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桓容 !
晉朝的田法大多繼承東漢,對士庶佔田畝數和佃客戶數有嚴格限定。
桓容下令丈量田畝、清查戶數之前,仔細研究過晉朝法令。
桓氏為東晉高門,桓容出任鹽瀆縣令,掌千戶大縣,官居從六品上階。依照當朝法令,可佔田二十五頃,有佃客三戶,蔭戶二十。
對照南康公主給他備下的家當,一個六品縣令的田產佃客只能算作零頭。嚴格按照律法丈量田畝,放蔭戶歸入郡縣,桓容的損失絕不少于鹽瀆豪強,甚至超出更多。
然而,桓容不只身負官職,還有縣公爵位,享五千戶食邑。整個鹽瀆縣的民戶,甚至包括陳氏等豪強在內,都屬于他的“佃客”。
這樣計算下來,無論丈量田地還是放歸蔭戶,對他沒有半點影響。就算有人以此做文章,告到建康照樣沒有勝算。
仔細研究過法令之後,桓容不得不發出感嘆,權勢的確是個好東西。
既然對自己沒有關礙,那還有什麼可猶豫?
有亭長佐官李甲等人為先鋒,以府軍為後盾,采用石劭的策略,桓縣令大筆一揮,鹽瀆縣的“查田清戶運動”轟轟烈烈展開。
首當其沖的不是旁人,正是門牆被貼告示的陳氏。
陳氏以煮鹽起家,家業豪富。奈何出名人物不多,查找譜牒,追溯血統族姓,僅有陳孔璋拿得出手,余下別說做官,被舉孝廉都很少有。
郡中正同陳氏有舊,對陳氏家族子弟進行評議,綜合家世、道德和才能,昧著良心也僅能定個中下,連直接選官的資格都沒有。
這樣的家族佔田千頃,養佃客一百五十戶,收納田奴幾百人,無異是觸犯律條。更要命的是,陳氏並非官身,卻佔據鹽瀆六成以上的鹽亭,在兩漢絕對是砍頭的大罪。
石劭對陳氏有恨,抓住對方的小辮子不會輕易放手。
按照事先制定的懲處辦法,首先劃走多出田地,分給無田可耕的流民,其次清查佃客田奴,多者放歸郡縣,編入戶籍,最後,也是最關鍵的步驟,追查往年漏繳田稅和鹽稅,依律處罰。
從表面看,每一項都是嚴格按照律法條例,沒有太過出格。只收繳田地稅款,並未動刀動槍要人命,完全稱得上仁慈。
不知曉內情者,例如臨近的射陽縣令,就曾私下里感嘆,假如他有桓容的靠山和資本,絕不會這般心慈手軟,不將陳氏敲骨吸髓也要剝皮抽筋。
“朝廷不禁鹽商,天子不鑄錢幣,如此豪強佔據一方,私蓄田奴,隱瞞田畝,不繳賦稅,實為縣中毒瘤。不趁機徹底清除,反而手下留情,到底是年少意氣,未經世事。”
和射陽縣令不同,郗𨰹�情@ 邢桿劑炕溉萁 呂吹木俁 塹 灰暈 率咸庸 喚 炊 隙ㄑ武潞狼慷家 姑梗 勾竺埂 br />
“且看吧。”
放下鹽瀆送來的書信,郗𨫥鴃魽瘨L br />
桓元子和南康公主的兒子,能直接打上庾氏府門,頂住兩股刺客追殺,豈是懦弱無能之輩。觀其抵達鹽瀆後的種種,無論是誰,敢小視這個未及弱冠的少年,早晚都要吃虧。
正如郗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