些金銀,在信中他還列出了自己的作戰計劃,有十成把握一戰獲勝……羅守珍這兩日都睡不著覺,甚至連東西都沒怎麼吃,光想著怎麼拿下大興府,他思來想去,決定將自己的想法告訴劉兆忠。一百萬兩白銀,一萬兩的黃金,什麼概念,就算是大宋現在的國庫中,都沒有這麼多金銀財寶。這是一筆巨大的財富,讓羅守珍心思不寧。劉兆忠看到如此龐大的金銀,也動心了。可他卻比羅守珍想的要多,立即回信一封,告訴羅守珍,如此大的事情,我們不能輕舉妄動,要等待朝廷消息才行。不過劉兆忠還是決定調集的糧食,軍械在明年一開春就往平遼城送去,以備不時之需。而後,劉兆忠重重的嘆了口氣,希望朝廷盡快將聖旨送到他這里,好讓他確定下一步的行動。自劉兆忠來到安寧城已有兩年有余,對幽雲十六州的兵事並未涉足太多,大多數的時間都是為羅守珍做著後勤工作。但凡事被羅守珍拿下的城池,他都有親自去過,並親身參與重建。百姓的生活狀態也十分清楚,雖然困難,但至少不會餓死人。朝廷所推行的仁政,在幽雲十六州也進行推廣,此事也是劉兆忠親歷親為。現今,幽雲十六州唯一的問題就是人口太少。劉兆忠想著從內地牽引過來人口,可再細細推敲一番,便知道自己想的事情根本不可能做到。這又到了一個繞不過去的彎了。大宋想要將幽雲十六州重新徹底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就必須要有足夠的人口,就必須要將內地的人口遷移一些過來。可現在的幽雲十六州情況十分復雜,遼國的國土實在太大了,以至于他們根本找不到遼軍的主力。遼軍派出了很多騎兵,化整為零,不斷四處襲擾。只有將這些騎兵全部干掉,把遼國的軍隊全部趕到更北方的地方,大宋才有真正經略這里的實力。劉兆忠正在思考之時,一名下人走了過來。“老爺,朝廷有人來了。”劉兆忠立馬站了起來說道︰“何人。”“是一位公公。”“快請,算了,我自己出去吧。”說著,劉兆忠快速往外走去。在門外的一個太監的正在等著,其身後還有個馬夫,以及兩面騎馬的侍衛。這人毫無疑問就是宮中傳私旨的公公了。劉兆忠趕忙走上前去,朝著這人笑著拱了拱手,開口問好。“劉大人,咱家是姜超,有要事要與劉大人密談。”“原來是姜公公,久仰久仰,快些請進。”劉兆忠趕忙說道,而後對著身後的下人說道︰“趕緊做點熱飯,讓外面的兄弟們先去填一下肚子。”下人點頭應是。二人到了正堂後,劉兆忠先是讓人生了一個火盆,放在了姜超的身邊。等到下人走後。姜超便站起身,朗聲道︰“殿下口諭。”剛剛坐下的劉兆忠趕忙站起,而後跪下說道︰“臣劉兆忠恭听聖意。”鐵喜的口諭很短,無非就是讓他多多留心高麗,不允許高麗將戰火燃進大宋收復的土地上,這個基礎上,其他事情他和羅守珍都可以酌情自行處置。口諭念完後,劉兆忠頭腦風暴也起來了。自行處置,毫無疑問就是大興府的金銀財寶。羅守珍信中有言,大興府得使臣也已經到了東京,難道殿下動心了。殿下動心了,但是朝廷里其他人不同意,所以殿下想讓自己上奏助他一臂之力嗎?劉兆忠站起身後,又看了一眼姜超。“公公,殿下還有什麼話沒有說嘛?”“殿下除了這口諭之外,再無言其他,不過,殿下和付大人還有王大人在東宮所談之事,我可以對劉大人說上一些。”“公公快些道來。”劉兆忠趕忙說道。姜超此行一方面是代替鐵喜勉勵劉兆忠,一方面就是要帶來這些話,讓劉兆忠對朝廷方面就此事的考慮有一些了解。“東宮中除了本就在稟告大興府之事的孫大人之外,還有韓將軍,朱將軍等一眾武將……”東宮中。孫躍的想法是這件事應該先斬後奏,讓羅守珍帶人攻下大興府,奪得金銀,然後再告訴付子嬰和王世忠他們。但鐵喜沒有同意。一來是他還沒有正式繼位,所有事情都應該先告知付子嬰和王世忠,二來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前兩日孫躍不在的時候,庭會都已經初步定下了援助開京的章程。即便是現在情況有變,也要讓眾臣知道。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打了大興府城,將李佑承逮到,徹底滅了這股叛亂勢力還好,可若是他們跑到大宋境內,那幽雲十六州又會陷入危險。遼國的騎兵化整為零已經很麻煩了,再加上這麼多高麗人,一旦他們達成合作,之前的勝仗不就白打了嗎?而鐵喜將剛剛回京的姜超叫來,就是讓他好好的記著所有人的話,而後轉達給劉兆忠,讓他自己也能根據朝廷這邊發生的事情,做出自身的判斷。鐵喜還是想要劉兆忠能有自己的想法。因為他們就身處北方,他們就高麗的事情,比朝中的任何人都有發言權。眾人到齊後,鐵喜就讓孫躍將李成旭所求之事盡數道來。付子嬰,王志忠等人看了國書,有了些許的心理準備,其他的人可從來沒有听過嗎,孫躍所說的話,猶如驚雷在他們的耳前炸開了。”殿下,此事萬萬不可……”“是啊,殿下,萬萬不能啊……”孫躍的話剛一結束,賀章就趕忙開口說道。自己花了數天的功夫才完成的奏章,要是被高麗大興府的叛賊三言兩句就把事情敲定了,那他這些天的深思竭慮算什麼?他還怎麼立功勞?可話一出口,賀章就後悔了。這東宮中,文有付大人,王大人,武有朱大人,韓大人,怎麼說話都都輪不上自己啊。果不其然,眾人包括鐵喜,都在看著自己。自己果然是最年輕的一個,什麼經驗都沒有,才剛起了一個頭,就沉不住氣了……正當賀章還在忐忑之時,一個聲音出現了。“賀大人,孫大人只講了大興府使臣所說之話,朝廷也沒有下決定,你為何說不可,莫非是有什麼想法……”鐵喜聲音放松,沒有一絲生氣的意思。鐵喜此時的這句話,讓賀章長長松了口氣。鐵喜的語氣很柔和,明顯是讓他放松,不要著急。鐵喜看他放松下來後說道︰“國事重于泰山,賀大人遇事不要著急,權衡利弊,冷靜思考之後,再下決定。”賀章听完後,抬起頭看到了一臉笑意的鐵喜,而後趕忙低下頭去說道︰“臣明白殿下的意思了。”“他們的使臣說了,若是大興府能夠獲勝,那麼他們就會舉全國之力為大宋每年奉上歲幣,諸位有何想法沒有。”“殿下,若真的幫助他們攻入了開京,掌握了高麗,他們是否真的會履行承諾。”付子嬰出列說道,“而且開京並無失德之處,大宋又豈可輕易丟棄,再去敕封新的高麗國主呢,于法理不合,與聖人之言不合。”付子嬰並不支持。銀子重要,但大宋的名聲更加重要。鐵喜听完之後,略微點頭,對付子嬰所說,他並無不意外。“殿下,臣附議付大人之言。”劉子文緊接著說道。”殿下,臣雖是覺得不應該敕封大興府,而羅將軍此刻陳兵平遼城,離大興府距離非常之近,按理說,這種情況下,開京應早些派遣使臣到大宋向陛下奏呈高麗之紛爭,爭取讓羅將軍助其一臂之力,可他們卻沒有,這本身就有問題……”王志忠也開口說道。他也不同意,但卻用了另外一種方式來表達,而且字里行間明顯並不看好高麗王室。可見王志忠同樣對這錢財起了想法。孫躍听完王志忠的話後,看了看鐵喜,心中思考片刻,也出列說道︰“殿下,在高麗回來之時,尉遲大人曾經說過,高麗雖是除了李子明,但注定不會安定。”“他對高麗之人皆有評價。”“國主王敏暗弱膽小,毫無主見,高麗的官制又容出現權臣,死了一個李子明,還有會有千千萬萬個李子明出現。”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銀狐》,方便以後閱讀銀狐第172章 聖人與俗人的矛盾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銀狐第172章 聖人與俗人的矛盾並對銀狐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