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風流

第四百三十章︰群狼噬虎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上山打老虎額 本章︰第四百三十章︰群狼噬虎

    <td><tab" align="left"><tr><td>

    <td><tab" align="left"><tr><td>

    對那陳瑛,即便是解縉也露出幾分忌憚之色。

    這也難怪楊士奇突然發難,原來此人早有後手,有楊榮和陳瑛二人互為犄角,想要動此人,確實不太容易。

    楊榮自不必說,畢竟是閣臣,而那陳瑛,絕對算是朝中的錦衣衛,在他的主持下,不知整垮了多少建文前臣,因此陳瑛在百官之中素來聲名狼藉。

    可是這又如何,陛下信重,將他倚為腹心,誰能奈何他?

    若是此人四處抓你把柄,如瘋狗一般咬人,誰又敢招惹。

    可是現在,解縉卻沒有選擇了。

    解縉淡淡地道︰“流官之事,老夫和士奇有分歧,這是理所當然的事,士奇非老夫肚中蛔蟲,豈會所思所謀都一般無二。大家終究都是為了朝廷著想嘛,謀不同,而道同而已。”

    解縉說罷,忍不住用手指節敲了敲案牘,在座之人看到了這個動作,頓時若有所思。

    就是這個動作,當年太祖皇帝在的時候,亦是這個動作,每每話音落下的時候,太祖皇帝都會不自覺地敲一敲案牘,而此後,這個動作在當今天子身上亦可以看到,天子似乎一舉一動都在效仿太祖,那眉宇,那眼眸,甚至于這微小的動作。

    在太子身上依舊是如此,太子雖是孱弱,性格與天子不同,可是每當一句話說完時也是如此。而現在,解縉亦然,他幾乎是不經意的時候便做出了這個敲擊的動作。而只微微地一磕,卻給人一種熟悉之感。大家愕然地看著解縉。最後,大家都只是抿抿嘴,誰也沒有點破。

    解縉微微向座椅後一靠,悠悠長嘆道︰“內閣里頭是絕不能添什麼亂子的,如今雖是天下太平,可是越是國家承平,你我更該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斷不能因個人私怨而遺禍無窮。何況內閣大臣之間互有攻訐。成什麼體統?說出去不怕人取笑麼?眼下坊間多有流傳,說什麼內閣政爭,說什麼老夫與士奇有嫌隙,如今不可開交。嚇,這是什麼話,這些人說好听些叫無知,好難听一些叫妖言。”

    解縉頓了頓。繼續道︰“不只是尋常百姓,便是一些朝廷命官也是如此,百姓可以無知愚鈍,什麼時候我大明的朝廷命官也可以不分是非了?吏部尚書蹇義為何上書?就是因為如此風氣不彰。某一些人食君之祿,尸位素餐,亂嚼舌根。唯恐天下不亂,諸公,這是大臣麼,這何曾有一分一厘的大臣儀容?無恥之尤啊……”解縉露出痛心之色,眼眸旋即猛張。接著道︰“這件事不能這麼算,該彈劾的要彈劾。該檢舉的要檢舉,該拿辦的也要拿辦。不狠狠整肅這股歪風,老夫如何交代。”

    金幼孜深深地看了解縉一眼,道︰“解公的意思是……”

    “沒什麼意思。”解縉放下抱在手中的茶盞,冷著臉道︰“無非是配合吏部京察而已,朝廷……也該動一動筋骨了。”

    ………………………………………………………………………………………………………………………………………………………………………

    解縉在那兒和金幼孜幾個說著話,另一邊,楊士奇卻和楊榮正慢吞吞地吃著茶。

    楊榮忍不住道︰“士奇昨夜見了陳瑛?”

    楊士奇微笑道︰“是啊,恰好從山東來了個班子,我一想,這都御使不就是山東人麼,遂命人請了他,讓他听听鄉音。”

    楊榮皺眉道︰“這陳瑛聲名狼藉,士奇何必與他為伍,陳瑛昨夜怎麼說?”

    楊士奇撥弄著手中的一塊璞玉,臉色平淡地道︰“還能怎麼說,無非就是說,這戲瞧著熱鬧,他雖非梨園之人,卻也想湊一湊這熱鬧,看戲的不如唱戲的,要唱就要得博個滿堂喝彩。”

    楊榮唏噓一番︰“這戲未免也太大了,牽涉了這麼多人,真不知該如何收場。”

    楊士奇似有感嘆,道︰“說是如此說,誰都想收場,可是你我就在戲中,收場不收場不在你我,也不在解公之輩,只要是在這廟堂,你這一輩子都要演下去,不想演了,累了、乏了,萬念俱焚,那又如何?這鑼鼓不停歇,累就是死,乏就是亡,斷不會有好下場。罷,不說這些喪氣話,前幾日托勉仁兄去關注那郝風樓,近來可有什麼消息?”

    楊榮坐定道︰“前幾日,他拜會了姚先生,到底說了什麼,卻是不知,不過瞧他神色並不是很好,多半從姚先生那兒並沒有得到什麼助益。”

    楊士奇唏噓道︰“姚先生對太子殿下還是有感情的,此番未必肯攙和進來,可惜了,若是姚先生出手,這件事倒是好辦。此後呢?此後郝風樓做了什麼?”

    “此後當然拜謁了陸都督人等,不過瞧這樣子,似乎和這件事並沒什麼關系,武人終究是攙不上這樣的事。哦,據說他納了妾……”

    楊士奇不由苦笑,道︰“這些就不必說了,瞧他這樣子,胸有成竹,或許早有辦法。不過這和我們無關,我們自己做自己的事,他們做他們的,郝風樓終究是武人,不必和他有什麼瓜葛,況且此人詭計多端,與他少打交道才是。方才吏部尚書去造訪了解公,我擔心的是,解公是預備動手了。”

    楊士奇不免唏噓一番,顯得有幾分後怕,不過從他的神色之中卻唯獨沒有後悔。

    …………………………………………………………………………………………………………………………………………

    事態果然是急轉直下,整個朝廷頓時轟動了。

    楊士奇畢竟根基淺薄,那點兒門生哪里及得上人家?驟然之間,無數彈劾奏書四處亂飛,吏部亦開始核查彈劾,京察一起,雞飛狗跳,短短幾日之間被檢舉的便有七十余人,而這七十余人自是楊士奇有瓜葛的人佔了多數。

    朝野之上,四處都是抨擊楊士奇的聲音,卻不知是誰帶動了輿論,群情洶洶,更有甚者,許多關于楊士奇貪墨錢財、在鄉中侵佔人田地的流言也充塞京師。

    這是一場很浩大的舉動,上到朝廷命官,下到尋常讀書人,居然出奇的一致。

    其實這也難怪,吏部這邊殺氣騰騰,楊士奇的那些人,誰敢造次?冒頭一個就收拾一個,吏部從來不怕割韭菜,反正有敕命在身,尚方寶劍在手。

    楊黨這邊沒了底氣。而其他人群起攻之,這些人人多勢眾,本就不是楊黨所能比擬,再加上有人在士林之中煽風點火,先是許多楊黨搖搖欲墜,幾乎到了垮台的邊緣。

    更可怕的卻是楊士奇聲譽。如今各種流言都有,什麼楊士奇兒子強搶民女,什麼結黨營私,什麼屎盆子都往上頭扣。

    好笑的是,在江西吉安府泰和縣竟有士紳直接聯絡了一批人,前去縣衙狀告,口稱楊士奇瞞報父喪,以及侵佔田地,縱容族人不法等罪。

    這泰和縣令真是嚇壞了,突然來了這麼一出,竟是一時不知該如何是好。

    要知道,這些罪名之中,後頭侵佔田地和縱容族人不法其實不值一提,對一個內閣大臣來說,顯然這還不足以造成什麼太大的影響,至多也就是在鄉中流傳而已。

    可是瞞報父喪卻不是開玩笑的,這絕對要命。瞞報父喪,其實和欺君罔上沒什麼區別了。國朝不過數十年,雖然法紀已經松弛,再不復當年太祖時的苛刻,可是有幾條紅線卻一直懸在所有人頭上,這紅線便是四個字……君臣、父子。

    欺君便是死,不孝則是聲名狼藉,朝廷也斷不會縱容姑息,即便你再如何顯要也必死無疑。

    而楊士奇卻也有楊士奇的特殊性,楊士奇的生父早死,因此母親改嫁給了一個叫羅性的男人,自此之後,楊士奇便成了羅性的兒子,而這位繼父待他也算不錯,供他讀書,此後他金榜題名,本也是一段佳話。

    問題的關鍵就在于,一年之前,羅性死了,這里頭又牽涉到一個問題,楊士奇要不要守制?

    很顯然,楊士奇那時候風光得意,正在最關鍵的時候,若是守制三年,只怕這前途算是玩完,理由很簡單,若你是布政使,那麼守制之後,你的品級至少也該是三品,要嘛起復至京師任右侍郎,要嘛外放出去,最差也是三司的主官。假若你是五品知府,起復之後,最低也有五品官的待遇。

    偏偏楊士奇是翰林,當值內閣。不過是小小的五品而已,他上年若是守制,三年之後多半也就是個翰林,運氣不好,甚至到各部堂里做一個郎中也是未必,可是你還有機會入閣麼?絕無可能,因為那時候,天子早就將你忘了,內閣終究不是頭餃,它的權利再大,卻也只是兼差,哪里有你從前兼著某差,三年之後還讓你兼的道理?

    ……………………………………………………………………………………………………………………………………

    第一章到。(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公子風流》,方便以後閱讀公子風流第四百三十章︰群狼噬虎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公子風流第四百三十章︰群狼噬虎並對公子風流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