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袁耀等人決定,乘著許都還沒有被趙風拿下,袁耀攜帶傳國玉璽,親自趕到洛陽,來禪讓帝位。
這樣一來,袁耀起碼還能保住袁家的富貴。
何況,之前就已經禪讓過了兩次,這次禪讓之行,也不算突兀。
趙風看完後,內心也是感慨不已。
選擇圍困許都,而不是強攻許都,一是要圖穩。
在有大優勢的情況下,沒必要冒風險去與曹操決一勝負。
畢竟曹操也不是好對付的。
二是可以減少死傷情況。
畢竟趙風的大軍數量,並沒有比曹操多出多少。
強攻許都的話,不說拿不拿的下,就算能拿下,那也要死傷慘重。
結果趙風圍困許都後,給袁耀的感覺,就是趙風想要俘虜劉協,然後另做他用。
到了那時,不說劉協願不願意,只要趙風願意,劉協難道還能不禪讓帝位?
所以,袁耀的這次禪讓之行,顯然也是想岔了。
當然,就算沒有這次的情況,等趙風消滅了曹操後,袁耀依然會進行三次禪讓。
不管袁耀當初禪讓帝位,是試探成分居多,還是真有禪讓的想法。
到了現在,都是木已成舟,由不得袁耀了!
就像陶謙讓徐州給劉備,劉備讓徐州給呂布,在當時那種情況下,幾分試探,幾分真意,誰又說的清楚。
如果袁耀發憤圖強,最終戰勝了趙風,保住帝位,那麼當初的舉動,自然就是試探成分居多。
哪怕不是試探,也會變成試探。
而如果最終袁耀把帝位禪讓給了趙風,哪怕當初是試探,那也不是試探,而是真心禪讓。
趙風放下手中的文書,看向士兵︰“回去告訴龐統,就說我知道了。”
士兵對趙風一拱手︰“喏!”
說完,便轉身退出了中軍大帳。
五日後,袁耀派出使者,前來告訴趙風他們的行程,希望趙風早日趕到洛陽,去接受帝位。
趙風只是回復知道了,便打發了袁耀的使者。
因為趙風心里的想法是,登基稱帝後,不確定的因素太多了。
如果不能把曹操消滅掉,指不定會弄出什麼麻煩。
而消滅掉曹操以後,趙風與劉表有一個十年之約。
劉表可以讓他的兒子,平穩接收荊州。
至于江東孫氏,暫時不足為患。
而只要趙風承認涼王馬超與秦王白文的王位,他們二人,短時間內,也不會給趙風制造麻煩。
趙風也可以利用這些年,登基後來收攏豫州、徐州、司隸、青州、冀州、並州、幽州的民心。
時間緩緩流逝,不知不覺中,趙風便在許都城下待了四年時間。
這四年里,馬超與白文平分了右扶風。
其中拃縣、渝麇、雍縣、陳倉、 縣,歸馬超所有。
槐里、茂陵、平陵、 縣、武功、美陽、杜陽、漆縣、鑘韎H 擦輳 孜乃 小 br />
之後馬超與白文,合兵一處,從斜谷攻入了張魯的漢中郡。
雙方互有勝負,但因為糧食運輸困難,最後馬超與白文戰敗而歸。
另外,這四年來,每年都會有六萬男兵與一萬五千女兵,趕到長社訓練。
如今長社囤積的大軍,已經達到了男兵三十萬,女兵七萬五千。
加上許都北城牆外的九萬大軍,許都東城牆外的兩萬余大軍。
在許都附近,趙風便囤積了四十八萬余大軍!
至于張 與文丑的大軍,趙風早就讓他們率兵前去汝南郡坐鎮了。
畢竟荊州劉表,還是需要防備的。
典韋與王平的大軍,也撤出了南陽郡,返回了弘農郡坐鎮。
只是因為南陽郡還有不少地方,依然屬于曹操,所以南陽郡,目前也沒有交給劉表。
這天。
一哨騎跑進中軍大帳,對趙風一拱手︰“啟稟主公!”
“襄陽傳來急報,劉表已經病故,荊州之主,由劉表的次子劉琮繼任。”
趙風感慨道︰“當初我還以為,劉表只有一、兩年好活的。”
“沒想到,這一活,還活了四、五年時間。”
至于劉琮會繼任荊州之主的位置,趙風也不覺得意外。
雖然當初讓黃承彥去找人協助劉琦,但顯然效果甚微,或者說蔡氏與蔡瑁等人的權利太大,導致劉琦一點機會也沒有。
趙風沉吟了一下,看向熊大︰“讓荊州地下情報組織,找到劉琦。”
“如果劉琦不想被害死的話,讓他前去汝南郡安陽,找張 尋求幫助。”
“我會讓張 與文丑,率兵介入此事。”
熊大對趙風一拱手︰“喏!”
說完,便轉身退出了中軍大帳。
等熊大走後,趙風看向哨騎︰“下去領賞吧。”
哨騎對趙風一拱手︰“多謝主公!”
說完,便轉身退出了中軍大帳。
等人都走後。
趙風自語道︰“劉表已經熬死了,這曹操到底還能活多久?”
趙風當初的打算,就是把曹操給圍困在許都,然後耗死他。
畢竟單憑潁川郡一郡之地,顯然養不起十余萬的大軍。
一般正常情況,一郡之地的賦稅,也就只能養活三萬左右的大軍。
郡地不同,產糧不同,人口不同,能養活的大軍,也會不同,少的能養活一萬余人,多的能養活五萬余人。
就算曹操有些許存糧,也應該熬不了太久,畢竟是十萬大軍。
可曹操偏偏熬了四年時間!
當然,耗的越久,潁川郡百姓就會被盤剝的越發厲害。
到時候趙風接收潁川郡的阻力,也就會越小。
所以趙風在這種想法下,許都一圍就圍了快五年時間。
沒多久。
又一哨騎跑進中軍大帳,對趙風一拱手︰“啟稟主公!”
“許都內傳出消息,曹操病故了!”
趙風听後,愣了一下。
雖然不清楚曹操具體的死亡時間,但顯然不是這個時候。
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讓曹操提前這麼多年,便亡故了。
還沒來得及感嘆世事無常。
又一哨騎跑進中軍大帳,對趙風一拱手︰“啟稟主公!”
“許都天子派使者前來大營,表示願意投降!”
趙風知道,劉協只是被曹丕等人推出來的由頭。
曹丕等人不同意,劉協就算想投降趙風,又有什麼用,根本沒人會听他的。
何況,劉協想投降的消息,都出不來許都皇宮。
趙風沉吟了一下︰“你去找徐庶,讓他去見見天子使者。”
哨騎對趙風一拱手︰“喏!”
說完,便轉身退出了中軍大帳。
這種情況,趙風自然不適合直接接見劉協的使者。
所以讓徐庶去打頭陣,打探那邊的情況,就是最好的選擇了。
片刻後。
徐庶走進中軍大帳,對趙風行了一揖︰“回稟主公,許都斷糧了!”
“根據使君所言,曹操是因為飲食不善,又操勞過度,導致頭風發作,最終病故。”
趙風听後,也是感慨不已,沒想到曹操是這樣死去的。
沉吟了一下︰“他們投降,有什麼要求沒?”
徐庶搖了搖頭︰“沒提什麼要求。”
接著話鋒一轉︰“都已經斷糧了,還能提什麼要求?”
“再拖延個三、五日,許都城內,還不知道要餓死多少人!”
趙風沉吟了良久︰“劉協畢竟是劉漢的天子。”
“以我現在的身份,接受劉協的投降,只怕不太合適。”
“我意,讓士兵每天運送些許糧食進入許都,吊著許都城內軍民的性命。”
“然後回洛陽接受袁耀的禪讓。”
“之後以帝王的身份,來接受劉協的投降!”
“元直以為如何?”
以許都的情況,就算趙風想分給百姓多一些的糧食,也會被曹軍給搶走。
所以還不如一視同仁。
反正也就苦個一、兩個月,起碼能保證,不會餓死人。
徐庶對趙風行了一揖︰“如此,大善!”
其實趙風想的,除了所謂的身份不合適以外,也是考慮到了以後的影響。
因為這樣一來,之後流傳出去的說法,便是趙風剛一登基稱帝……,許都天子就投降了趙風。
這樣一來,趙風就顯得更加的正統了。
三天後,趙風便帶著虎營、豹營,離開了許都城下,啟程返回了洛陽。
又一個月後,趙風在洛陽皇宮,接受袁耀的禪讓。
再半個月後,趙風祭拜完天地,正式登基為帝!
因為都是禪讓過來的,國號依然是漢,沒有變動。
年號則進行了修改,廢除經常更改年號的制度,以後年號統一為新漢年。
之所以叫新漢年,第一個表示的,便是趙風新立的王朝,算是一個新生的大漢。
另一個意思便是,王莽當年也是從漢平帝孺子劉嬰手中禪讓過來的帝位。
而王莽當年建立的國號,便是新。
所以新漢的意思,也算是把新朝算了進來。
為了模糊這個概念,又讓人大概知道這麼個用意,便沒有從王莽的始建國元年算起,而是把孺子劉嬰的居攝元年,漢平帝的元始元年,都計算了進去。
而原本應該是代表趙風的新漢元年,也被趙風改成了新漢二零八年。
與趙風心目中另一套計算年歷的公元二零八年,剛好相符。
趙風這麼做,並不是故意要把年號弄的與公元年歷一致。
而是有著第三個意思,便是想告誡後世子孫,孺子繼位的結果,可能就會被類似王莽這樣大權在握的人篡位。
這方便趙風,日後新立一些,關于繼承人選的制度,也算是防範于未然。
然後便當著眾人,派出使者,分別前往馬超與白文所在地,表示趙風認可了馬超的涼王之位,與白文的秦王之位。
讓他們二人,分別上書,表示願意稱臣,奉趙風為帝。
之後新增了親王、郡王、縣王,三個王爵爵位。
親王,顯而易見,便是趙風親族的王爺,只有八個固定王爵,擁有少量兵權,不世襲。
郡王,是屬于異姓王的,可世襲。
要求便是他們自己去奪取非漢地的地盤,算是鼓勵那些有野心的世家、豪強,去對外侵略。
對王朝的穩定,好處頗多,可以分掉不少野心家惦記帝位的心思,又能間接削弱各個世家、豪強。
畢竟戰爭打的就是資源消耗,一但戰敗,一切都化為烏有。
另外,也算是給了一個另類的晉升通道,那些有著‘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想法的人,便可以去那些地方發光發熱。
趙風這種舉措,也不算新創,而是把周制修改了之後,專門弄出來的。
因為縱觀古代歷史,也就只有周朝,擴張的土地最多。
同時趙風以山海經的名義,把世界大概地圖傳了出去。
因為山海經里的地理位置,經過研究山海經的學士走訪,發現並不適用于漢朝的地理位置。
所以趙風這麼說,還是擁有一定的可信度。
至于想要反駁趙風說法的人,你先走遍全世界再說吧!
剛好,趙風對于目前世界各地,分別是什麼朝代,也不太清楚。
用山海經地理位置來代替,可以完美的去解釋。
至于縣王,那就是縣侯的進階爵位,屬于大漢內的正常王爵,只世襲三世,如果沒有新立大功,便會削為縣侯。
兩者實權差矣不大,主要就是王爵會更高貴一些。
這種情況,大漢就有,只是很少很少,算是特殊的侯爵。
趙風算是把縣王明面化了。
比如平原郡鬲國、樂安郡益國、齊郡昌國、瑯琊郡繒國、汝南郡宋國、魏郡涉國、中山國安國等等,這些都是縣國。
最後,自然是大肆封賞。
其中趙雲被封為武王,屬于親王。
另外七位親王,暫時空缺。
趙雲兼領驃騎將軍,張遼被封為車騎將軍,典韋為衛將軍。
這三人,不管是軍功,還是資歷,都是當之無愧。
至于大將軍之職,暫時空置。
另外,前將軍為華雄,右將軍為張 ,左將軍為文丑,後將軍為周倉。
這里是根據軍功來定的。
華雄當初幾次孤軍深入曹操腹地,沒有華雄的牽制、破壞,說不定趙風早就敗給了曹操,功勞不用多說。
而張 與文丑,則是分別拿下了不包括潁川郡的豫州地區、青州部分地區、徐州部分地區,與兗州的泰山郡。
從奪取的治地來說,這二人算是最多的!
周倉雖然能力有些水分,但畢竟是最早跟隨趙風的,綜合功勞,不可謂不多。
剩余的將領,基本就是四平四安了。
然後空出來的將軍之職,又封給了其他人。
文官方面。
田豐被封為了太尉,邴原被封為了大司徒,王烈被封為了大司空。
主要是除太尉外,大司徒與大司空,也沒什麼實權,所以便封給了邴原和王烈。
大司馬與太尉的職權差不太多,這兩個職位本就不同置。
還是靈帝末,以劉虞為大司馬,太尉不變,之後,太尉與大司馬,才同時設置。
但趙風現在沒有任命大司馬的意圖。
郭嘉、魯肅、滿寵、崔琰、荀諶、王機等人,暫列九卿。
徐庶、龐統等人,目前功勞不夠,無法位列高官。
之後所以官員的爵位,都分別晉升一級。
袁耀被趙風封為了淮南王,算是接替了當初袁術的王爵,只是暫時沒有封地。
趙風在洛陽坐鎮了三個月,等一切都步入了正規後,便興師動眾的趕到許都,接受了劉協的投降。
餓的不成人樣的曹軍,被趙風打散後,加入了十五萬男兵,與五萬女兵,共三十萬大軍,分派到邊地去坐鎮了。
畢竟提拔了那麼多將軍,各軍的編制,都發生了改變,整體擴編了不少。
單憑張 、文丑,就分去了三萬大軍。
自此,曹家勢力覆滅!
趙風也沒對曹丕等人趕盡殺絕,全部帶回洛陽安置。
算是就近看管起來。
除了曹家親族,類似荀𨘥@ 眈業熱耍 及才諾交 閎Ж善稹 br />
劉協被趙風封為了安王,算是縣王,只是身份特殊,需要待在洛陽養老。
隨後半個月,劉琦帶著甘寧殘軍,趕到汝南郡求救。
趙風令張 與文丑,率領五萬本部大軍,隨劉琦與甘寧的殘部,返回了荊州,準備借劉琦的名義,插手荊州之事。
然後令夏侯蘭與太史慈,率領四萬本部大軍,前去汝南郡接替張 與文丑的位置,坐鎮豫州。
三年後,新漢二一一年,長大了的孫紹,在趙風安排人的扶持下,羽翼漸豐,孫紹表示自古就是子承父業,哪有弟弟繼承兄長家業的道理,長此以往,必然會禮崩樂壞。
所以孫權為江東之主,名不正言不順,要求孫權把江東之主的位置,也就是吳王之位,歸還給孫紹。
這個吳王之位,是根據吳郡來封的,是由曹操為了拉攏孫策對抗袁術時封的。
江東的世家、豪強,算是大漢保存的最為完整的地區,所以孫紹的說法,得到了不少世家、豪強的認同。
畢竟叔父要是可以隨意搶奪佷兒的家業,那豈不是要亂套?
而趙風也立馬做出了回應,表示應該子承父業,下達了承認孫紹為吳王的詔令。
另外還派出徐晃、太史慈、管亥,共領六萬大軍,開赴江東,聲援孫紹。
趙風早在當初準備扶持孫紹時,就想到了今天的局面。
孫紹的身份,本就敏感,孫權肯定會處處提防孫紹,所以孫紹自然能感覺到,來自孫權的惡意。
加上趙風安排的人,經常在孫紹面前說一些挑撥的話,孫紹會反抗孫權,就成了必然。
所以派兵增援,自然就是借孫紹的名義,來攻打孫權。
只要江東戰亂一起,哪怕孫權在雄才偉略,面對一堆爛攤子,也只能無能為力。
同樣也在這一年,為了安撫馬超,趙風親自下詔,讓馬超的妹妹,嫁給了武王趙雲。
畢竟趙風先是出兵幫助劉琦,導致劉琮與劉琦之間,現在還在為荊州之主的位置,經常爆發戰事。
張 與文丑進入荊州後,就算劉琦不想發生戰事,張 與文丑,也會主動挑事,然後摩擦不斷。
當然,戰事規模都不算太大,屬于千人級別的摩擦。
如今又出兵幫助孫紹,你要不安撫一下,讓馬超怎麼想?
誰知道趙風什麼時候又弄出這一手,來干涉西涼的事情。
也在這一年,劉備神奇般的尋訪到了諸葛亮,然後帶著關羽、張飛等人,進入了益州,疑似投靠劉璋去了。
原本不把劉璋放在心上的趙風,又開始提防起了益州的動態。
不過主要大患,都已經出兵干涉了進去,趙風在提防益州動態的情況下,開始大力推廣學術。
這里面主要包括的,都是後世的一些科學知識。
五年後,新漢二一六年,劉琮迫于趙風會隨時增兵荊州的壓力,又或者是確實無能,劉琮正式向趙風投降。
趙風非常高興,把荊州拆分為荊南和荊北,其中南陽郡、南郡、江夏郡歸屬荊北,武陵郡、長沙郡、零陵郡、桂陽郡,歸屬于荊南。
其中任命劉琦為荊南刺史,劉琮為荊北刺史。
趙風這麼安排,也是有著自己的考慮的,畢竟荊州太大,又糧產豐富,算是減少日後帶來的麻煩。
拆分荊州後不久,孫權也像趙風投降,表示願意把吳王之位,歸還給孫紹。
但孫權的要求,便是允許他能帶著自己的舊部,去開疆拓土。
孫權這也是按照趙風當初制定的規矩來。
只要是開疆拓土打下來的地盤,就歸屬于郡王一類。
趙風雖然知道,孫權是擔心自己把揚州也給拆分了,所以果斷帶著舊部離去。
這樣一來,至少孫家還是江東之主,而他也可以為孫家另謀它路。
相較起來,孫權確實是一位雄主!
孫權是按照趙風的規矩來,趙風就算擔心,但也只能同意。
畢竟這算是第一個去開疆拓土的未來郡王。
趙風要是不同意,那也會影響到後面世家、豪強的激情。
萬一孫權真的自己打下一塊地盤,那麼就會有更多的人,來效仿孫權。
反正‘山海經’那麼大,總會有有野心的世家、豪強。
其實趙風還真想把揚州也給拆分了。
畢竟現在的揚州,就是後世的安徽、浙江、江西、福建、部分湖北、部分江甦,差不多五省之地,可見揚州有多大!
自此,除了益州,這個留給未來太子,當作建立功業的地方,大漢基本歸于一統。
(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