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雄逐鹿之南方王

第二百四十一章 範蠡獻策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熱來襲 本章︰第二百四十一章 範蠡獻策

    “範公,眼下秦國攻蜀之勢逾烈,大將武成侯王翦率40萬秦師屯兵簡州,壓得後秦、蜀漢、後蜀三國無力動彈,敗亡恐怕不過早晚之事,我本欲率兵直下昌州,以據四州之地與秦爭鋒,不想景略卻來信讓我先就此罷兵,我心實有不甘,還請範公教我!”

    一路將範蠡、西施兩人接回義州城後,司馬宇就把範蠡請到了府中議事。

    此番北上,司馬宇集四軍之力,本就是要趁著殲滅25萬成家軍主力之機,一舉拿下昌州。

    誰成想,由于被王賁率領著10萬秦軍橫插一腳,司馬宇不得不集結大軍之力于北關城下一舉殲滅了這支秦軍,卻也因此一下暴露了南方王軍的戰力,使得佔據昌州北方五郡的公孫況、公孫頡兩人不得不偃旗息鼓,準備聯手抵抗司馬宇。

    兩人麾下的成家軍雖戰力不佳,卻也仍有10萬之數,若鐵了心據城而守,以南方王軍實力之強,強攻之下怕也將損失不小。

    更為重要的是,據外閣傳回的消息,北關城之戰結束以後,佔據充州的吳漢也在集結大軍,隨時準備南下支援昌州。

    司馬宇這才不得不考慮王猛的建議,20萬大軍在義州城停滯不前。

    吳漢乃是東漢開國名將,位列雲台二十八將第二位,曾先後掃滅劉永、董憲、公孫述、盧芳等割據勢力,乃是劉秀麾下功勞最大,最能打的一員大將。

    吳漢也是在引兵進蜀攻伐公孫述之時一同來到的這個世界,其更是先公孫述一步統一了充州,遙尊中原之地的東漢帝國皇帝劉秀為主,自號廣平侯。

    充州乃是整個蜀地面積和人口最多的幾大州之一,吳漢治下百姓800余萬,兵多將廣,實力遠在公孫述之上。

    若非北面西夏和鳳翔軍的牽制,昌州也輪不到公孫述來做主,就是來勢洶洶的大秦面對吳漢也主要以拉攏為主。

    陳食郡之戰,25萬成家軍葬送永州,這讓吳漢看到了吞並昌州的機會,自不會坐看著南方王軍染指昌州北部五郡。

    “敢問君上,我王府治下人口幾何?兵力幾何?”

    範蠡聞言沒有正面回答司馬宇的問題,轉而反問道。

    “算上夔州和新納的上豐、石道兩郡,治下百姓近900萬人,兵力40余萬”

    司馬宇心中默算,沉默了一會兒後道。

    “那秦國又幾何?”範蠡接著道。

    “秦國坐擁雍涼二府,更據有蜀地三州,治下百姓數千萬,常備帶甲之士數百萬”司馬宇的面色一沉,如實道。

    兩軍的實力差距何其之遠!

    “秦軍以泰山壓頂之勢南下蜀地,尚且一步步穩扎穩打,秦國大將王翦已吞並簡州月余未曾出戰,而君上今年已以一州之地連擴兩州,還有何不足?以蠡之見,主公當務之急,當不在擴疆並土,而是要對內整肅吏治,選拔賢明,發展地方,穩定新納之地,對外則廣結盟友,聯合抗秦。現在北上五郡之地,只會消耗我軍的實力,將吳漢軍逼到我軍的對立面。公孫況、公孫頡,守动之輩,不成氣候,留下五郡更有利于我們聯合吳漢軍抵抗秦軍。

    若君上真想動兵,東面恭州和南面淅州、�k州、梓州四州才是最佳動武之地,夷人難馴,早晚為禍,不若發兵徐徐圖之,即可免其壯大生亂,還可達到練兵的作用。過上幾年,待到各州百姓安定,將士歸心,大勢已成,據數州之地以抗秦,又有何懼?”

    範蠡在決定投效司馬宇之前顯然也對南方王軍的整個局勢有過了解,一番話說來侃侃而談,听得司馬宇不由頻頻點頭。

    誠然,確實是司馬宇太過心急了,以為有著對軍隊的絕對掌控力就可大肆擴張。

    卻不想,王猛他們所擔心的是,一旦大軍戰敗,或是實力受損嚴重,剛剛佔據的津州和兩地南夷必生動亂,到那時吳漢軍或秦軍趁勢來攻,則大勢危矣。

    所以,在這緊要關頭,遠在王城的王猛等人才會來信勸諫司馬宇息兵。

    “秦軍恐怕不會給我們幾年的時間,從外閣傳回的消息看,秦國國內兵力正在頻繁調動,恐怕很快就會有大量的秦軍前來蜀地支援王翦,以三國的實力必然抵擋不住。三國破滅,我軍首當其沖,我之所以急著要拿下昌州,也是想以瀘州和昌州二地為緩沖區,抵抗秦軍!”

    範蠡的話雖有道理,但司馬宇的心中卻也有著自己的擔憂。

    “君上放心,蠡願自請為使,出使各州,我有信心說服他們聯合抗秦,為君上爭取時間!”

    範蠡卻是自信一笑,向司馬宇請命道。

    “好!有範公出馬,何愁大事不成!”

    司馬宇聞言大喜。

    他心中本也早就有聯合抗秦的想法,可惜卻苦于無合適的出使人選。

    本來囑意派遣劉玄初出使,卻又怕他的心中還存有怨念,誤了大事。

    “我會劍師王越和500軍中精銳與範公同行,保護範公安危,結交各國所需錢財物資但有所需,可隨意支取!”接著司馬宇又大手一揮,豪邁道。

    財帛動人心!

    來自後世的司馬宇十分清楚,在處理這種事宜上,要想打點關系,必須要有財物來潤滑,才能事半功倍。

    “謝君上!”

    有了司馬宇的這句話,範蠡的心中也同樣大喜,至少他以後在辦某些事情的時候可以少廢一些唇舌。

    兩日後,一輛馬車在500名軍中精銳的護衛下離開義州城,往北方五郡方向而去。

    正是準備出使二孫和吳漢軍等勢力的範蠡。

    與範蠡的一番交談,猶如一盞明燈一下掃除了司馬宇心中的疑慮,正式轉變了心中的觀念,停止了出兵昌州北方五郡的想法,轉而派出範蠡出使,以拉攏分化為主。

    同時,在範蠡出使以後,齊聚在義州城外的20萬大軍也開始緩緩撤離,除留下斛律光的北軍鎮守上豐、石道二郡之外,其余東軍、南軍、中軍全部返還,往永州方向撤去。

    另外,除北軍外,司馬宇還在上豐、石道郡設立了都督府,由崔州平出任都督,總督兩郡軍政,甦澤副之。

    隨著南方王軍的撤離,原本緊張的昌州局勢隨之緩解,所有人的注意力也一下從昌州再度轉移到三國聯軍與秦軍對立的簡州來。

    (m.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群雄逐鹿之南方王》,方便以後閱讀群雄逐鹿之南方王第二百四十一章 範蠡獻策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群雄逐鹿之南方王第二百四十一章 範蠡獻策並對群雄逐鹿之南方王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