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容

第一百三十五章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來自遠方 本章︰第一百三十五章

    ,最快更新桓容 !

    連續數日,彭城大雪紛飛,侢^喑緞酢br />
    溪水結冰,道路被大雪掩埋,若是誤入密林,運氣不好就會遇上野狼,再糟糕點,踫上豹子老虎也不是虛話。

    然而,無論在惡劣的天氣,都擋不住南來北往的商隊。

    為了豐厚的利潤,無論是運送絹布海鹽的漢人,還是攜帶香料彩寶的胡商,都是迎風冒雪,趕著大車接踵而至。

    自城頭向遠處眺望,蜿蜒的商隊穿過雪毯,是遍地銀白中唯一的暗色。

    清脆的鞭聲在風中回蕩,不分胡漢,遇見都會打個招呼。後來者踩著前者的腳印,硬是在漫天大雪中開出一條道路。

    彭城由相里兄弟主持建造,城牆四面立起箭樓,牆內遍布暗道,並埋設有機關。城下挖開超過兩米的深溝,此時被雪掩埋,開春必成一天大河。

    城內仿造建康營造,居住區和坊市分開,彼此之間設有籬門。未有水道貫通,代之以能行四馬的寬路。

    坊市內亦有不同。

    大市每旬一開,方便遠途客商。

    小市每日都有,貨物分門別類,分到不同的廛肆之內。

    除開店的商人和挑著擔子的小販之外,村人獵戶也常攜私-貨入城。近來常見有做漢家打扮的胡人,操-著一口流利的漢話,舉著硝制過的獸皮,和不同的買家討價還價。

    鄴城一場大火,木制房屋多被燒毀,城中四萬余戶盡數遷走。

    漢人流入西河、上黨、武鄉等郡,很快安頓下來。胡人分成數撥,在遷移過程中,各族各部之間涇渭分明,因積怨時有-摩-擦。

    慕容鮮卑大多北行,主要投奔慕容評和慕容垂。

    慕容涉等鮮卑貴族面和心不和,消滅巴氐之後,又接連和雜胡開戰,尚且自顧不暇。幾場戰斗下來,手中地盤少去大半,剩下的也將保不住,明顯不是好的投靠對象。

    各部首領合計之後,全部選擇繞路,避免中途遇上,被拉入這支注定滅亡的隊伍。

    雜胡要麼加入征討“舊主”的隊伍,各種開搶;要麼仿效羌人和羯人,試著和鹽瀆商隊接觸,在靠近幽州的地界安身。等待時機成熟,便拖家帶口投奔盱眙。

    據說一支羌部率先南投,現在過得十分滋潤。

    不用腦袋別在褲腰帶上沖鋒陷陣,也沒有苛刻的重稅,只需在州治所卑下名冊,便能在幽州居住。

    不想繼續放牧牛羊,大可以改行,以部落為擔保,帶著幽州商人往來南北,深入不曾到過的雜胡地界。懂漢話的優勢明顯,能幫著漢人和雜胡聯絡,另得一份報酬。

    雜胡之間陸續傳開,這支羌部干活不累,危險不大,油水卻相當豐厚。

    “听說部落里的人都不養牛羊,多數改做生意。頭領搬到盱眙城內,住的是大宅院,冬天有地熱。”

    地熱是個什麼東西,多數雜胡尚無概念,但這不妨礙心中暢想。

    遇到羌人帶著商隊路過,看到對方穿著絹衣,滿臉油光,羨慕之情油然而生,反對南-投的聲音越來越小。

    有眼楮的都能看到,彼此的差別實在太大。再旗幟鮮明的反對,明顯是和整個部落過不去,鬧不好就會被人背後下刀,事了扔到雪地里一埋。

    不是沒人想過南下劫掠。

    問題在于,中間還隔著秦氏塢堡。過去還好說,回來怎麼辦?去的時候一窮二白,回來卻是拉著馬車,傻子都知道干了什麼。

    若是被塢堡盯上,再別想有好日子過。

    仔細想想,遠不如舉部投靠來得劃算。

    雜胡想得不錯,卻沒法全部如願。

    桓容固然有意招收雜胡,借機壯大手中力量,但礙于州兵數量不多,口子不能開得太大,人數達到一千五百便停下了動作。

    原因很簡單,不想內部生亂。

    胡人的凶性刻在骨子里,沒找出解決之道前,壓根無法保證忠誠。少數尚能管轄,人數多了,萬一哪天不順心,在幽州鬧起來怎麼辦?

    “如果我有十萬雄兵,壓根不懼這些!”

    這句話只能私下說一說。

    現實情況則是,盤點幽州全境,尚且湊不齊幾萬人口。想要招收十萬雄兵,無異是痴人說夢。

    流民?

    想都不要想!

    自秦氏塢堡發兵攻燕,陸續佔據荊、豫、徐三州,便徹底截斷南北。

    此舉固然擋住亂竄的燕兵,保證幽州安全,卻也攔住大部分流民,迫使桓容擴充人口的計劃中途流-產。

    其他僑州如何想,桓容不知,可他的確有些著急上火。

    找上門去,難免會有得了便宜還賣乖的嫌疑;不向對方開口,幽州的人口很難在短期增長,無論從現下還是長遠來看,都對桓容十分不利。

    最直接的影響,州兵的數量卡在三千,加上鹽瀆私兵和袁氏僕兵也不足六千。解決小問題尚可,哪天遇上成建制的府軍,估計只有被揍趴的份。

    和荀宥商議之後,桓容絞盡腦汁,整整耗費兩個時辰,方才寫就一封書信,仔細的塞-進竹管,綁在蒼鷹腿上。

    不能開口要,干脆直接買。

    他不差錢!

    因風雪太大,蒼鷹抵達彭城的時間稍晚。

    看過桓容的書信,秦陷入沉思,獨自坐了許久。

    夜色--降臨,婢僕點燃燈火,送上備好的膳食。

    秦心中有事,無心用膳,僅是動了兩筷,就讓人撤了下去。

    秦接到西河的消息,正打算來找他商量。見到婢僕撤下的碗盤,不禁面露詫異。

    “阿兄胃口不好?”

    婢僕頷首。被秦問起原因,卻是滿臉茫然,一問搖頭三不知。

    “算了,你們下去。”

    秦擺擺手,邁步走進內室。

    剛繞過屏風,立即有冷風迎面吹來。

    “阿嚏!”

    意外的打了個噴嚏,秦開口道︰“阿兄,天這麼冷,為何不關窗?”

    “清醒。”秦的聲音有些低沉。

    秦又打兩個噴嚏,避開窗口坐下。早知道該披著大氅,如今一件長袍,壓根擋不住冷風。

    “阿兄,西河來信了。”

    “恩。”秦單手耙梳過額前,將一縷黑發順到腦後。略顯粗魯的動作,落在觀者眼中卻格外瀟灑。

    秦看得眼熱,暗自嘟囔一聲,到底沒敢當面抱怨。

    兄弟長得太好也是個事!

    沒瞧見鳥都區別對待?

    “阿父下月稱王,決定定都西河。”

    “西河?”秦神情微訝,見秦又開始打噴嚏,順手合上木窗,正色問道,“之前不是有意鄴城?”

    “听說是有人向阿父舉薦術士,卜出鄴城非是祥地,否則曹魏不會移都洛陽,慕容鮮卑也不會短暫而亡。”

    “荒謬!”

    秦用力點頭,大表贊同。

    “大兄曾經出言反對,可惜術士言之鑿鑿,阿父似另有考量,決定先定都西河,是否移都,只待日後再說。”

    日後再說?

    捏捏眉心,秦恍然。

    西河乃秦氏崛起之地,現下只是稱王,的確可以為都。日後更進一步,再選都城未為不可。

    “阿兄,還有一件事。”

    “什麼?”

    “阿岢送信來,說南陽陰氏又給阿父送了美人。”

    “南陽陰氏?”秦挑眉。

    “對,就是當初害阿岢落水,差點病成傻子那個!”說起這件事,秦就是滿腹怒火。

    “阿父收了?”

    “收了。”秦怒道。

    “陰氏好大的臉皮,不只阿父,還想給大兄和二兄-塞-人!要不是阿母攔下,估計人已經送去了武鄉和上黨!”

    秦越說越氣,一陣咬牙切齒。

    “他們這是要干什麼?!”

    “做什麼?”秦倒沒生氣,反而笑了,“鮮卑段氏,你可記得?”

    “鮮卑段氏?”秦想了片刻,“跟慕容垂-叛-出燕國那個?”

    “正是。”秦沉聲道,“凡鮮卑皇室,如吳王、範陽王等,後宅均由段氏女把持。如非可足渾氏手段狠-毒,兩代燕主的後-宮定也不乏段氏女。”

    慕容垂帶兵征伐高句麗,將王妃可足渾氏丟在鄴城,卻特地派人接走小段妃。固然有慕容令生母出于段氏之故,也是對這個家族的重視。

    “阿兄是說?”秦似有些明白,卻又不敢確定。

    “外戚。”

    “外戚?”

    “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陰氏如何興旺,你總不該忘記。”

    哪怕過去幾百年,東漢開國之君的這段佳話,依舊在世間流傳。

    秦掀起嘴角,半面被燭光照亮,半面隱于黑暗。對比鮮明,襯得唇色愈發鮮紅。

    室內寂靜片刻,秦猛然拍案。

    “他們敢!”

    “自然是敢,否則也不會趁這個時候送人。”秦微垂雙眸,忽然有些意興闌珊。

    “阿岩,自阿父決定稱王,塢堡再不同以往。如陰氏之類會越來越多。你能擋得住一個,能擋下十個二十個?”

    “阿兄……”

    “如今是阿父和兄長,很快就會是你和阿嵐。”秦看著秦,笑容頗富深意,“說起來,你和阿嵐也是該定親的年紀。”

    “阿兄!”秦臉色漲紅,“阿兄尚未成親!”

    “我嗎?”秦拉長聲音,黝黑的眼底倒映火光,唇邊笑意更深,“阿母曾請人為我卜笄,你難道忘了?”

    秦張張嘴,表情瞬間凝固,突然有些泄氣。

    “阿兄,術士之言未必可信,你總不能一直不成親吧?”

    “有何不可?”秦淡然道,“這樣一來,兄弟才能和睦如初,阿母也不會煩心。”

    “可……”秦皺眉,“大兄不是那樣的人!”

    “我知。”秦轉過頭,細听朔風呼嘯,話中隱含深意,“我意已決,不會再做更改。況且,有三年前的教訓,想必不會有哪家想不開。”

    秦無語。

    卜笄是一則,真假不好斷言。可那件事真同阿兄無關。

    送來的人一直在西河,阿兄踫都沒踫,無論如何沾不上卦象的邊。歸根結底,是那兩家各懷鬼胎,自己作死,落得個人死族滅的下場,能怪阿兄嗎?

    最後偏要栽到阿兄頭上,流言傳了整整半年!

    “此事無需再提。”秦話鋒一轉,道,“無論陰氏作何打算,有阿母在,總不會令其如願。現下另有一事,我欲交給你辦。”

    “阿兄盡管說,我一定辦到!”

    是外出追繳燕國殘兵,還是捉拿借商隊刺探的氐人?

    全部沒問題!

    “近日我將往幽州一行,彭城暫時托付于你。慕容鮮卑已不成氣候,城內政務也不多,只需隔日帶兵巡視,擋住流-竄的殘兵,收攏流民即可。”

    秦石化當場。

    這個時候南下?

    “為一筆生意。”秦難得開始解釋。

    不解釋還要,這一解釋,秦直接由石化開始皸裂。

    仗沒打完,塢堡內又是一堆事,這個時候南下談生意?

    阿兄,求別鬧!

    西河

    比起彭城,西河的雪更大,風更冷。

    幾場大雪過後,滿世界一片銀白。屋檐下的冰稜足有巴掌長,晶瑩剔透,能清晰照出人影。

    曲折的回廊下,數名婢僕迎面走過,一行人手中捧著絹布首飾,另一行卻懷抱竹簡。

    彼此見到了,都是表情不善,下巴昂起,用鼻孔看人。

    不是礙于規矩,必定要吵上幾句。

    饒是如此,仍在行路間互使絆子,兩名婢僕被踩住裙角,一人跌倒時撞上廊柱,額頭擦破一層油皮,另一人劃破掌心,登時鮮血淋灕。

    見了血,事情自然不能善了。

    早不對付的兩個美人先怒後喜,都以為抓到機會,爭相跑到劉夫人面前哭訴。

    可惜兩人都打錯了算盤。

    來到正室外,連真佛都沒見到就被訓斥一頓,帶著貼身婢僕站在廊下,想走不敢走,吹了兩刻的冷風,生生凍得臉色青白,渾身直打哆嗦。

    听到婢僕回報,劉夫人眼皮都沒抬,看著新染的蔻丹,仿佛正在出神。

    劉媵放下茶湯,視線掃過陪坐的妾室,問道︰“說吧,誰干的?”

    “回夫人,是妾。”周氏上前跪倒,上身微傾,雙手合于腹前,姿態恭敬。

    “怎麼這麼急?”劉夫人終于開口,話中並無太多指責。

    “回夫人,這兩個不算什麼,她們身後的實在不像話。”周氏正色道,“妾看不順眼,行事魯莽,還請夫人責罰。”

    “罷了。”劉夫人搖搖頭。

    想當初,陰氏自恃美貌兼出身高門,行事很是張狂,在後宅中沒少得罪人。更不知天高地厚,害得秦珍落水,最終惹得劉夫人震怒,落得個“病亡”下場。

    陰氏族中不記教訓,這才過了幾年,又開始向秦策的後宅伸手。這且不算,連秦玖和秦都不打算放過。

    只是秦策還罷,敢謀算她的兒子,劉夫人絕不會姑息。

    “今天的事就算了,日後不可如此魯莽。”

    劉夫人正色道︰“下月是塢堡的大事,不可鬧出任何亂子。有什麼事都要等上幾天,可明白了?”

    “諾!”

    劉媵和眾妾一並應諾。

    從此刻開始,她們這些“老人”就是統一戰線。那些新入府的嬌花最好皮繃緊些。老實還罷,不老實的話,提前凋零可怪不得旁人。

    劉夫人和劉媵交換眼色,心下都十分明白,秦策要稱王,後宅肯定會進人。擋是擋不住的。

    她們能做的,就是把進來的都攥在手里,哪個敢起刺,大可丟給這些“老人”收拾。

    兩人最關心的還是秦玖等人。

    秦策的後宅擋不住,幾個兒子卻是不然。

    身為秦氏主母,秦策的發妻,又為秦策誕下嫡子,手中握有相當大的權利。誰敢不經她的同意擅自送人,連借口都不用找,直接拉出去當場打殺。

    有誰不記教訓,膽敢以身試法,大可以試試看!

    冷風越刮越大,兩個嬌柔的美人終于支持不住,先後暈倒。送回去後,都沒能熬過一場風寒,半月不到就香消玉殞。

    秦策問都沒問,或許連兩人的長相都沒記住。

    劉大夫沒空閑處理,劉媵打發兩個婢僕送信,什麼體面,什麼葬入祖墳,壓根是不可能的事,一副薄棺送出府就算了事。

    陰氏遇此挫折,給旁人敲響警鐘。

    然而,幾條人命終抵不住野心,不出幾日,陰氏再次送美,之前蠢蠢欲動的幾家咬咬牙,緊隨陰氏腳步,都打算賭上一回。

    秦策照單全收,秦玖和秦見也未見,全部退回。

    劉夫人安坐後宅,看著一群鶯鶯燕燕福身行禮,面上恭謹順良,背地里各施手段,和劉媵一起置身事外,全當看一場大戲。

    這場戲短期不會落幕,卻會中途換角。

    每個被換下的角色,面前僅有一條路,那就是死。

    北風呼嘯,秦氏塢堡仿佛一尊巨獸,盤踞西河,迎風咆哮。

    吼聲震動北方荒原,氣吞山河,昭示著歷史又將翻過一頁,一個新的漢家政權將雄起北地,逐鹿中原。

    偏安南地的晉朝也將迎來一場-動-蕩。

    十一月丙子,桓大司馬再次上表,請廢司馬奕帝位,改立丞相司馬昱。表書遞上不算,更將“廢立詔書”擬成草稿,派人送入台城。

    滿朝文武無一提出異議,顯然默許此舉。

    郗䥥疋晊E媳恚  憑偎韭黻牛 浴襖噴鶩蹶盤遄災凶冢  忝韉攏 送欏R舜猶烊酥 模 嘲儺罩 猓 猿謝釋場!br />
    兩個大佬先後表態,滿朝盡是附和之聲。即便是王謝士族,此時也不會站出來同桓溫郗𢙺~鞫浴br />
    這種情況下,褚太後想要翻盤已然成為不可能。

    台城,太後宮

    兩卷竹簡丟在地上,一卷是請廢帝的表書,另一卷是百官聯名推舉新帝的奏請。

    褚太後臉色陰沉,鬢發斑白,似比之前老了十歲。

    阿訥跪伏在地,未同往日一般出聲勸慰。

    自從幽州歸來,他便一改往日作風,變得沉默寡言,行事愈發謹慎。

    褚太後的確想殺他,卻尋不到合適的機會。

    十幾年的大長樂不是作假,縱然不能干涉朝政,在宮中培養一批心腹不成問題。

    借助多年累積的人脈,抓住瑯琊王氏遞出的橄欖枝,再設法同桓大司馬搭上線,孫訥逐漸在台城張開一張大網,褚太後想動他,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如果一意孤行,褚太後就會發現,沒了孫訥,自己會變成“聾子”和“瞎子”,再無法輕易得知宮外的消息。

    發過一陣脾氣,褚太後冷靜下來,命人將竹簡撿起,再備下筆墨。

    “阿訥。”

    “僕在。”

    “你說,我究竟是不是做錯了?”

    “太後是為晉室。”

    為晉室?

    褚太後拿起筆,眼底閃過一絲嘲諷。

    是啊,為晉室。

    竹簡鋪開,一行小篆落于簡上,筆帶鋒銳,竟同康帝有幾分肖似。

    “王室艱難,先帝短祚。未亡人不幸罹此憂患,感念存歿,心焉如割。”

    寫完這段話,褚太後便停下筆,取私印蓋上,旋即交給宦者,令立刻送去三省。

    司馬奕得知消息,突然丟開酒盞,將宮婢宦者全部攆走,獨自坐在空曠的殿中,先是一陣大笑,繼而是一通大哭。

    哭聲喑啞,伴著席卷的冷風,仿佛能刺破人的耳鼓。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桓容》,方便以後閱讀桓容第一百三十五章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桓容第一百三十五章並對桓容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