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將門

第620章 大改革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青史盡成灰 本章︰第620章 大改革

    在一瞬間,彥博想到了辭職。小說

    老子不陪你們玩了

    願意換誰換誰,這個倒霉的首相我不干了

    誰願意干誰干

    彥博真的瘋了。

    東西兩京的官吏,不過兩萬人,趙禎要裁掉一半

    這可不是老百姓,而是官,是有權有勢的官吏

    裁誰不裁誰怎麼做決定

    別忘了大家伙都盤根錯節,處在一張利益大,那麼多官吏,有幾個屁股干淨的,你拿了別人的飯碗,別人要和你拼命

    到時候只有一個結果,那是掀翻狗食盆,大家吃不成

    與其到時候被轟得體無完膚,身敗名裂,還不如一走了之呢或許感覺到了老的怨氣,趙禎的神色緩和了不少。

    寬夫啊,朕知道這事太難,可總要有人做才成宗�還不到十歲,朕兩鬢斑白,該給他留下一個什麼樣的江山啊我大宋自太祖立國以來,官職混亂,疊床架屋,機構臃腫,人浮于事,浪費國帑民財,效率極端低下,已經到了不改不成的地步。

    趙禎深吸口氣道︰朕已經下定決心,要正本清源,恢復三省六部舊制,把亂七八糟的官職明確下來,職位和權責對等明晰寬夫,你是朝老臣,朕信任你,此事非你不可。為了大宋江山,你勉為其難吧

    說著,趙禎居然深深一躬。

    可把彥博嚇壞了。

    皇帝的舉動嚇人,他的話更嚇人

    要恢復三省六部,要官吏職權對等,這是多大的工程啊,我的陛下啊,您這是要干什麼莫非真是想替小太子把什麼麻煩都解決了你這個爹當得也太辛苦了吧

    彥博滿心吐槽,但是面對皇帝重托,他能如何

    敢拒絕嗎

    信不信,他只要敢反對,皇帝立刻能砍了他

    彥博算是看明白了,算有再多的困難,他也要拼,根本是無路可退。

    陛下,老臣承蒙錯愛,理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奈何官制復雜,非是老臣一人可以完成,這樣吧,老臣推薦王相公,讓他跟老臣一起負責此事,一定盡快給陛下拿出結果。

    情況是這樣,景平啊,你可要多多費心彥博笑嘻嘻道。

    王寧安臉都黑了,我說姓的,這種事情你找我干什麼你一個堂堂首相,你負責算了,何必牽連無辜

    無辜

    彥博氣得拍桌子,王二郎,陛下改革變法的步子越來越大,難道不是你的功勞還敢跟老夫裝無辜我告訴你,反正我彥博胡子一把,不當官沒什麼。你信不信,我出門摔一跤,把腿摔斷了也好,把腦袋撞破了也行然後我書請辭,我看看陛下還能逼我不到時候你們願意怎麼折騰怎麼折騰,跟老夫沒關系

    他這話把王寧安噎得一個字都說不出來

    算你狠

    彥博,你行,你真行

    連踫瓷的主意都想到了。

    我玩不過你老小子

    王寧安當然不喜歡大宋混亂的官制,人人都是臨時工,效率低下,不知道干什麼,而且一個職位,能掛好幾十個人,官員眾多,俸祿開支龐大像是一座沉重的大山,壓在了大宋百姓的肩頭,負擔太大了。

    只是弊端誰都清楚,但是想要改革,卻不是這麼容易。

    王寧安沉吟了半晌,這樣,相公,我去請醉翁過來,然後再叫王安石,咱們四個一起商量。

    彥博點了點頭,再把司馬光叫來,那小子鬼點子多。

    這樣,五位重臣,齊集一堂。

    听說要改官職,最興奮的莫過于王安石。

    早該如此了,陛下實在是聖明。

    彥博撇了撇嘴,說起來容易,那要怎麼改

    這個容易,只要恢復唐代的三省六部可以,按照唐六典做行了。

    還真別說,王安石是個干事的人。

    他滔滔不斷,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到了最後,連彥博都忍不住點頭了,貌似真沒有那麼復雜,或許困擾了朝野幾十年的問題,有希望在他們手解決。

    首先,大宋的政事堂正兒八經的名字叫書門下,眾所周知,唐代的三省是尚書省,書省,門下省在唐初的時候,真正的權力在尚書省,李二做過尚書令,他以後不設尚書令,轉而由尚書左右僕射為宰相,再後來,尚書省弱化,權力轉移到了書省,到了唐代的後期,又轉移到了門下省。

    光是唐代的相權轉移,能寫一篇幾十萬字的論,還不一定說得清楚。

    簡言之,在唐代的時候,三省徒有其表,到了大宋,則是更加混亂不堪。

    王安石建議正本清源,和王寧安的想法不謀而合。

    其實不必拘泥于三省,陛下既然要大改,那我們尊奉旨意以政事堂統領六部,總攬樞大權即可

    王寧安斟酌著,說出了自己的建議。

    彥博道︰那何人為相

    以尚書左右僕射為相,首相兼任門下侍郎,掛昭館大學士餃,次相為尚書右僕射,兼樞侍郎,掛集賢殿大學士餃,參知政事掛尚書左右丞,行副相事。

    還真別說,讓王寧安這麼一說,大家都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其實大可以舍棄拗口的尚書左右僕射,門下書侍郎,但是為了照顧傳統,也只能如此。

    這麼改之後,有一個很明顯的好處,那是宰相變得名副其實了。

    如以老為例,他現在是首相不假,但是他的正式官餃是同書門下平章事說穿了,還是個臨時工,只不過是大宋最大的臨時工。

    改制之後,他是尚書左僕射門下侍郎,昭館大學士,是正兒八經的書門下主官,名正言順,而且成為正式官員之後,有個最顯著的好處,那是任期有了保證,三年一任,如果沒有意外情況,皇帝也不能隨便罷相

    彥博是個人精,他盤算了一下,改制的好處的確很多,沒準是因禍得福,他的權力能更進一步呢

    相公有個優點,那是靈活

    見到了好處,這位絕對不會遲疑。

    王相公,那你看其他的衙門要怎麼辦

    王寧安道︰方才介甫兄講了,唐代的六部是掛在尚書省下面,依我看不如直接掛在政事堂下面,反正唐代的時候,也是這麼干的,本朝也在書門下設立了吏兵戶刑工各房,索性把各房升格成六部

    王安石在一旁撫掌大笑,王相公的提議好我大宋雖然名義有六部,但六部的實際權力都被分割出去,這一次正好收回

    首先是執掌百官升遷考評的吏部。

    需要將審官院流內銓與三班院的權力收回,統歸吏部尚書執掌。

    光是看這一個吏部,能明白大宋的官制有多操蛋。

    一個衙門愣是給分成了三個衙門,疊床架屋,官員多了何止數倍

    其他各部也是如此,戶部需要收回三司,司農寺,司水寺,都水監等衙門的權力。

    至于刑部,需要收回審刑院與糾察在京刑獄司等處的權力。

    禮部也要收回太常寺,禮院等衙門的權力。

    將六部梳理一遍,不難發現,幾乎每個衙門都被架空了,職權分給了至少三個以的衙門,亂糟糟的,跟一團麻似的,也真難為大宋的君臣,沒有十幾年的苦功,根本搞不清楚這些衙門是干什麼的。

    六部恢復舊制之後,能裁掉二十幾個司院台寺監等衙門,減少官吏一半以

    現在看起來,趙大叔說要裁一萬人,並非空穴來風。

    這位老皇帝早想清楚了,大宋的官吏的確是太多了。

    商量來,商量去,現在剩下一個難題,那是兵部要恢復原有的規模,必須動樞密院。

    而樞密院與書門下並稱東西府,位高權重,豈是輕易動得了的更何況樞密院涉及到了龐大的武人集團,究竟要怎麼做,必須下功夫才行。

    彥博這個老鬼甚至有點看好戲的心思,樞密使狄青,副使包拯,都是你王寧安的人,看看你有沒有往自己身下刀子的勇氣吧

    彥博一副看好戲的模樣,王安石倒是十分投入,剛剛的商議,他的建議得到了采納,正是心氣高的時候。

    相公,王相公,所謂樞密院,在唐初是不存在的,只是安史之亂,大唐戰亂頻繁,不斷用兵,才不得不增設樞密院統軍,以至于一段時間,樞密院凌駕書門下之如今的大宋,雖然有邊境戰事,但是軍務並非最主要的事情,樞密院的地位理應削弱,將樞密使大權歸並兵部,理所當然

    王安石一邊說著,一邊盯著王寧安的神色。

    敢情拗相公也不是白痴,要改革軍隊,必須得到王寧安的首肯,誰讓他是將門第一人呢

    見大家把目光都盯著自己,王寧安突然呵呵一笑。

    改革樞密院,我是舉手贊成的,但是有個前提,是改革不能影響我大宋軍人的戰力,更不能讓外行指揮內行試問,一個沒帶過兵的兵部尚書,如何能統軍作戰諸位可別忘了,我大宋遠不是天下太平,還有契丹,西夏,虎視眈眈,如果妄動軍制,等于自廢武功,不是改革,而是找死

    3939539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宋將門》,方便以後閱讀大宋將門第620章 大改革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宋將門第620章 大改革並對大宋將門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