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唐

第414章登基御極,吾皇萬歲(第三更求月票!)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格魚 本章︰第414章登基御極,吾皇萬歲(第三更求月票!)

    陳希烈確實有些誠惶誠恐。他不太清楚,張在登基稱帝之前,跑到他這個辭官歸野的老頭家里作甚,今年以來,他幾乎閉門不見外客,早已淡出了長安的權貴圈子。

    “陳相老當益壯,正是為國出力之時,何以辭官歸隱?”張笑了笑道,挽起陳希烈的胳膊,“陳相不請我進廳喝杯茶?”

    陳希烈汗顏,道,“陛下請進,草民怠慢陛下,罪該萬死!”

    “陳相啊,陳通目下已是我軍中中郎將,正隨張巡和僕固懷恩鎮守範陽。他為人做事踏實穩重,勤勉謹慎,堪為大用。我有意讓他經略範陽,為範陽十三郡行政主官,不知陳相意下如何?”

    張笑道。

    陳希烈一震,旋即歡喜感激道,“陛下恩寵,草民全家感激涕零。草民替陳通孫兒,拜謝陛下!”

    張一把扶起陳希烈來,笑了笑道,“陳相,如今天下初定,百廢待興,正需要陳相這種德高望重的老臣掌舵,我有意讓陳相再次出山,不知你意下如何?”

    請陳希烈出山,是張早就謀劃好的。

    他登基稱帝以後,大唐朝廷內部需要整合,必須要在最短的時間里保持和延續中央朝廷的有序運轉,否則,天下還是不會安穩。只要中央朝廷安穩了,地方各道州縣就不會出太大的亂子。

    陳希烈雖然才干能力不夠出眾,但勝在沉穩,德高望重。目前,也就是陳希烈最合適作為百官之首了,若是張直接提拔自己的親信入朝,難免會引發大唐舊臣的恐慌。

    陳希烈先是一怔,旋即有些猶豫,他年事已高,本不想再參與到朝堂爭斗當中,安心頤養天年。但張作為新皇,放下架子,親自到府請他出山,他若是再不點頭,那就成了不識抬舉。

    陳希烈起身拜了下去,“老臣願意為陛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張哈哈大笑,擺了擺手道,“陳相莫要如此——”

    “陳相,我的意思是,中央朝廷一應國務體制,沿襲不變,但略微有些變更,稍作調整,梳理清楚,然後各行其是各盡其責,確保我大國政務運行通暢。”張笑道。

    陳希烈似懂非懂地點頭應是,“請陛下賜教。”

    張繼續給他解釋著自己的思路。

    張雖是來自現代社會的穿越者,但他心里很清楚,在這個時代,推行現代制度是不可行的,那只能自取滅亡。王朝統治自有王朝統治的特點和制度,強行變化,只能引發天下人的反彈。

    他本來想模仿明朝內閣體制,設立內廷與外廷,讓內廷與外廷相互制約,但轉念又一想,擔心會引起朝堂動亂,決定暫時沿襲舊制,照舊施行三省六部制,維持唐制基本不變。

    等他坐穩了江山之後,自會大刀闊斧地推進政治社會經濟體制改革,目前而言,以穩定和休養生息為主。

    “沿襲三省六部制,但改門下省為內務省,掌內務侍從諸事。將中書省與御史台合而為一更名為都察省,掌言官納諫行監察督政之責。將尚書省改為政務省,總知天下政務,下設六部,所謂吏部、禮部、兵部、刑部、戶部、工部,六部24司保持不變,但加設通商貿易司,列戶部名下。”

    張大聲道。

    他的思路很清晰,說白了,內務省就是為宮廷服務為皇帝侍從,而都察省就是監察百官政務,直屬皇帝管轄;政務省則總攬天下行政大權,沿襲了唐制尚書省所有職責。至于加設商務貿易司,無非是加強商賈貿易,推動經濟發展,這是增強國力的唯一途徑。

    唐時商人地位不高,張也有漸漸逐步提高商人地位的考慮,只是這種事情不能操之過急,只能徐徐圖之,采取溫水煮青蛙的策略,穩步推進。

    听張這麼一說,陳希烈長出了一口氣。他同意出仕輔佐朝政,但又擔心張作為新皇,會全面否認唐制,另立新制,導致朝廷內亂動蕩。見張大體上主張沿襲舊制,略有改革,也算是穩健之君了。

    陳希烈躬身拜了下去,“陛下英明,老臣感佩之至!”

    “陳相,我的意思是,內務省設內務令一人,侍中兩名。都察省設都察令一人,侍中兩名。政務省設宰相一人,六部尚書參知政事,共理國政。由你出任宰相如何?”張擺了擺手,輕輕一笑。

    陳希烈大驚,惶恐地俯身跪拜在地,“老臣何德何能,不敢妄居宰相之職,請陛下收回成命。”

    唐時的相國其實是很多的,這是皇帝為了分割相權而做出的舉措,所謂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頭餃就是入相。而張的構想,則是設立宰相一人,總攬朝政,這就賦予了宰相極大的權限,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陳希烈當然是有些受寵若驚。

    但實際上,卻也不盡然。所謂六部尚書參知政事,也即入相,也就是說,政務省有一個大丞相,六個副丞相,共同理政,因為後者更具有實權,所以會形成相互制約。

    因此,在張的謀劃中,政務省宰相的權力貌似最大,其實受到皇帝和六部尚書的制約,榮耀大過權限。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也只有陳希烈堪為這個職位了。至于楊國忠這種奸佞小人,張日後會逐步棄用,只是暫時還不能不用他。

    張微微一笑,起身將陳希烈扶了起來,“陳相德高望重,堪為百官之首。還請陳相以國事為重,不要推辭為好。”

    陳希烈情懷激蕩,臉色漲紅,慨然再拜,“陛下知遇之恩,老臣感激涕零,自當舍死忘生以報陛下厚恩。”

    “好。”張微微點頭。

    “此外,我有意要重新調整天下行政區劃,對各道進行調整……而藩鎮之事,軍政刑法合一的體制帶有諸多缺陷,地方藩鎮權力過大,嚴重影響朝廷權威。我意,去除天下藩鎮,政務、軍務、刑法分離,各道設立巡撫、各州設立刺史、各縣仍設縣令,縣向州、州向道、而道向朝廷政務省,自上而下節制,總領天下政務。”

    “各道設立都察使衙門,直歸朝廷都察省。監督地方官員,向朝廷負責。”

    “而軍務,則仍舊設立八大大都督府,總領天下兵馬。為安西、北庭、隴朔、河西、劍南、河南、範陽、安東。朝廷設立天下兵馬總領大都督府,統率各地方大都督府,兵部輔之。”

    “由此,地方軍政督察三權分立,相互監察制約,獨立運行,各安其責。”張微笑著望向陳希烈,“陳相以為然否?”

    陳希烈長出了一口氣,知道張這時吸取唐時放縱地方藩鎮權力過大的“前車之鑒”,等于是變相的削藩。若是平時推進此策,肯定會引起各大藩鎮的抵觸,但現在,天下打亂重新洗牌,張掌控大局,利用強力手段推進,障礙很小。

    而事實上,範陽藩鎮、隴朔藩鎮、河南藩鎮和安東藩鎮形同虛設,而河西哥舒翰作為降臣,自不敢說什麼。至于安西的楊、北庭的程千里以及劍南的安思順,恐怕大勢所趨也無能為力,只能從命。

    “陛下英明,老臣深以為然。”陳希烈笑道。

    ……

    ……

    張在陳希烈府中呆了兩個時辰,臨近登基大典時才離開陳希烈府中,回宮。

    陳希烈也跟著張進了宮,兩人一番長談商討,已經基本上將新朝的各項大事定了下來。當然這基本上就是張的個人主張,陳希烈不過是遵從罷了。

    見陳希烈從張入宮,楊國忠等朝臣吃了一驚,猛然醒悟過來,此次張請陳希烈出山,想必是要拜相了。

    楊國忠當然有些失望,卻也無可奈何。

    張回宮在一干太監宮女的侍候下更換上了嶄新的龍袍冠冕,午時三刻時辰一到,便擺起皇帝鑾駕儀仗,駕臨霖德殿。

    咚咚咚!

    朝鼓奏鳴九九八十一次,昭示著新皇御極。

    張在司儀太監和宮女的引領下,緩步進入霖德殿。早已列隊等候在殿中的滿朝文武整齊劃一地拜倒在地,高呼“吾皇萬歲萬萬歲”。

    張緩步登上皇台,轉身凝視著台下的眾臣,此刻,他終于跨上了權力巔峰,真正的天之下、萬萬人之上,成為開闢一個新朝的新皇。

    “眾臣平身免禮。”張朗聲呼道,緩緩坐在了龍椅之上。

    接下來,是諸多禮儀程序,比如什麼宣布唐皇退位詔書、上眾臣擁立勸進表、宣布新皇登基詔書等等,而完了之後,還要議定國號、年號、冊封百官、定都,最後還有祭天、飲宴等諸事。

    反正非常復雜,張也無可奈何,只能耐心地履行這些程序。

    其他的倒也沒有什麼問題,進展很快,但是在國號和年號、定都上,卻起了較大的爭議。

    以楊國忠為首的舊臣則認為,張之父張九齡本是西漢留侯張良之後,張良為韓人,當立國號為韓,宜繼續定都長安。

    而以郭子儀為首的張心腹大臣則堅持認為,應定都洛陽,而河南為周大興之地,當定國號為周。    (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天唐》,方便以後閱讀天唐第414章登基御極,吾皇萬歲(第三更求月票!)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天唐第414章登基御極,吾皇萬歲(第三更求月票!)並對天唐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